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广电时评  ·  观察 | 广电行业如何搭车DeepSeek? ·  22 小时前  
人民日报评论  ·  找准发力点,干出好年景 | 今日谈 ·  2 天前  
CHINADAILY  ·  Business丨Spring ...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面对无知而又无耻的李玲,一定要保持愤怒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4-07-07 22:19

正文

北大国发院教授李玲最近接受凤凰网财经“封面”的采访,又在招摇撞骗信口雌黄。
凤凰网财经当然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实际上媒体几乎没有好东西,全是社民派—— “国家财政对医疗的投入不足 8% ,医院要靠自己创收 90% 以上” ,这个标题简直是太吸睛了,光是看到这个标题,就能让整天呼吁免费医疗的民主派和社会大众恨不得揭竿而起,医疗怎么能自己创收呢,国家难道不应当像他们的亲爹一样把一切都管起来吗?所以这在他们这些二极管看来,简直就是地狱。

这不,于建嵘这种社民派马上跳出来了, “要它养活自己和发福利,它就会忘记自己的责任” 。这种人打着响亮的名头,真的是终生所学就是个笑话,把自己的智商暴露得干干净净。按照于建嵘的逻辑,饭店不依靠财政拨款自己养活自己,老板就会忘记做饭的责任;托尼老师没有财政拨款,就会忘记理发的责任;码农没有财政拨款,也会忘记自己写代码的责任;外卖小哥没有财政拨款,就会忘记自己送货的责任。

对于李玲和于建嵘这种一生都靠财政拨款活着的人来说,依靠服务消费者自己养活自己,并且承担相应的责任,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力。他们离开了财政拨款,就是死路一条。

这真是,两个二货鸣翠柳,(祝他们)结伴而行上西天。

免费医疗的后果
我们曾经多次写过免费医疗的后果。加拿大、英国、香港等,都是公办免费医疗,美国还有一定的市场化成分,但大多也是免费医疗。公办免费医疗的结局很清楚:

1 、医生都变成了公务员,干多干少一个样;

2 、公立免费医疗,将医疗服务的消费者,从患者转换为了政府,因为付费的是政府,这时候必定消费者主权丧失,一切按照政府的意图办,不关注患者的真实需求;

3 、低价刺激需求,造成排长队;

4 、健康的概念非常主观,人对医疗的需求无止境,但政府的医疗投入不是无止境的,它必然意味着高额的税收,更不可能把所有财富都拿出来搞医疗,那将意味着其他重要的需求无法满足,生活水平直线下降;

5 、由于供求矛盾突出,财政投入不可能无止境,必然要控费,造成的就是质量急剧下降。

最终的后果就是,低劣的医疗服务和效率,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死。

这个道理简直太简单了,公立免费医疗制度,就是医疗领域搞计划经济。“在撒哈拉沙漠搞计划经济,沙子都会短缺”。任何领域只要搞计划,结局都是一地鸡毛,不搞砸了不收手。

原因很清楚,没有了私有产权,没有了市场价格,无法进行经济计算,供需关系被完全搞乱,结果必定是混乱如麻。

李玲说了, 1980 年代以前,我们搞的是免费医疗。是啊,我们是不是都应该回到 80 年代以前的免费医疗状态?那可真是人间天堂啊,不管得什么病,抓几颗安乃近和四环素结束,死也好活也罢,全看你的造化。那个时候我们国家真是幸福的天堂啊,何止是医疗免费,吃饭都是免费的,人民公社大锅饭,不用掏钱。结果是什么呢?死光了。

计划经济,是非“理性”的经济。因为它是不可能的。米塞斯哈耶克写了厚厚的几本书,说的就是这个问题。米塞斯直接说: “证明计划的不可行,是经济学家的使命”。

中国公立医院“搞创收”,恰恰是中国医疗的优势所在
许多人发出疑问,很多计划模式,就是能够存续啊。这就是不懂经济学,也毫无现实洞察力的表现。任何看起来公有化的模式之所以能够苟延残喘,恰恰是因为它实行的不是完全的计划,也就是,引入了市场化的因素,挂着羊头卖狗肉。如果没有市场化机制的引入,纯粹的计划,活不过三天。

这就说到李玲所谓财政拨款不足 8% 的问题了。

恰恰是因为中国的公立医院,看似还打着公立的名号,然而实际上却靠自己创收——即引入了市场化的因素,因此,造就了中国公立医疗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这正是中国的优势所在。

供销社和国营饭店全盘国有的时候,会打骂顾客,你有粮票也不一定管用,还要靠关系——这其实就是等级制,种姓制度;搞了承包制了,交完承包费,利润就是自己的,这时候商品供给马上就丰富了,对待顾客马上就好了。邮电局全盘国有的时候,你装一部电话要请客吃饭,排上几个月时间,还贵的要死,后来拆分成了移动电信联通,引入了利润和竞争机制,马上就变好了很多。

这就是说,国有企业如果不能直接市场化,边际改善的办法就是像经营私营企业一样去经营它,只要引入市场化的机制,它就会向消费者需求的方向靠拢,而不是只听从上级命令的官僚机构。由此,消费者的迫切需求就会得到满足。

让中国的医生能够连轴转地做手术,让中国的护士能够像运动员一样飞奔着穿梭在病房的,就是因为公立医院有了利润机制,它会按照医生和护士的能力和工作情况兑现待遇,由于激发了他们服务患者的潜能。

让中国的医疗价格不断下降的,同样是利润机制。因为要想赢得更多利润,最好的办法就是降价,以服务更多的消费者。如果你不明白市场经济到底是什么,你就四周看一看,你现在家里用的一切,跟你的实际收入相比,是不是在不断降价?是不是过去只有富人才能享用的奢侈品,现在已经走进寻常百姓家?

中国也有很多私营的医院或者专科,但是他们为什么并没有形成对公立医院的竞争优势,是市场失灵了吗?并不是。一来,就是因为公立医院本来就相对市场化,因此本身就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二来是因为创办私立医院的审批难度跟登天差不多,因此打击了供给。

利润是个好东西,它迫使生产者服从消费者的指令。如果消灭利润机制,消费者就啥都不是。医疗领域,跟便利店、饭店、理发店,没有任何不同,它没有什么特殊的,必定符合市场规律。

总之就一句话:让中国的公立医疗尚可忍受的,恰恰就是因为引入了市场化的因素。如果没有这些市场化的因素,患者就只有一条路:绝望地等死。

你想让中国的医疗更加便宜、高效、高质量吗?不是呼吁国有化,而是呼吁市场化。当今医疗存在的一切问题,不是由于搞创收,市场化,恰恰是因为市场化得还很不够。

现在中国强大了,出国的人很多了,外面的信息也很容易传回国内,消除了很多外国月亮圆的迷信。为什么加拿大人要南下去美国做手术?就是因为美国虽然也大搞国有化,但是还没有加拿大那样变态。为什么许多旅美华人遇到重大疾病要飞回中国治疗?因为中国的医疗市场化程度要高得多,更加高效务实。

我们都到大医院看过病,见一个教授、主治,并不难;病床有限让你等,最多也就七八天。这种情况中国人已经要闹事了。但是在加拿大和英国,你想见教授主治大夫,进大医院吗?门都没有,先去家庭和社区医生那里;急诊也要等四五个小时以上,那 TMD 还是急诊吗?然后正常情况下排队一排就是几个月,小病就已经痊愈了,大病,那就指望上帝吧。

美国医疗的失败,是美国政府失灵的典型案例
李玲在这次访谈中,谈到了美国,她说美国并没有搞免费医疗,美国的医疗成本居高不下,医疗支出占到了 GDP 20% ,许多人因为医疗问题而破产。美国的医疗制度会拖垮财政、拖垮企业,所以导致美国劳动力成本居高不下,制造业回归美国国内是不可能的。

你以为她是要说,搞美国式的免费医疗,会拖垮我国的财政,增加企业成本,所以不能搞吗?

你错了。

她说的意思其实是:你看,美国正是由于没有搞免费医疗,没有搞全民医保,所以医疗成本居高不下,把企业搞死了,把人搞破产了。所以这都是市场的错。因此,必须搞公立医疗,才能把劳动力成本降下来。

你不得不佩服这货的脑回路。

明明是美国的公立医疗体制,像个无底洞一样吞噬着财富,搞得美国财政要破产,整天靠发钞票抢钱在支撑;明明是由于美国的医保制度让税收不断上涨,企业负担不断加重,因此造成了制造业的外流;明明是财政入不敷出,但是又不能征收 90% 的税收,然而还要通过发福利换选票,所以就一直发钞票扭曲生产结构,将美国拖入滞胀之中,导致所有人生活成本居高不下。

这分明就是美国政府失灵了,怎么到了李玲嘴里,成了市场的问题?分明是美国政府犯下的错,现在李玲的办法是,除了美国政府继续扩张搞公有化,才能解决问题。分明是美国财政要破产了,所以美国政府必须继续加大投入。这是让纵火犯去救火吗?这脑子是被驴踢了吗?

医疗领域的所谓“信息不对称”问题
李玲为政府管理医疗事业还提出了另一个“论据”。她认为医疗是一个社会的基础设施,如果完全靠市场,是严重失灵的。一般的市场生产方和消费方可以博弈,信息是对称的,而医疗实际上是把决策权给了医生,你的需求是医生做决定。如果医生要搞创收,你的需求是真实的需求还是虚的。所以医疗必须政府来。

其实李玲的出现,已经证明了这是教育领域公有化导致的政府失灵的严重事件。如果是市场化的教育体制,李玲这种招摇撞骗满嘴胡说的人,会立即被淘汰。

市场并非万能,然而市场从不失灵。只有权力和计划,才会失灵。

说到信息对称问题,李玲完全展示了自己的白痴本色。

政府才是导致信息不对称问题的根源。君不见美国政府有多少见不得人的东西,以至于让阿桑奇就是因为披露了一点他们的秘密而逃亡和坐牢 14 年。

所谓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是那些对经济学一无所知的白痴才会有的问题,是静态均衡思维的表现。那些提出这个问题的人,从来没有告诉我们:为什么要追求信息对称?难道不对称不是一件好事吗?

信息当然是不对称的。每个人都不同,你掌握的事情我不掌握,怎么可能对称呢?现在的信息不能证明未来,信息又怎么可能对称?

正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我们才有了分工合作交换共赢的可能,才有了企业家才能发挥的空间。如果一切信息、所有人都掌握,每个人什么都知道,到那个时候,人和人之间就没有了任何区别。一个患者也懂医生的技术,那为什么还需要医生这个职业呢?到这个时候,每个人都是天才,干什么都可以,消除了分工和专业化。这是一种什么状态呢?超级人类出现了,每个人都可以互换的“螺丝钉状态”。我抄一段话大家自己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