帮推规则
为了规范帮推内容,保证信息真实性,更好地服务于学校师生,现重新申明帮推规则:
1. 帮推投稿截止时间为每周一中午12:00,请注意投稿时间
2. 凡帮推内容除必要内容之外,
须提供相关单位或团委审批文件
3. 由于一周帮推内容较多,请保持投稿内容简洁性
4. 暂不接受校外活动投稿
帮推一览
1. 清泉计划暑期实践队员招募
2. 武汉大学“文化第一线”社会实践招募
3. 城市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
4. 踪点戏剧社2017大戏《枕头人》演出
5.长江论坛第二十一讲预告
或许你一直渴望改变世界,却苦于力量微薄
或许你一直拥有公益梦想,却不知从何入手
或许你一直在追求一段不一样的经历
却找不到合适的机会
那就来加入我们吧
今年夏天,我们希望和你一起
走入大山、走向农村、走近孩子
把你的梦想付诸实践
尽己所能支撑起爱与希望
让一杯干净水,不再是一件奢侈的事
采集学校、水源地水样并进行生物化学专业检测,
通过问卷调查及质性访谈了解农村地区水质问题及饮水习惯,
开展水质安全课堂活动。
实践时间:2017年8月15日—2017年9月1日
实践地:广西 云南 贵州
报名方式
请于
6月1日23:59前
将个人简历(pdf格式)和作品(摄影作品、视频等)打包发送至
[email protected]
,并将“姓名+院系+手机号”作为邮件主题和文件名
面试时间:
6月4日
如果对本次招募有任何疑问,请在“清泉计划”微信公众号留言
详情请戳:
http://mp.weixin.qq.com/s/q2nSls0nalftXZSOo03pjA
“武汉大学文化第一线”以社会实践形式,组织学生进行返乡调研,连续多次获得学校的表彰与肯定。该项目由武汉大学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财政政策基地)提供支持,是文化领域第一个全国持续性实践调查网络2017年暑假将继续开展“文化第一线”—文化服务满意度与公共文化空间调研,现面向全校公开招募2017暑假调研员。
有志于从事社会科学调查研究的武汉大学在校学生,调研员不限年级,不限年龄。
原则上要求学生回家乡进行调研,不接受跨地调研。
有类似调研经验者优先考虑。
本次志愿活动为小组调研,以省份为小组(5-7人每组),共计招募约200人。
西藏、海南两省(自治区)样本点鼓励报名;广西样本点适当招募。
调研员需按照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项目组的要求,结合所在省份具体情况进行调研。志愿者以省份为小组单位,问卷由研究院撰写,要求志愿者在暑假通过发放问卷,并拍摄照片。
调研任务结束后返校时按规定提交电子数据、纸质问卷、实地照片、足额发票和调研报告。小组选点调研,包括省会、地级市、县城、乡村的公共文化空间,总计完成1700份问卷。
1.武汉大学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将为调研员提供详细的系统培训,每小组提供10000-12000元的经费支持;
2.调研结束后对优秀志愿者和团队给予表彰和物质奖励(“青春第一线”风采展示大赛对分享成果的同学表彰、年终总结大会评选上一年度优秀调研员);
3.出具参与课题研究的志愿证明和校团委社会实践证明;
4.学生原创性调研成果收入“国家文化财政政策研究基地成果库”;
5.优秀调研成果(专题调研报告)将集结出版;
6.与文化调研协会一起度过一个充实的暑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添色。
报名方式
本次招募为网络报名,面试筛选,面试共分为两轮,由文化调研协会授权初试,国家文化发展研究院复试。
调研招募QQ群: 276285900
联系人:张同学(TEL: 18827435937) 杜同学(QQ3287484570)
报名时间
2017年5月31日24:00
截止。
详情请戳:
http://mp.weixin.qq.com/s/uFJRSD7LGr9bmKQ3WOSqTQ
展览时间:2017年6月2日至6月18日
展出地点: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主办单位:武汉大学本科生院、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武汉大学万林艺术博物馆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 2017届设计学专业毕业设计作品展“逗号”将于6月2日至6月18日在万林艺术博物馆拉开帷幕。本届毕业设计作品展涵盖了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两个本科专业及设计艺术学硕士69位同学的55件作品。展览期间设计师将现场为观众解读设计创意。
此次环境设计专业的作品,有些结合了传统工艺,又有一些承载了现代生活理念。不乏将未来科技、艺术与人类居住空间相融合的大胆尝试。
本届产品设计专业的作品,以人的生活方式研究为基础,结合新材料、新技术与新工艺,围绕健康医疗、文化创意、智能家居等进行了一次有意义的探索之旅。
逗号是征程中阶段的停顿,是劳作的成果,更是人生的收获;毕业设计期间,设计系的毕业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藉着科学的方法、艺术的情怀与设计的手段,对产品、空间、流程和服务进行了思考和表达。严谨中有冲动,青涩中有张扬,作品里充
盈着对人间的关爱与对天地的感恩!逗号是汇报亦是回报,是总结更是展望。
原文链接:
http://mp.weixin.qq.com/s/8H8khdQQHvj8U-VLD9QKhw
《枕头人》是爱尔兰著名直面戏剧作家马丁·麦克多纳最为人盛赞的一部作品。有人评价它:“那样的充满力量,以至于它迫使你去做出反应——要么冲上舞台阻止正在发生的一切,要么肯定这是你见过的最好的东西,并且你还会渴望再一次观看”。它使人在看完演出之后久久不能平静。
《枕头人》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小镇,三个儿童离奇失踪,同样的地点,同样的年龄。其中两人已被证实用“异于常人”的手段杀害,而第三个孩子至今下落不明。一连串的证据都将怀疑直指在小镇屠宰场工作的“作家”卡图兰。第三个失踪儿童的命运究竟如何?作家和作家的兄弟,谁才是真正的凶手?讲故事者的唯一职责真的就只是讲一个故事吗?
一切答案都在这部残忍又温暖的黑色童话中,等你来探寻。
活动时间:2017年6月3日晚19:00
活动地点:工学部大学生活动中心
主讲人:朱菁
主 题:哲学会走向终结吗?
时 间:6月1日(周四)下午3:00
地 点:哲学院大报告厅
朱菁教授先后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工学学士)、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哲学硕士)和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哲学博士),并于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哲学系、英国伦敦大学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做博士后访问学者。2006年入选中山大学“百人计划”,担任中山大学哲学系、中山大学逻辑与认知研究所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入选教育部2008年度“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现为厦门大学人文学院院长、特聘教授。学术兼职包括中国知识论学会副会长、全国科学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工程哲学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现代外国哲学研究会分析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是多家期刊的编委会成员。朱菁教授在国际哲学和认知科学期刊发表研究论文多篇,被多个学科的学者广泛引用,具有显著的国际影响。
朱菁教授学术探索的主要特色是将对传统哲学问题的反思与当代认知科学的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立足于认知心理学、认知神经科学以及人工智能研究等领域的最新进展,力求对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或理论做出新的阐释和丰富,同时也为相关经验科学的进一步探索提供新的概念工具以及具有整合性的理论框架,体现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和跨学科特征。
排版:王韵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