近日,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署名论文的文章介绍部分出现疑似ChatGPT常用语,被网友质疑借助AI(人工智能)写论文,引起广泛关注。
3月21日,
校方回应红星新闻记者,该论文通讯作者刘艳改教授确系该校教师。
3月22日,校方回应海报新闻记者,
论文的内容和数据是真实的,并没有造假
,对于网友质疑的问题,学校目前正在调查中。
记者注意到,该论文发表于期刊《表面与界面》,论文署名作者共有5名,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博导刘艳改。
3月22日,海报新闻记者联系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该校党委宣传部工作人员回应,
刘艳改确为该校教授
,学校已关注到此事,目前正在调查中,该教授该篇论文的
数据和内容都是真实的,并非造假
。关于论文介绍部分出现疑似ChatGPT用语的问题正在调查,将根据调查结果处理。
另据红星新闻记者于
3月21日
检索看到,这篇论文于2024年3月在爱思唯尔公司(Elsevier)的期刊《表面与界面》上发表,署名作者有5名,其中通讯作者为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教授刘艳改。
该论文被质疑是ChatGPT常用提示语的句子出现在论文介绍部分第一句,“
Certainly, here is a possible introduction for your topic
”,翻译大意为“
当然,这是关于您主题可参考的介绍
”。
红星新闻记者尝试要求ChatGPT写一段文献介绍,ChatGPT弹出答复
“Certainly! Here s a potential introduction”,与上述论文中引发争议的句子相近。
截至发稿,该论文在
ScienceDirect
数据库仍可查阅。
▲论文“介绍”部分段落开头的句子被指疑似ChatGPT常用语
▲记者尝试让ChatGPT写一段介绍,ChatGPT弹出“Certainly! Here s a potential introduction”
3月21日,爱思唯尔客服工作人员就此事回应红星新闻时表示,
爱思唯尔高度重视,正在进行调查
,已与相关部门沟通对接。
据了解,爱思唯尔是一家总部位于荷兰的学术期刊出版商,其出版的期刊《表面与界面》目前影响因子为6.2。
海报新闻查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发现,刘艳改1972年出生,为工学博士,教授,博导,曾为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博士后,英国剑桥大学访问学者。刘艳改自2006年9月担任材料工程教研室主任至今,负责教研室的日常事务、教学组织以及“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建设和学科建设。另外学术兼职中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等职务。
据2024年3月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官网数据,刘艳改发表学术论文489篇,被引次数1324次,H指数为17,SCI(E)收录182篇。刘艳改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主讲本科生课程4门,主讲研究生课程2门,合讲硕士研究生课程3门。指导硕士研究生33人,博士研究生2人,已毕业5届(118人),其中7人已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