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师报讯(融媒体记者 裘佳 见习记者 戴旭旭)第28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刚刚过去,今年世界防治结核病日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终结结核流行,我们该做些什么,我们离终结结核流行还有多远?日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第一届感染合作论坛暨首届东方国际感染病学术周上,多位专家就我国结核病防控现状、诊疗进展、未来防控策略方面进行了介绍,并给出了建议。
我国防控结核目标
2035年发病率降至10/10万以下
结核病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播的慢性传染病,严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目前,全球每年新发结核患者约1060万,有160万人因结核病死亡。2018年联合国高级别会议上进一步确定肺结核发病率要在2015年67/10万的基础上,到2030年降低80%,到2035年降低90%。这意味着我国肺结核发病率2030年要降到13/10万,2035年降到10/10万以下。
赵雁林教授
“就结核病发病率来看,要降到实现这个目标面临着很多问题和挑战,特别是按照我们现有的患病情况估算,可能很难实现。”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中心主任赵雁林
在会上提到。赵雁林介绍了我国目前为终结结核病提出的对策,包括:
(1)有强有力的政治承诺,要多部门合作,增加经费投入,人力资源合并关怀;
(2)广泛开展严谨的医学筛查,最大限度地发现患者并给予其治愈;
(3)对潜伏感染人群开展科学预防治疗,从而减少发病;
(4)加强科学创新研究,全面推广疾病防治新技术的应用和在临床的全面开展,提高结核病的防治能力和技术水平。
刘剑君教授
“终结肺结核病的关键在于控制结核潜伏感染。”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刘剑君
表示,我国在终结肺结核结核病方面有很多全球公认的“亮点”工作,如在2022年,我国率先提出创建无结核社区,即将多项已证实有效的防治适宜技术充分融入到社区,全面实现感染者和患者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全程管理等。同时需要时刻清醒认识到结核病防治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中国仍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感染人数和发病人数处于较高水平,中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疫情较为严重,耐药结核病问题也比较突出,群众防控意识有待提高,此外3年新冠病毒感染疫情对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也带来不小冲击,这些问题需要我们更多努力去解决。
张文宏教授
“目前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结核病的发病率下降速度是显著高于全球的。”
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上海)主任、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张文宏
认为,我国目前处于终结肺结核目标的中期阶段,只要采取充分发现、及时治疗的措施,以及针对高危人群的特别关照,并引进更好的治疗方案,包括耐多药结核病的治疗方案、潜伏性结核感染的治疗方案等,发现则要治疗、治疗必要治愈,消除结核的目标必然能够实现。
张文宏表示,耐药结核病的治疗难度大,传染他人后以耐药结核病形式病情发展及再传染。而目前有很多创新治疗方案已从传统治疗方案中脱颖而出,突破了耐药结核病的治疗瓶颈。如国家感染疾病研究中心结核病研究团队正在开展的中国RR-TB全口服超短程方案RCT研究(TB-TRUST)取得了较好的结果,为临床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策略的选择。
初乃惠教授
“终结结核病是必然发展趋势,2022年5月世界卫生组织公布了具有跨时代意义的研究进展,第一次把敏感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疗程缩短到6个月,这意味着患者使用新药的情况下,疗程可能会缩短6个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结核一科主任初乃惠
作为“十三五”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抗结核药物新药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负责人,建立了我国结核专业GCP-TB平台,在耐药结核病短程治疗方案方面也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她希望全国的结核病研究者能进行更多的药物临床研究,特别是在短程治疗方案中,发出中国的声音,贡献中国数据。
邓国防教授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国防
则表示,口服、短程耐多药是潮流,需要在国内发达地区开展药物试点课题,进一步提高中国结核病研究的水平,为全球结核病防治指南提供中国方案。
“我国诊治的结核病患者与绝大多数欧美国家存在差异。”赵雁林表示,我国患者诊断后无法对其传染源进行追溯,从而导致无法对于后续的传染源做最终阻断,这也对耐药问题带来了一些新的挑战。
针对基层肺结核诊治,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李仁忠表示,通过规范流程,加强质量的控制,也同样可以提高发现患者的概率,对于诊断时间、加强耐药等发现,都具有参考意义和指导意义。
此外,张文宏坦言,除免费治疗结核病和加大推动结核病的消除计划外,对于因收入水平比较低而不能接受治疗或会因病返贫的耐多药结核病病人而言,要通过公益的力量来进行补救,通过公益的力量来完成治疗,就显得更为关键。目前,国家传染病医学中心等正在共同推进“消除传染病公益行动”,希望发挥公益的社会动员能力、资源整合能力,防止结核人群因病致贫、返贫,帮助结核病患者及早发现、坚持完成治疗,加快遏制结核流行,消除传染病的危害。也希望有更多这样的组织、社会力量共同推进工作,真正实现“你我共同努力,终结结核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