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博闻财经团队原创作品
苹果要跑?
且看下面的报道:
据日经新闻报道,苹果公司正在探索将其硬件产量的15%至30%转移到中国之外。公司安排了一个不断壮大的团队正在研究供应链转移的事项,并已要求富士康、和硕和纬创等主要制造合作伙伴评估可行性。
看来,无风不起浪!苹果真的要跑吗?
01
考虑转移部分产能
几天前,富士康刚刚辟谣称,不会撤离大陆。今天,苹果就传来了部分撤离的消息。
报道称,随着美国对华包括手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在内的设备征收25%的关税,无论贸易摩擦是否得到缓和,苹果都已经将这一计划摆上台面。
预计越南、印度,以及印尼、马来西亚、墨西哥都是可能的承接方。该报道称,苹果此前曾在印度生产低价iPhone SE产品,去年该公司正在考虑将更多优质产品的生产转移到该国,以避免智能手机的进口关税影响。富士康最近表示,如有必要,他们有能力将所有供应美国的iPhone生产转移出中国。
02
生产多元化是主因
首先,
中美经贸摩擦是最直接因素
。
摩根大通曾发布报告称,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苹果公司需要将iPhone价格提高14%,才能抵消关税范围扩大带来的不利影响。此外,如果中国禁止销售iPhone,根据彭博报道,苹果2020财年的利润将下滑26%。
苹果90%以上的产品都是在中国组装的。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内地和香港的供应商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和日本,在前200家供应商中占据了41家。
而一旦美国真的对中国产品征收25%的关税,那么在中国组装生产的苹果产品就会接受双重打击,一方面,从中国组装生产的产品运回美国,需要加收关税,另一方面,苹果产品来自美国进口的零部件,中国也会加收关税,这样,苹果成本就会大幅提高。
其次,
生产多元化是主要因素
。一位了解情况的高管表示,“不管最后一轮3000亿美元的关税是否实施,苹果都在追随生产多元化的大趋势,这让苹果拥有了更大的灵活性。”据了解,在过去的几年中,苹果为了摆脱对于富士康的过度依赖,也曾尝试过将部分订单转移给其他代工企业,只不过效果并不理想。
截至20日收盘,富士康股价并未受到苹果转移产能消息影响。
最后,
中国的劳动力成本升高
。与中国产业工人平均年薪72000元相比,越南、印度这些东南亚、南亚国家的产业工人的工资仅有1/4到1/5左右。与此相应,富士康等代工企业近年来也纷纷在东南亚投资建厂。包括三星也在将其产业链转向越南。
长期来说,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实现多元化生产,是制造业发展的一大趋势。
03
最大得利者可能是三星
结合相关报道,可以得出三点结论:
第一、
产能不会全跑
。报道中提出的正在考虑的从中国转移走的产能比例是15-30%。也就是说,大约还有60——75%的产能仍在中国。实际上,以富士康为代表的中国代工厂通过长年和苹果的合作,已经形成了独有的技术优势,不但苹果捆绑了富士康们,富士康们也以极强的实力一定程度上捆绑了苹果。完全离开这些代工厂与供应链,苹果将寸步难行。
第二、
不可能太快
。即便只是考虑少部分移动产能,也并不是“轻易”的过程,而会是一个“痛苦与困难”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