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在香港的分支机构“建银亚洲”对世茂集团提出了清盘呈请,在此之前,建银亚洲还向法院提出了对德信、大发地产、海伦堡、佳源国际、中梁控股等上市房企的清盘呈请。
住建部部长3月9日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记者会上提到,“对于严重资不抵债、失去经营能力的房企,要按照法治化、市场化原则,该破产破产、该重组重组”,从建银亚洲今年的动作来看,今年房地产行业很可能迎来爆雷房企的“清盘潮”。
在房地产的救市方面,为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根据官方的统计数据,截止3月末,商业银行对协调机制推送的全部第一批“白名单”项目已完成审查,其中审批同意项目数量超过了2100个,总金额超过了5200亿元。
让人意外的是,市场方面对银行可以实际放款给“白名单”项目的金额似乎并未有太大的期待,一方面是银行目前对贷款投放变得更为谨慎,包括“白名单”项目在内,项目本身能否算得过账,抵押物是否充足,销售是否可期等,银行目前都格外关注;另一方面是房企集团(尤其是爆雷房企)与“白名单”项目的风险隔离及风险传染问题依旧很难处理,银行也并未有太高的风控手段和风险承受能力。
截止当前,市场方面认为更大的可能是大部分银行为了响应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能做的更多的是一些房企项目的借新还旧,除此之外,房企在银行的融资新增或许存在很大的难度(主要还是居民端购房需求和购房能力的持续下挫问题),这在大部分银行的年报中也很容易窥见端倪。
我们最近经常提到房地产行业持续下行给金融行业造成的巨大冲击,包括最近底层资产为房地产的金融产品出现的集中爆雷问题,比如前两周以平安信托为代表的头部信托机构的房地产信托产品逾期兑付风波,以及因卖地收入锐减、地方财政紧张导致的政信类信托产品更大面积的逾期兑付问题。以上情况对理财市场造成了非常大的冲击,投资人用脚投票的逃离心态也非常强烈。
尽管如此,机构端还是认为,当前信托产品的爆雷风波主要集中在山东、陕西两地,底层资产多为民营房企的地产项目,且主要还是楼市下行所致,而底层资产为政府、城投项目的政信类信托产品,目前政府和城投解决问题的心态和动作其实积极很多,因此政信产品逾期对市场的影响会相对小很多,也即大部分区域的国企、城投项目的融资其实还是能比较正常地进行。
以上现象背后其实依旧是“城投信仰”的影响,比如国内绝大多数城投非标融资产品(包括以前的金交所定融产品)政府和城投平台最后都还是给予了兑付。当然,就我们自己目前做国企、城投“三大工程”项目投融资所涉的具体配资业务而言,投资人对项目所在区域以及底层资产的选择确实已变得更加谨慎,金融机构、投资机构的业务“南下”也变得非常明显,比如投资人目前能接受的基本都是浙江、福建、广东等优质区域的政信类融资产品。
最近两年时间,很多金融机构、投资机构都已经破产、倒闭或离场,很多同行对金融行业的未来也感到格外地悲观,尤其是金融监管的“长牙带刺”,甚至让不少从业人士时时胆战心惊、如履薄冰。尽管如此,我们依然坚定地认为,金融行业对中国异常重要,对推动中国经济的发展不可或缺,这个行业也可以向从业机构、从业人员以及投资者提供足够多的价值和收益空间。因此,只要能坚持下去,一直留在这个赛道上,最终还是非常有希望穿越周期,而金融也绝不是现在被很多人诟病或者讳莫如深的存在。
对于上述判断,我们建议大家详细阅读中央财办理论学习中心组4月15日发布的“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学习《习近平关于金融工作论述摘编》”一文的相关内容。为便于说明,我们特将关于金融行业重要性的一些论述摘要如下:
一、充分认识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家兴衰,金融有责。金融是“国之大者”,关系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从历史经验看,大国崛起离不开强大金融体系的支撑。当今世界,金融是大国博弈的必争之地,金融对强国建设的作用更加凸显。
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脉,血脉通,国内大循环才能畅通、才会可靠,国际循环才能有更高质量和水平。金融要发挥优化资金配置的关键作用,畅通金融与实体经济、金融与房地产、金融体系内部等循环,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扩大需求、改善供给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更好发挥金融在基础设施建设、扩大最终消费、提升供给质量和效率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加快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直接融资和中长期融资比重,支持科技创新、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
二是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全球范围内展开,对金融提出更高要求,必须以强大的金融有力支撑科技和产业创新。
关键技术攻关和高新技术产业化需要金融有效“输血供氧”,用差异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处于不同生命周期企业的需求,支持实现从研发到量产质的飞跃。同时,金融自身也要通过科技赋能提升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
三是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投入大量资金,预计2060年前相关资金需求将超过100万亿元。如此巨大的资金需求需要金融系统大力参与,更需要创新金融支持方式和工具。
必须构建完善的绿色金融体系、推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加快发展碳市场、碳金融,以市场化方式引导和撬动更多资源流向绿色低碳领域。
四是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金融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创造高收入就业机会,促进居民财产保值增值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必须大力发展普惠金融,创新小微金融服务模式,丰富金融市场投资工具和产品,使更多人民群众能够通过高质量金融服务增加收入和财富,使经济发展成果更多更好让全体人民共享。
五是促进人口高质量发展需要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金融强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在长寿时代,需要更好发挥金融作用,满足促进养老金积累增值、支持养老产业和银发经济发展、服务老年人等诸多需求。
必须建立健全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金融体系,促进多支柱养老保障体系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创造有利于稳定生育水平、提高人口质量的金融环境,有效支持人口高质量发展。
……
更多基础设施及城市更新、城中村改造项目相关业务的交流与合作,欢迎联系西政财富与西政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