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生叔大菊观
我的主业是读财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头条  ·  苏宁多家公司破产,张近东在绝望的边缘 ·  昨天  
掌上平度  ·  @平度人,6.8折起,保税仓好物直邮到家! ·  昨天  
掌上平度  ·  @平度人,6.8折起,保税仓好物直邮到家! ·  昨天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盐财经  ·  雅诗兰黛,巨亏 ·  2 天前  
老高电商圈子  ·  金冠俱乐部焕新:再一次,改变电商 ·  3 天前  
老高电商圈子  ·  金冠俱乐部焕新:再一次,改变电商 ·  3 天前  
亿恩  ·  3C爆款闯出,30天卖出10万件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生叔大菊观

股王茅台,净利润断层?

生叔大菊观  · 公众号  ·  · 2020-12-17 15:26

正文

北欧回国的发财老博士,点上面 关注我

周五盘后,贵州茅台公布了2020年四季度直销渠道销售目标, 计划直销4160吨飞天茅台 ,大超预期。


先解释两个概念:


1. 分销渠道 ,也是茅台的传统销售模式:一级经销商以 969元 的出厂价获得茅台酒,再以1499的一批价卖给二级经销商,二级零售价格随行就市,目前大概2800左右一瓶。


茅台赚的是969元出厂价的利润,一级经销商赚一批价和出厂价的差额利润,二级经销商赚零售利润。


大家可以发现,现有模式二级经销商利润空间最大,一级经销商稳赚不赔,且利润规模不亚于茅台酒厂, 可以说茅台进行了非常大的让利 ,同时也是很多腐败问题的根源。


按常规茅台每隔2-3年会提一次出厂价,但由于茅台酒供不应求,出厂价提高后,一批价和零售价也将水涨船高,从而给茅台带来极大的社会压力,毕竟是国企。


所以茅台从去年开始发力直销模式。


2. 直销渠道 。茅台与头部的电商、商超、零售、烟草专卖公司签署直销合同,直销价格为 1399/瓶 ,终端售价为1499/瓶,且根据销售情况动态调整供货量。


目前电商包括京东、天猫,商超有沃尔玛、物美、华润、家乐福等全国连锁企业。从前三季度情况看,销售火爆,在限制购买资格的条件下依然供不应求。


这个我本人实际操作过,从某商超买了两瓶平价飞天茅台(需要满足资格),三天内转手出去,一瓶挣800,美滋滋。


当然,我是为了调研茅台的销售热度, 从黄牛贩子的加价力度来看,茅台需求端很旺盛 。如果实际流通少、回款慢,黄牛不可能那么饥渴的去加价进货。


茅台发力直销, 就是变相涨价 ,而且确保零售端1499的平价,消费者得实惠,渠道走量,三全其美。


再来说下茅台扩大直销的盈利增量。


4160吨约合883.5万瓶茅台酒,茅台分 配额内分销 (出厂价969元)和 配额外分销 (出厂价1299元),其中配额内占比60%左右。


直销的话,相较配额内每瓶多挣430元,配额外每瓶多挣100元, 按比例茅台四季度可增加净利润26亿元


与去年四季度相比,今年茅台单季增速将达到35%,全年增速也将从11%提升至18%左右。


最关键的是,如果明年茅台维持这一直销比例,将可多赚100亿的净利润,从而将增速提升至30%。


这还没考虑茅台基酒的增量,2016年基酒产量3.93万吨,2017年基酒产量4.28万吨,明年理论市场可投放量增长9%。


也就是说, 2021年茅台的利润增速有望达到30-33% ,如果再次提高直销比例,增速还会更高。从逻辑上讲, 茅台找到了变相涨价的方法,中长期盈利持续性得到保证


最悲观预测,茅台股价一分不涨,今年估值45倍PE,明年下降到34倍PE,回到历史中枢。也就是说,即使发生货币紧缩杀估值等情况,买茅台也大概率不会亏钱。


正常预测,茅台维持45倍PE,股价上涨空间30%,目标价格2250元。


乐观预测,由于未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茅台走戴维斯双击,估值提升对应的目标价分别为:


50倍PE,对应目标价2500元。


55倍PE,对应目标价2750元。


60倍PE,对应目标价2990元。


这事对五粮液等其他白酒是否利好?坦率的说,没任何影响,且轻微利空。茅台零售平价1499未改变,五粮液也就无法提零售价,而五粮液的出厂价与零售价差额不大,所以不存在提价空间。


并且直销占比提升后,1499元的平价茅台供货更多, 单四季度就比前三季度平均增加600万瓶飞天茅台 ,这对其他高端白酒多少形成一定冲击,茅台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


从风险收益比的角度而言,我更看好茅台, 但以上仅为理论分析,不构成投资建议


......


关于顺周期,在个人能力范围内,再叨叨两句。总体而言,机构有分歧:


看数据、看逻辑的公私募认为 货币扩张周期不可持续,美元继续放水大概率,但国内杠杆率太高,继续跟随不太可能


做排名、看图做趋势的公私募猛吹顺周期,找的理由短期无法证伪 :美元放水进一步弱势,明年海外经济复苏,需求恢复,中游企业主动补库存,推动大宗继续涨价


对过于长期的预测性事件,大家不要太认真,证明/证伪至少半年以后, 讲故事>数据支持>产业趋势 ,看图比信仰靠谱。


顺周期的机会更多在细分赛道里。


万化、华鲁、隆基等被看做 周期成长股 ,说白了顺势能挣钱,逆势能抢地盘,再来顺势赚更多的钱,永动机概念,估值很难下来,打满一年还是三年的区别。例如万化,现在打满了一年的估值,MDI涨价就往三年去拔估值,下跌就往一年中枢回落。


锂、钴受益于新能源景气周期延长,估值中枢抬升,如果再有固态干电池技术的突破,钴有可能再爆发一轮。


现在估值已经不低, 机构讲的全是故事和“可能性”,大家别太当真 。中介想把房子卖给你,说这套房“有可能”两年后被划进重点小学片区,或者地铁配套已经规划,谁信谁棒槌。


长条涤纶丝涨价预期较确定,桐昆股份具备性价比,懂的人可以关注一下。


非要做顺周期,可以关注周期转成长龙头股,等回调20%以后再介入,买贵了解套不是大问题。真正的周期股,买贵了可能会要命,一轮大周期没个三五年回不来,亏70%毛毛雨。


更本质的原因,还是公募在周期股里仓位配比过低,年底保排名做风格切换,没准下个月就转到保险、科技、医药和汽车零部件了。


唯有白酒香,恒久永流传。试问做切换的基金经理们,你们蹦来跳去,有谁跑赢长期持有茅台、五粮液、爱尔眼科、通策医疗的散户了?


以上均为信息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周期风险大,参与需谨慎!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