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重庆国资委为了重组整合国企,提出“能退则退”的策略,要求重庆旅游集团从奉节、丰都等区县旅游景区退出,将景区交还给地方政府管理。
2016年4月14日,重庆旅投披露《重庆旅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拟进行资产转让相关事宜的公告》,拟转让4A景区奉节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奉节县政府拟以承担相关债务本息方式收购上述景区资产。
之后旅投集团进一步了披露《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划转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资产的后续公告》,截至2016年12月27日,重庆旅投共收到奉节县国有独资企业奉节县名胜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支付的“白帝城-天坑地缝景区旅游建设项目”贷款本金8.17亿元,并于当日提前归还奉节项目贷款,奉节贷款项目全部偿还完毕。同日,在收回8.17亿元的基础上,重庆旅投向重庆市国资委请示无偿划转白帝城-天坑地缝景区,12月30日,申请通过。
截止目前,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已将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项目累计投资形成的在建工程等资产无偿划转给奉节县国有独资企业——奉节县名胜旅游投资有限公司。
本次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的账面价值约为10.37亿元,因资产划转导致净资产减少约2.3亿元。值得注意的是,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的经营情况差强人意,2015年,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的营业收入为0.26亿元,营业利润为-0.08亿元。
不仅是奉节县,重庆旅投还打算将丰都县的旅游资源划归地方政府。2015年6月5日,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与丰都县政府签订了《丰都北岸旅游区资产暨经营权转让协议书》,协议约定丰都县政府以3.86亿元作为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在丰都县投资的平衡补偿。
2015年9月,经重庆市国资委批准,重庆旅游投资集团向重庆市丰都县政府协议转让丰都北岸旅游经营管理权,以及在北岸旅游区、南天湖景区及相关项目的投资形成的建筑物,转让完成后,重庆旅游投资集团退出丰都景区经营。
至于丰都景区同样被转让的理由则在于丰都景区同白帝城及天坑地缝景区一样,净利润负增长,在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4017万元,净利润为-1221万元。
此外,重庆旅投拟向巫山县政府转让巫山景区——5A景区巫山小三峡及储备土地,标的资产账面价值约为3.8 亿元,据悉,上述巫山景区2015年的营业收入约为 0.2 亿元。转让事宜待重庆旅游投资集团与巫山县人民政府签署完成全部协议并上报重庆市国资委审批通过后生效,巫山县政府将以承接负债方式支付交易对价。截至2017年9月末,重庆旅投对巫山小三峡、小小三峡景区进行了经营管理权的移交,产权移交待重庆市国资委批复后进行。
奉节、丰都、巫山的“离家”对重庆旅投的收入影响有多大? 据《重庆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7年度主体信用评级报告》中透露,2014年公司各景区接待旅游人数合计分别为528万人次,2015年受退出丰都景区的影响,公司旗下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量下降至489万人次;2016年公司将奉节景区划转给奉节县政府,受此影响,景区接待人数进一步下降至326万人次。2017年1-6月,公司旗下旅游景区共接待游客量169.46万人次。
由此,2014-2016年公司景区业务收入分别为4.22亿元、4.07亿元和3.41亿元,其中同期门票收入分别为2.69亿元、2.62亿元和2.36亿元。2017年1-6月,公司实现景区收入1.71亿元,其中公司各景区共实现门票收入1.18亿元,占景区业务营业收入的69.01%。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重庆旅投在景区业务方面的收入并没有减少,2014-2016年,公司旅游业务业收入13.48亿元、14.38亿元和14.73亿元,呈不断上升态势。造成这一反差的主要原因是重庆旅投对所属景区进行了提质改造,得益于此公司部分景区门票价格有所增长。
景区被划走的影响不只体现在景区方面,景区客流量的下降同样影响了重庆旅投的酒店收入同比下降;可喜的是,尽管位于三峡库区的2个著名景区被划走,但重庆旅投仍可以通过豪华游轮业务分享三峡美景带来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