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发布北京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权威信息,解读重大规划计划、重大政策,提供政务服务,搭建公众参与互动阵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多个新能源项目并网 ·  15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猫咪当老板的超市,AI都做不出来 ·  昨天  
哔哩哔哩  ·  B站这部新片,杀我专用小猫刀 ·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超预期目标!近1.6亿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沿着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巨笔宏图

北京规划自然资源  · 公众号  ·  · 2018-02-23 20:41

正文


巨笔宏图


遵循习总书记重要思想编制的城市新总规,成为北京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的圭臬。起笔落墨于春天的新蓝图,正全方位照进现实。


长河东去,当东方时间的指针重新开始转动,复兴中国前所未有地走近全球舞台的中心,首都北京,再次成为世界看中国的窗口。

 

21世纪的故事里,北京生机勃勃,论发达繁盛可与“世界诸城”比肩,亦有着大城市飞速现代化进程中“超负荷”的通病:人口激增、交通拥堵、“十面霾伏”、资源告急……一切不容回避也无法回避。

 

“大城市病”如何治理?若从“规划”二字切入寻找药方、答案,肯定不会是《周礼》治国“方城中轴”“九经九纬”那般直白浅易。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并发表重要讲话,一语道破矛盾症结:“北京的问题深层次上是城市功能太多带来的。”“城市建设发展不能踩西瓜皮滑到哪儿是哪儿,应该有一个顶层设计和控制……”同年4月,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七版北京总体规划编制的大幕正式拉开。

 

广征意见、数易其稿,2017年金秋,北京城市新总规正式发布。同时公布的,还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十三条批复,谆谆嘱托重若千钧。

 

都与城,舍与得,疏解与提升,一核与两翼。四年走过,以总书记重要思想为指引的科学战略,成为北京这座千年古都发展模式和产业布局调整的圭臬遵循,成为全市上下奋力求解“大城市病”、探索构建超大城市治理体系的实践路径。

 

起笔落墨于春天的新蓝图,正全方位照进现实。


大城定心


总体规划,犹如城市的“染色体”,刚性影响着城市每一个发展细胞能否以科学的方式生长复制。

 

首都规划,国之大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念兹在兹。在2014年那次视察中,总书记第一站选择的就是北京市规划展览馆。他说,考察一个城市首先要看规划,规划科学是最大的效益,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规划折腾是最大的忌讳

 

而无论是与北京往昔纵向对比,还是与其他城市横向相比,今天的首都规划都显然有着更高标准。“务必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可持续发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贯通历史现状未来,统筹人口资源环境”“要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把握好城市定位,把每一寸土地都规划得清清楚楚后再开工建设”……每一个“坚持”的背后,都承载着对现实问题审慎而痛切的思考。

 

2017年2月,总书记再次来到北京,他将城市规划建设和冬奥会筹办并列为北京两项重要任务,并强调,

北京要着力提升首都核心功能,回答好“建设一个什么样的首都,怎样建设首都”的时代之问。


思深方益远,谋定而后动。2017年3月,北京城市新总规草案向公众征求意见。30天里,总计收到上万条、超过100万字建议。盼蓝天、盼宜居,千言万语,都汇聚着告别“大城市病”,让生活于斯、奋斗于斯的“吾乡”更加美好的期待。

 

2017年9月,《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16年—2035年)》正式公布。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批复城市总体规划,这在北京历史上是继1983年后的第二次,在全国则是唯一,浓浓关怀与殷殷期望溢于言表。

 

棋局布定,落子从容。这张北京城市发展新蓝图,意味着在近20年里,怎样建设新时代的大国首都有了最权威的时间表、施工图。

 

这是一张“多规合一”的新蓝图——打破“条条块块”间相互掣肘,实现底图叠合、指标统合、政策整合,最终形成“一本规划、一张蓝图”。

 

这是一张“减量发展”的新蓝图——结束“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摊大饼”模式,划定人口总量上限、生态控制线和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

 

这是一张“全面覆盖”的新蓝图——过往总体规划突出“城市”,这次则覆盖城乡,推动大批新项目在南部布局,打破北京发展长久以来的南北不均衡、城乡不均衡。

 

这是一张“出北京”的新蓝图——不再囿于自己那“一亩三分地”,资源如何配置,全部上升到国家发展需要的高度,立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格局。

 

新时代,新蓝图,新北京,让每个人都有一种“处身大历史”之感。


千年大计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北京城市新总规时强调,要以首都为核心,雄安新区与城市副中心为“两翼”,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继而建设世界级城市群。

 

提振“一核”,壮大“两翼”,和衷共济,展翅同飞,四年来,京畿大地协同发展的历史性图景,奠定了北京城市发展新蓝图的空间骨架。

 

“虹吸”效应强,“辐射”效应弱。地缘相接、人缘相亲的京津冀,曾长期陷于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中心发达、腹地落后”的窘境。

 

过“胖”过“密”,同样给北京带来不能承受之重。2100万人口拥挤在1.6万平方公里土地上,资源环境严重超载,解决“大城市病”,仅凭北京一己之力,再难推进。



超大城市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


北京要解决遇到的突出问题,必须纳入京津冀和环渤海经济区的战略空间加以考量。天津、河北要实现更好发展,也需要连同北京发展一起来考虑。”总书记一席话,拨云见日,醍醐灌顶。

 

纵观世界,经济最活跃的区域无不以城市群的形态出现。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深刻意蕴,不仅是要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更是要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模式,构筑中国经济新的增长极。

 

善弈者谋势,不善弈者谋子。协同发展,“一核”辐射,“两翼”联通,追求的是“势”的血脉相融、浑然一体。

 

两年多前,通州郝家府村还是不知名的小村庄,如今高楼林立、街宽路平,成为城市副中心行政办公区的核心。2017年最后一天,北京市郊铁路城市副中心线正式运营,通州站到北京站仅需约28分钟。

 

副中心行政办公区建筑体量最大的A1项目,平均每4天就“长”出一层。建设者们以92天封顶、完成31.5万平方米主体结构施工的“副中心速度”,刷新了北方冬季施工纪录。办公区工程建设办负责人感慨:“副中心建设没有波峰波谷,永远都是高峰期!”

 

时不我待,但“时间服从质量”。作为“未来之城”, 副中心承载了示范带动重任。市委书记蔡奇多次亲赴通州现场督战,要求副中心建设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打造“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一个人们向往的地方”。

航拍副中心


在副中心行政办公区,修路之前,就先建起了地下综合管廊。作为智慧型集约城市的基础工程,蜿蜒成网的地下管廊将18种市政管线集纳到一起,最复杂的枢纽地带,管廊体量相当于在地下埋进一座五六层的楼房。“拉链路”现象将成为历史。

 

建设城市“绿心”,恢复水系湿地,城市副中心徐徐展开“水韵林海,蓝绿交织”的生态建设图景。曾经污染干瘪、沦为垃圾污水营地的萧太后河,在全流域整治后恢复水清岸绿。2017年秋天,通州台湖镇铺头村的村民惊喜地发现,穿村而过的萧太后河引来上千只白鹭栖息。


高标准,高水平,京杭古运河畔,“一个没有城市病的城区”正展露雏形。

 

2017年4月,河北雄安新区获批设立,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

鸟瞰雄安新区雄县县城


一张白纸好作图。人口密度低、开发程度低、发展空间充裕,让雄安成为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首选之地。“襟带崇墉分淀泊,阑干依斗望京华。”安新县白洋淀凉亭上的楹联,现在有了全新的意味。

 

设立雄安新区是党中央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千年大计、国家大事。对此,总书记明确要求,雄安新区将是我们留给子孙后代的历史遗产,必须“精心推进不留遗憾”。北京市委更多次表态,一定把支持雄安新区建设作为北京分内的事,“雄安新区需要什么就坚决支持什么”。


对接最迫切需求和长远发展需要,2017年8月,京冀两地签署《关于共同推进河北雄安新区规划战略合作协议》,涉及科技创新、交通、生态、产业、公共服务等8大领域。

 

2018年伊始,北京对口帮扶雄安新区学校名单确定,北京第八十中学、中关村第三小学、朝阳实验小学、六一幼儿园名列其中。3月,北京至雄安城际铁路将正式开工,建成后从北京到雄安将仅需30多分钟。



京津冀现在靠得有多近?


有很多这样的“双城故事”:过去从涿州到北京得坐838路公交车,一趟下来两个小时,现在从涿州乘高铁到北京西站只需20分钟,坐高铁上班“连盹都不敢打”,一上车就得注意听广播,生怕坐过了站。

 

空间圈大了,产业重构,资源整合,大道通衢……这是一体相连、生生不息的京津冀,也是北京发展的纵深所在、未来所依。


风鹏正举


如果说,协同发展是北京城市新蓝图的战略空间选择,那么腾笼换鸟,则是北京立足自身资源禀赋,重新确立“生长节点”的经济结构选择。

 

不再搞“大而全”的经济体系,“要靠创新发展,舍弃白菜帮子,精选菜心”。2014年视察北京,总书记将科技创新中心明确为首都核心功能之一。2017年初春,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再次强调,北京的发展要着眼于可持续,在转变动力、创新模式、提升水平上下功夫,发挥科技和人才优势,努力打造发展新高地。

 

什么是“白菜帮子”?2014年7月,北京以“负面清单”方式出台全国首张新增产业禁限目录,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对三分之一的产业亮起红灯。一年后,“史上最严”“负面清单”再度加码,全市禁限新增产业占比由32%提高至55%,其中城六区禁限比例统一提高至79%。而今年,北京还将继续修订该目录,重点是根据城市副中心特点考虑其产业禁限问题。

 

“高精尖”,才符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思路,才是北京转型发展所需要的“白菜心”。经过数年努力,中关村科学城、怀柔科学城、未来科学城、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三城一区”日趋成熟,成为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图片来源:识政

未来科学城,图片来源:识政

怀柔科学城效果图,图片来源:识政


北京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水耗持续下降;技术合同成交额一半以上辐射国内350余个城市,北京科技成果在全国各地落地发芽、开花结果,外溢效应日趋显著。

“三城一区”布局,图片来源:识政


2017年12月,北京“加快科技创新发展产业指导意见”公布,明确要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医药健康、智能装备、节能环保等十大“高精尖”产业,这是精选“白菜心”的标准,进一步清晰回答了“新动能从何而来”。

 

察势者智,驭势者赢。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越来越少的人口增量、产业领域、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增长——这三条明显的趋势线,折射出北京打造创新引擎,力争“减”出更高质量更好发展的行动和决心。

 

有人曾将用投资、消费、出口三驾马车拉动经济比喻为“爬珠峰南坡”,征途漫长,但道路平缓、相对安全;将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创新比喻为“爬珠峰北坡”,节省路程却相当艰险,但经久积累会成为核心竞争力。同产业转型升级一样,打造创新引擎也是一个时空并进的艰苦过程,必需非常之举、必下非常之功。

 

“破除一切制约科技创新的思想障碍和制度藩篱”,以权力的“减法”,服务的“加法”,激发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的“乘法”。

 

牵头研发“肿瘤捕手”的科学家胡志远,刚创业时面临一堆困难。缺钱,市科委通过项目连续给予团队财政经费支持;缺地,经协调,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1500平方米创业场地租金全免,院士工作站、实验室一应俱全,“连办公家具都配好了”;缺手续,工商税务、法律顾问、知识产权、融资对接、公共试验平台等服务“一站式”提供。优厚的扶持政策,扎实的配套服务,将创业者扶上马、送一程,推着他们在科技创新路上往前走。

 

从成果转化、“松绑”创业到解决科技人才住房保障、子女教育等诸多后顾之忧,从“京校十条”“京科九条”到近日出台的“海淀创新16条”,“框框”一个接一个打破,利好政策一个接一个推出,先行先试的勇气、以人为本的温度,将人、财、物全面盘活,让科技创新成为促进首都经济平稳发展的中流砥柱,让北京成为服务引领全国创新发展战略的“主力部队”。


  • 2016年,北京高技术产业、信息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实现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2%。

  • 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北京共有78个项目获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全国通用项目获奖总数的36.1%。

  • 英国《自然》杂志刊登“2017自然指数-科研城市”,北京在全球500个城市中夺得科研产出冠军。


“向科技创新要增量,向服务提升要潜力,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面对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大考,北京交出了自己的答卷。

 

建设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是北京的职责使命,也是撬动未来发展蓝图的支点。

 

凡是过去,皆为序章。

 

蓝图既定,砥砺前行,时序轮回的脚印终会连缀成一条通往梦想的现实路径。

 

届时,假如将2016年至2035年的北京发展、京畿变迁制作成纪录片,我们会看到这样一帧帧壮美的画面:

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整体崛起,北京城交通井然、天蓝水清,“高精尖”产业的密度和成色显著升级,现代化的城市肌理处处透露出大国气象、古都风范……

 

这段历程,将是祖国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亦是北京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

 

舟循川则游速,人顺路则不迷。将东方之都的梦想与使命相连,一张蓝图干到底,交给下一代“没有城市病”的家园,让我们用奋斗开启未来。


内容来源:北京日报

请猛戳右边二维码






公众号ID

bmcfcpalrn

推荐文章
三峡小微  ·  三峡集团多个新能源项目并网
15 小时前
哔哩哔哩  ·  B站这部新片,杀我专用小猫刀
昨天
中国能源报  ·  超预期目标!近1.6亿吨
3 天前
程序员大咖  ·  Java中的内部类总结
8 年前
乐趣微生活  ·  这才叫真正的作死!【NO7】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