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肖 波
我们讨论一个事物,首先要做的就是界定这个事物里
最基本的概念。
我们必须要搞清楚,我们谈论的这件事物会涉及到几个最基本的概念。这几个概念
如何定义?包括什么、不包括什么?
比如说“
创业
”,这是一个被广泛讨论的话题。但是,哪怕只有两个人在一起讨论“
创业
”,对这个概念的理解可能都不一样。
比如说我刚刚毕业,我说要
创业
。那么,我的
创业
很有可能就不是以自己为主去创办一家企业。
我的创业更有可能是指,我要在某个有前(钱)景的企业、行业立足、扎根、成长
。
比如我是一名资深的设计师,我说要
创业
,
那么,
我的
创业
很有可能就不是以自己为主去创办一家企业。
因此,如果我们要讨论
创业
,就要先界定“
创业
”这个概念。我之前在启泰公众号文章“
创业(十二)创业的本质
”中做过一个关于
创业
的定义,有广义的、也有狭义的。
对于广义的
创业
来说,并不是只有自己创办企业才称为
创业
。广义的
创业
更多的是自我纵向比较,
今天的我比昨天成长了,应该就是“创业”
。
狭义的
创业
,是从投资机构的角度去定义的
创业
。
我在“
创业的本质
”那篇文章中给出的、从投资人的视角对“
创业
”的定义是:
创业的本质:建设一家能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商业组织。(狭义的创业)
这个定义,很多在进行“狭义
创业
”的创业者说,不够接地气;
或者说,这个定义他们不太好理解。
我猜测,可能是很多创业者认为,这个定义中隐含的要求比较模糊。还是不知道
投资人要看的是什么
。
那么,我最近一直在想,怎样做一个更直接一些的定义,要求能够比较明确。
既然是从投资机构的视角,那么,首先要思考的就是,投资机构投资一家创业企业,要的是什么?
我们知道,一般来说,风险投资机构是通过所投资企业
规模的增长
,从而在资本市场上获利。
那么,这个定义就应该是:
创业,做一家能持续增长十年、每年平均增长超过50%的企业
。
这个定义,我想,应该是直观了很多,要求明确了很多。至少表面上看,可操作性强了很多。
平均50%的
增长率是针对早期创业企业的;
对于不同阶段(天使、VC、PE)的创业企业,增长率的要求肯定是不一样的。
虽然,实
际上,要实现这个定义给出的要求
,除非是遇到了非常好的市场机会
,比如
房地产市场红利。
否则,还是会要去理解“
创业的本质
”。
因为
只有从“
创业的本质
”出发,
开展企业经营管理工作,才能实现风险投资机构所要求的创业。
每年平均增长,即每年的增长率并不是都一样;而是将前五年小规模时的高增长率和后五年规模大时的低增长率平均。
不过,我们暂且先不管这些。
按照本文对“
创业
”的这个新定义,对于创业企业,
投资人想
看到、要看到什么
?
要做到持续增长十年(先不论增长率),需要什么?需要有一个
大致清晰的十年目标、大致清晰的五年规划、大致清晰的三年预算
。
这些,就是投资人想要、需要看到的。
战争可以事先规划,而且必须事先规划。--- 老毛奇
但是,现在很多创业者在与投资人交流时,在谈到目标以及
如何
实现
时,常见的说法都是非常之含糊的:
今年多少、明年多少、后年多少,五年后又是多少。
怎么实现呢?
方向、规划(路径、步骤、
节奏)、计划、
预算
、
人
、财、物的配备?
统统没有。
对于这个要求,很多创业者是
不理解的、甚至反对的。
不理解或者反对的
第一个理由
是:创业就是要活着,想那么远没有用
。
这个理由乍一听没毛病,特别是前半句;但实际在表述上有非常微妙的区别。
创业需要先活着,还是创业就是为了活着,这两个概念有巨大的区别:
两者的出发点就不同。
创业需要
先活着
的创业者,他们一般是有长远规划的,至少有3-5年的目标和规划。
创业要先活着,“活着”只是一个必经的阶段。
这个“活着”,不是单纯的活着。而是
根据3-5年后的目标,明确我们在“活着”的阶段
要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
等等。
明确了这些,就能少犯很多不必要的错误、不至于为今后埋下
炸雷;
才能以更好的状态进入“初步发展”的阶段。
而创业就是
为了活着
的创业者,一般是没有长远规划的,脚踩西瓜皮,溜到哪算哪。
他们真的是为活着而活着,
单纯的活着、挣扎着活着
;对未来比较缺乏远见,总觉得未来是不可知的。
问他们为什么没有长远目标?基本是回答:未来怎样谁知道?首先要活着。
为活着而活着,
只是处于一个存活的状态。潜意识中还希望能撞个大运、中个彩票,遇到一个什么风口之类的。
不理解或者反对的第二个理由是:
计划不如变化快,
做那么细致的计划有什么用?
以战争之瞬息万变、不可预见,尚且必须规划。何况旷日持久的创业?
两军对战,完全不可能预知、控制对方的想法和行为,突发事情够多吧?变化够大吧?
规划、计划仍然是头等大事
。
并且,战争的规模越大,规划和计划就要做得越详细。
后人认为,拿破仑最终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未能根据战争实际需要有效利用参谋处。
这些规划和计划是不是就能全对?
当然不是。
毛泽东也经常在文章中说,这个情况我开始也没想到。但他从来不会、更没有因为反正有想不到的情况而不要规划、计划。
规划和计划是一定要有的,但也一定是允许调整的,特别是在经验有所欠缺的情况下。
如果规划和计划与实际情况相去甚远,说明什么问题?说明创业者对这项工作压根没有经验。
很多创业者会说,创业者走的路都是新路,当然不会一开始就有经验。说实话,这个世界还真没有什么全新的新路;即便有,也是极少、极少的。
另外,不是能力强到极致的,类似于马斯克、乔布斯这种人,创业去走
全新
的新路都是极其不明智的。
即使是乔布斯和马斯克,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规划性和计划性都是极强的
。
工作虽然是新的,但方法其实不会有多少新的。
只是会不会方法的问题。
很多创业者在内心深处将自己比作乔布斯、马斯克,但在实际工作中就不这么要求了。
其实,上述两个不理解或者反对的理由背后,有一个
更深层次
的原因。这个原因藏在了这些不理解或者反对的创业者的
潜意识
中;有些即使意识到了,也不会愿意说出来。
这个原因就是
:
写不出这样一份资料,因为从来没做过。
为什么从来没做过?
因为没有这样的工作经历。
很多人在创业之前的职业经历中,压根就
从来没有
做过中长期的目标和规划,更别提细致的计划和预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