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NU生物学社
北师大生物学社的前身是生命科学学院郑光美院士与李仲来教授创立的“观鸟社”。我们以“好奇无处不在,生物无可替代”作为口号,以 “发现生物之美,唤起生命之爱”为理念。我们宣传生动、有趣、实用的生物知识,呼吁大家关注生命、保护生态环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当心!这些常喝的饮品,正在悄悄升高你的尿酸 ·  17 小时前  
半岛晨报  ·  突发!刘诗诗将所持股权转让给吴奇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BNU生物学社

鸟讯速报丨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重现师大

BNU生物学社  · 公众号  ·  · 2024-05-22 07:41

正文



瞥见麦田里的

一抹黄色

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黄胸鹀重现师大




2024年5月19日,雨婷师姐在生物园看到一只体型较大的鹀。起初大家都以为是比较常见的 小鹀( Emberiza pusilla ) ,但在何叔叔赶到生物园再次搜寻后发现,这竟然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 )




前来观察黄胸鹀的同学们 图 / 何文博


黄胸鹀,又名禾花雀,长久以来,其一直维持着极其庞大的种群数量。但由于其在迁徙和越冬时常以谷物和草籽为食,因而一向被认定为“害鸟”。为了减少黄胸鹀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并补充宝贵的肉质食物,以广东三水、清远、四会等地为主的地区每年秋季形成了大量捕食黄胸鹀的饮食风俗。在这样高强度的捕杀下,即使原先数以亿计的黄胸鹀种群也逐渐走向了灭绝的边缘……


在意识到这一问题后,中国各级政府采取了有效的措施以增加对黄胸鹀的保护:广东省政府于1997年将三水禾花雀美食节依法取缔,并于2001年将其列入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黄胸鹀被进一步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在法律的保护下,黄胸鹀的种群数量在近几年终于有较为明显的回弹。


黄肚皮可爱捏

图/郭雨婷(左)

尚钰静(右)


北师大生物园中常年种植着一片小麦,为鸟类提供了一定的食物来源。2021年5月13日,白涛老师就在生物园的小麦田中首次记录到黄胸鹀,成为北师大的新纪录;今年,黄胸鹀再次重现师大,看着它在麦田里吃得饱饱的,鼓着圆圆的艳黄色的肚皮,我们不禁祝福它在迁徙路上可以一切顺利,也不禁祝福黄胸鹀这一种生灵可以有朝一日彻底脱离灭绝的风险。



参考文献:

[1]黄胸鹀  从灭绝边缘到曙光重现[J].科学大观园,2022(19):38-41.


撰稿丨黄梓琪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