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杭州一直下雨,整个人的气场也跟着阴沉。前阵子同事举办婚宴,我受邀参加。席间与同事玩笑,酒喝了不少,话也没少说。
推杯换盏间,一个同事突然对我说:“终于看到你笑了,真不容易哈。”
我这才猛然意识到,自己真的已经很久没为什么事情高兴过了。我把这事说给朋友听,朋友们都说,他们也有同感。
用最近流行的词来说,我们这叫“易丧体质”,为此,我特意拉了一个群,让小伙伴们把每天遇到的丧气的事都吐槽一遍。
通过我对这个群体长达两个月的研究,最近,我终于找到了一些“易丧”的原因。
01
遇事总愿意往坏的方面去想
朋友小A的公司最近涨了一轮工资,其他同事们都眉开眼笑的聚在一起讨论,唯独小A想的却是:每年的工资其实都是定额的,月工资高,年终奖那一趴怕是会减少。
其实,涨工资无疑是件好的事情,至于公司是否定额,这件事情在年底到来之前,都是未知的。
况且就算定额,先拿到手一部分也总归可以用作理财、投资,而且还可以少缴一部分税,总归是件好事情。
但小A提起这事,非但不高兴,还在群里吐槽公司套路深。
讲真的,任何一件事情都具有两面性,你的心情完全取决于你看事情的角度。经常往坏处想,既无法改变现状又失了眼前的乐趣。
02
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耿耿于怀
我大学时的一位室友,姑且称她为“难以释怀”型,她的特点是对过去的坏事永远记忆犹新,并且提起来总是义愤填膺。
比如,大学时遇到的一个渣男,刚工作时接触到的一个无赖客户,甚至是几年前某个菜市场锱铢必较的大妈,总之,无论事情过去多久,无论事情有多么微不足道,每当现下生活里的蛛丝马迹勾起她这部分回忆,她都势必会气愤一番并且久久不能释怀。
起初,我们还愿意站在她的立场上和她一起吐槽,但是久而久之,我们无奈地发现,她的记性实在是太“好”了,似乎所有坏事都被永久封存在她的脑袋里,并且触发系统相当灵敏。
其实,我们从小到大,谁都会有一些窘迫抑或不愉悦的回忆。区别就在于,有的人可以从这些“坏事”中吸取教训,使他们变成强大自身的武器,再谈起来淬炼的是从容淡定的气质。而最糟糕的就是,久久也迈不过去这道坎。
长此以往,情绪低落不说,一味沉浸在过去的坏事中,又怎么能腾心思迎接新的生活呢。
03
对尚未发生的事情顾虑重重
上个月,有一位图书公司的编辑联系我出书,这原本是一件极好的事情,但我大概高兴了还不到三秒,在选题还没定的情况下,便开始轮番向编辑咨询:
销量会好吗?卖不出去怎么办?你们宣传力度大吗?我万一稿子不过怎么办?
这些问题对方并不能一一给出明确的答案,我便因此陷入一番惆怅。
后来,又和一些编辑朋友谈起这事。她耐心地劝我说:
“能出书是一件很好的事。只要全力去做,尽人事,听天命即可。如果结果不好,只当是个经验;如果结果好,就更是皆大欢喜的事。”
我听后恍然,我就是太纠结于眼前的得失了。都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顾虑往往源于太专注眼前的利弊,没有从更长远的角度去考虑。
04
把精力过分集中在解决不了的事情上
前几日,表妹来宿舍看我,提起放假回家,见我愁眉不展,便问我原因。
我摊了摊手,对她说,“你懂的啊,回家肯定免不了要问到恋爱啊工资啊,想想就烦,搞不好还要被安排去相亲。”
“哎呀,姐姐,你烦也没有用啊。你看我,就从来不想这些事儿,”说着,表妹笑眯眯地朝我递过一片薯片。
“你这叫逃避。”我一把推开她的薯片。
“逃避可耻,但有用。最起码我现在是高兴的。”表妹挤着鼻子朝我笑。
说真的,那一刻,我心里是羡慕她的。从小到大,表妹虽然总被长辈们指责没心没肺,但这并不能掩饰住她在我们几个姊妹中过得最潇洒快活的事实。
因为她遇见烦恼,是会绕道而行的。就算躲不开,在直面烦恼的路上,她也能心安理得的欣赏沿路的风景。
而我们,总是恨不得在烦恼还没生出来前,就自己先找些不痛快。
05
目标远超出自身实际能力
最近最热的话题莫过于房子了,本身我是对这个话题不感兴趣的,但怎奈身边有一“伪房奴”。
此人是我的同事阿正,比我晚一年近公司,15年杭州房价低潮的时候,他就时时关注。16年房价猛地一涨,他简直魔怔了。每天上下班路上,乃至吃饭间隙,总是会听到他灰心丧气地抱怨:“哎呀,再也买不起房子了,怎么办啊。”
有一天,我终于一个忍不住,在他哭天壤地之前问他:“买不起就先不买呗。这也不是什么稀罕事,你又没沦落街头。”
然后,他终于安静了一阵子。说真的,我是能理解他的焦虑和忧愁的,想买套房子也没什么过错,但关键是,这个目标对于刚刚毕业一年的他来说,太过不切实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