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 本文为
管理智慧
原创文章,转载请务必联系我们,取得授权,违者必究。
联系方式
:合作请加微信
tracylty
精彩推荐
:在公众号菜单回复关键词“案例、课程、历史、职场、演讲、经典、书单”,即可获得相应文章和推荐。
文 |
假装是老马
美编 | 李秋杰
如
今这个世界,没钱的人在意钱,有钱的人在意时间。
罗振宇跨年演讲主题是《时间的朋友》,说今后最大的商业机会在于优化那些有钱人的时间。
成功学看上了这一点,也给自己披上时间管理的外壳:21天就能养成一个好习惯,不出一个月让你告别懒惰;学会番茄工作法能提升工作效率,妈妈再也不用担心你虚度光阴了。
但是成功学这个东西,还真是解释不了成功。
刘邦年轻的时候就很不珍惜时间,据司马迁说,这孩子胸无大志,不喜欢下地干活,也没什么收入来源。当上泗水亭长的时候,据说就是个小混混。不过,按常识推断,一个街头痞子又怎么可能忽然雄起并且一直做到皇帝呢?
其实刘邦一直都是个有心人,有次碰到秦始皇出巡,威风八面,从那时起,他就已经立下大志。刘邦的偶像是信陵君,像战国晚期的很多牛人那样,刘邦做过多年的游侠,四处交友闯荡。
38岁时,刘邦才结婚,而且是在没带一分钱的情况下忽悠了未来老丈人吕公。
起兵时,刘邦已经48岁高龄了。54岁,他老人家终于一统天下。这还没完,60岁前,刘邦多次平定异姓王叛乱,最终征讨匈奴失败,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去世。
要知道,汉朝人的平均寿命大概不到40岁!
拿现在的标准来看,就好比一位90岁的老人还在创业一线奋斗搏杀,谁敢说高祖是随随便便成功的?又有几人能做到?
有些人是用来崇拜的,有些人是用来学习的。前者如项羽,后者如刘邦。
当一个人成功之后,他就成了一种符号和标签。刘邦是这样,李安也是如此。尤其是在他横扫包括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金球奖在内的各大奖项之后。
“李安成功学”,其实是最不靠谱的成功学。
他胆小、怕事,非常没有安全感,“我名字叫安,可我其实很不安”。上初一时,李安只有一米三几,高中才过了一米六,而且从小就爱哭,“一年级时我每天至少要哭一次,是很没有用的一个人”。
直到现在,他一回台湾就紧张,进了家门就有压力。他的《父亲三部曲》正是来源于无法释怀的烦闷。但在自己的电影事业中,他具备常人无法想象的冒险精神。拍片的时候,他总喜欢往不安全的地方走,如果不这样,会有“不安全感”。
在1985年到1990年的6年间,他没有工作,中途想转行学电脑,遭到妻子的强烈反对。后来,“蛰伏6年”这个梗,在各种采访中被李安说了200遍,如何烧菜,做饭,扫地……
其实除了自己,没有人能够还原他当年的真实境遇。对此,他却这样轻描淡写:
“很多人好奇我怎么熬过那一段心情郁闷时期,当年我没法与命运抗衡,但我死皮赖脸地呆在电影圈,继续从事这一行,当时机来了,就迎上前去,如此而已。”
那6年他能做的,就是坚持再坚持。如今,李安62岁,完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休息了,但是他还在突破电影的技术局限。
李安说他已经60多岁了,等不及了,他想要实现的,现在就想看到。
这个世界上,有的人比李安等得更久。
褚时健76岁再次出山创业,并再次搅动了一个行业。媒体不约而同给出类似这样的励志标题,“古稀之年锒铛入狱,76岁东山再起,86岁身家过亿……”
据《褚时健传》作者周桦说,他曾向褚时健要一份采访名单,最好是每个阶段最了解他生活轨迹的人。他略加思索后写出一张单子,上面没有一个是所谓的上级领导,都是他的工友、司机、邻居,这些人,都是默默无闻的普通人。
一个最有普通人情怀的人,做了最了不起的事情
,周桦评价道。
褚时健每天早晨起来吃一碗云南米线,在家做酸菜,包里一般会有花生米。他没把自己当回事,不像很多企业家那样,总是强调自己的辛苦。在人生的大起大落中,他有自己的小快乐。
据说,受弟弟褚时佐的影响,他在服刑期间散步时,就开始用步伐计算果树之间的株距和行距。他的故事,与传奇无关,和他个人习惯有关:
做事,不闲着。
1928年出生的褚时健,按照虚岁已经是90岁的老人,但他身边的工作人员,很少有人把这个数字跟他联系在一起,重要的决定仍然是他来做。
常人都会想,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不休息?但褚时健有相反的逻辑,“如果你不让我做事情的话,可能我就活不久了。”
都说成功要趁早,英雄出少年。
大家这么爱看鸡汤,本质上还是想知道,到底成功有没有捷径或终极答案?
基本没有。
《无间道》里傻强说的好,其实神也是人,只是他做了一些人做不到的事,所以称之为神。其实不管刘邦、李安,还是褚时健,每一个大器晚成的人,心里都住着一个郭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