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安猪的思考笔记
一个阅读者、旅行者、学习者和设计者的思考。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安猪的思考笔记

用学徒社群孵化教育创新项目

安猪的思考笔记  · 公众号  ·  · 2019-11-07 19:02

正文


前几天在公号发布了一篇文章 重启教育学徒制实验,一起做几个有趣的项目 ,里面提到了四个项目,只有标题没有内容,很多朋友希望我更详细地解释一下。

好吧。


四个小项目


最近和朋友交流甚多,也冒出了许多新想法。下面是四个我认为值得去做的、并且有可能做成的项目:
大理退思园
一个短期(1-2个月)存在的共同生活空间,我们希望在这个空间聚集起一群有相同价值观、共同关注社会创新或教育创新的朋友,大家可以从各自的工作中短期抽离,在大理冬日的阳光下自由地思考和讨论自己工作中的困惑以及一些跟未来社会和教育相关的“大问题”,并形成一些可能的行动创意。
(产生这个创意的原因是我最近两次出差来成都都赶上了阴雨天,于是我也变得阴郁了。 搬来成都后,我希望冬天可以去大理待上一小段时间,晒晒太阳。 既然是呆着,能不能把它变得更有意思? 于是便有了退思园的想法。
创变成都
要让社会变得更美好,我们需要更多的创变者——那些用行动改变成规的人。 “创变成都”是一个培养成都青年创变者的项目,一个成都青年创变者的社群。 创变者将带着自己的探索方向加入,并通过为期一年的“线下工作坊+线上课程+创变机构实习”的方式,成为一个社会创新或教育创新行业的合格的参与者。
(产生这个创意是因为上两周在成都和朋友喝酒,朋友在一家初创的教育创新企业,感慨人才难觅。 我想这是社会创新和教育创新领域的通病,于是萌发了为成都培养青年创变者的想法,如能做成,也算是我这个新成都人送给成都的一份礼物。
开放城市大学
一所线下的、没有围墙的、植根于城市的开放大学。 在这所大学里,每个人都可以成为老师,将自己的专业知识传播给有需要的人和社群。 开放城市大学采取“自组织”的方式运作,人人都可以发起和创造自己的知识分享项目,共同创造这所大学的“课程表”。
开放城市大学将为参与者提供课程设计、社群运营方面的赋能课程以及知识管理工具,帮助知识分享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分享内容和为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社群学习体验。
(产生这个创意是因为最近我在惠州和长沙做了两次城市学习社群的共创会,感受到学习者的热情,于是便有了把城市学习社群更常规化的想法。
教育创变者社群
一个全国范围的教育创变者社群。 我们通过线下工作坊和/或线上课的形式为社群成员赋能,帮助社群成员更好地进行创新过程管理、构建更有深度的教育理解、并掌握团队学习技能。


一个可见的成果是,我们将创造一张教育创变者心智地图:
通过对这张地图的学习和实践,教育创变者成为一个身心更加完整、一致的行动者,并影响身边更多的人。
(产生这个创意很简单: 教育创新团队面临的许多问题,表面看是欠缺必要的创业技能,但本质上是在知行合一、人我如一上出了问题,所以才尝试从“构建完整的人”这个角度去重新构建教育创变者的学习。


一个学徒社群


这四个小项目,我打算通过一个学徒社群把它们孵化出来。因为我还有自己全职的创业工作,没有太多精力来去把这些创意一一实现。
学徒社群,可能是一个好玩且有效的方法。
有点类似于研究生院,我是导师,希望跟随我学习的人来到这里,我出题,学徒认领自己感兴趣的题目,然后大家一起完成。

又像创新领域的臭鼬工厂或者苹果公司的“海盗团队”,在主要业务部门之外,建立一个独立的主要由工程师组成的创新小组,把产品秘密做出来。
是不是很好玩?

学徒的参与是免费的,我希望学徒可以跟着我共同工作至少一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在这个过程中,学徒的收获是:
  1. 体验一个教育创新项目“从零到一”的创造过程;
  2. 看到导师的思考过程,得到导师的一对一反馈,通过共同工作内化导师的思维;
  3. 在导师的指导下有针对性地构建自己的“教育创变者”心智地图;
  4. 加入一个未来创造者的社群;
  5. 通过可见的工作成果建立教育创新领域的“江湖地位”。



我希望你:

  1. 有一定工作经验和专业基础,有自主学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希望投入教育创新领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