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海通石油化工
对石油化工行业重大事件及重点公司进行及时点评和深入分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10 小时前  
九派新闻  ·  孙颖莎、王楚钦等国乒众将回应WTT系列改革措施 ·  10 小时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桂林晚报  ·  WTT宣布:参赛规定修改!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央广网  ·  取消强制参赛要求!WTT最新公布→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北京晚报  ·  即日起,WTT取消所有强制参赛要求! ·  2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海南省教育厅  ·  祝贺!海南籍国乒选手林诗栋世界排名首次登顶!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海通石油化工

海通石化:聚酯——供需改善,盈利提升

海通石油化工  · 公众号  ·  · 2018-06-15 00:16

正文

投资要点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生产国,下游需求稳定增长。 根据卓创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聚酯产品总产能5537万吨/年(占全球总产能约50%),同比增长229万吨/年(+4.31%);开工率75.1%,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2010-2017我国聚酯表观消费量年均复合增速6.4%,贡献全球50%以上需求增量。

聚酯产品中非纤聚酯占比提升。 根据卓创数据统计,2017年,我国聚酯产量中,民用涤纶长丝、短纤各占比62.5%、12.0%,较2010年分别下降3.2和2.2个百分点;非纤聚酯(PET瓶级、BOPET)占比提升4.7个百分点至21.9%,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65%左右的非纤产品占比仍有一定差距。

民用长丝: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下游需求回暖。 根据卓创数据,2017年民用丝国内产能3487万吨/年,产能增速放缓,前六大龙头产能占比近40%;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供需改善,2017年价格上涨20%,价差扩大27%。2018-2019年计划新增产能约540万吨/年,以龙头扩产为主,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龙头议价能力增强。

涤纶短纤:景气回升推动新一轮投产。 根据卓创数据,2017年短纤国内总产能676万吨/年,产能维持稳定,前四大龙头产能占比40%;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暖,行业供需改善,2017年价格上涨20%,价差扩大30%。景气上行推动行业新一轮扩产来临,2018-2019年计划新增产能126万吨/年,以龙头扩产为主。

涤纶工业丝:行业集中度高,高盈利引投资关注。 全球60%以上工业丝产能集中在中国。根据卓创数据,2017年国内总产能229万吨,维持稳定,前四大龙头产能占50%以上。2017年涤纶工业丝景气明显回升,价格上涨35%,价差扩大82%。高景气引来投资关注,根据卓创数据,预计2018年新增产能23万吨/年。

聚酯瓶片:下游需求维持较快增长。 根据卓创数据,2017年国内聚酯瓶片产能837万吨/年,同比增长10.6%,前六大龙头产能占比81%。下游软饮料、片材需求维持快速增长,2010-2017年表观消费量复合增长率8.3%。2017年瓶片价格上涨19%,价差扩大9%。2018年龙头计划新增产能170万吨/年,产能集中度进一步提高。

BOPET:光学、电子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作为聚酯偏高端型产品,BOPET近年来产销量快速增长。根据卓创数据,2017年产能308万吨/年,前六大龙头产能占比37%;光伏、光学领域需求快速增长,2017年价格上涨18%,价差扩大14%。未来受益智能电子设备的快速扩张,BOPET具有较强成长性。

聚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差别化、功能性和新型聚酯产品。 我国鼓励聚酯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重点引导东部地区企业强化对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提高技术水平、质量和效益。我国聚酯纤维差别化率在过去几年快速提升,由2005年35%提高至2015年68.9%。

投资机会。 随着行业供需逐步改善,涤纶长丝进入景气周期,2018年PTA-涤纶产业链景气延续;同时,行业龙头建设的大炼化项目将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建成投产,完善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建议关注民营涤纶长丝龙头企业 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恒力股份、荣盛石化。

风险提示。 油价大幅波动;产品价格大幅波动;产品新增产能增速高于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大炼化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报告正文

1. 聚酯 :应用领域逐渐丰富

聚酯通常指PET,可分为纤维级、瓶级和膜级。 聚酯是由多元醇和多元酸缩聚而来的聚合物总称,主要指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本报告所称聚酯主要指PET聚酯),广义上还包括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和聚芳酯等线型热塑性树脂。聚酯可分为纤维级、瓶级和膜级三大类别,划分依据主要是聚酯的聚合度(分子量)、透明度等参数不同,对应的下游应用领域不同,价格大致依次升高。 纤维级聚酯(俗称“涤纶”)可进一步加工成涤纶长丝、短纤。 涤纶长丝(长度千米以上的丝)以聚酯熔体或纤维级聚酯切片为原料,熔体从喷丝板的喷丝孔中挤出,经侧(或环)吹风冷却固化、上油,并在热牵伸辊上牵伸,最后卷绕成型。按照功能分类,涤纶长丝又可分为涤纶民用长丝和涤纶工业长丝。

涤纶民用长丝分为涤纶预取向丝(POY)、涤纶牵引丝(FDY)、涤纶加弹丝(DTY)。 POY是经高速纺丝得到的取向度在未取向丝和拉伸丝之间的未完全拉伸的涤纶长丝;FDY又称全拉伸丝,是采用纺丝拉伸工艺进一步制得的合成纤维长丝,纤维已经充分拉伸,可以直接用于纺织加工;DTY是利用POY为原丝,进行拉伸和假捻变形加工制成,往往有一定的弹性及收缩性。民用长丝分子量(数均分子量Mn)为15000〜20000g/mol,相应的特性黏度(IV)为0.55〜0.67dL/g。纤维级聚酯中含有作为消光剂的0.03%〜0.4%质量分数的二氧化钛(TiO2),进一步按牌号可分为半消光、全消光、有光聚酯等。 涤纶工业长丝, 如轮胎帘子线的PET,这类高分子量的纤维具有高的模量(约38000g/mol)和低收缩性,其特性黏度(IV)高于0.95dL/g。国内涤纶工业丝以切片纺(固相增粘技术)生产工艺为主,装置设备主要引进自国外或中外合作,生产技术水平差别不大。大多采用的是巴马格、TMT、东丽等国际先进厂商的技术,以切片纺生产装置为主,少量采用熔体直纺(液相增粘)技术(如古纤道和尤夫股份)。 涤纶短纤 长度在几毫米至几十毫米的纤维)以聚酯熔体为原料,经纺丝、卷绕、集束、牵伸、卷曲、切断、定型制得,产品主要用于单独纺纱或与棉、粘胶纤维、麻、毛、维纶等混纺。

瓶级聚酯主要用于加工成塑料瓶。 瓶级聚酯为透明无定型状态,具有光亮的白度和含有满足食品包装所规定的组分。平均分子量为24000〜36000g/mol,其特性黏度(IV)要达到0.75〜1.00dL/g。瓶级聚酯主要生产饮用水瓶、碳酸饮料瓶、热灌装饮料瓶、食用油瓶、大容量纯净水桶和塑钢带等。 膜级聚酯主要用于生产BOPET和CPET等聚酯薄膜。 BOPET薄膜是双向拉伸聚酯薄膜。BOPET薄膜厚度范围约1〜125μm,具有强度高、刚性好、透明、光泽度高等特点,产量约占聚酯薄膜的95%,广泛应用于电工绝缘膜、电容膜、护卡膜,以及普通膜(复合包装、感光胶片、金属蒸镀、录音录像等各种基材)。CPET薄膜是单向拉伸聚酯薄膜,在聚酯薄膜中的档次和价格最低,主要用于药品片剂包装,产量约占聚酯薄膜领域的5%左右。

聚酯的品种和应用领域正逐渐丰富。 在世界范围内,高性能聚酯材料除了部分用于纤维市场,其余广泛应用于工程塑料、板材、片材薄膜以及瓶用等领域。据《高性能非纤聚酯产品的技术与市场新进展》(《纺织导报》 2014 年第二期)的数据,中国大陆 PET 总量的 85% 用于制造纤维, 15% 用于制造聚酯瓶、膜和工程塑料;而日本、欧洲及北美地区的 PET 35% 用于制造纤维, 65% 用于非纤产品。 我们认为,在纤维领域提升涤纶产品差别化水平,在非纤领域发展聚酯瓶片、工程塑料、薄膜、改性聚酯等高附加值产品,是国内聚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大趋势。

聚酯生产以PTA路线为主。 PTA 路线目前已取代酯交换法( DMT 法),成为聚酯生产的主要路线。 PTA 路线生产聚酯包括酯化和缩聚两个步骤。第一步是 PTA EG 酯化形成含有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BHET )和少量的低聚物的预聚体;第二步是缩聚反应,利用高真空将副产物 EG 除去。纤维级聚酯是黏度较低的聚酯熔体,可进一步直纺纺丝或制成切片。瓶级聚酯和工业丝等高黏度聚酯,一般是通过真空或惰性气体气氛下,经进一步固相缩聚( SSP )完成。 2.供需: 行业供需改善,产能集中度提升

2.1我国是全球最大的聚酯产品生产国

我国聚酯产能全球第一,总体开工率回升 根据中国产业信息网数据,亚洲聚酯产能占全球总产能 77% ,产量占据全球 88% 。其中,中国大陆产能、产量分别占据全球 51% 64% 2017 年我国聚酯(包含民用涤纶长丝、短纤、涤纶工业丝、瓶级聚酯、 BOPET )总产能约 5537 万吨/年,同比增长 229 万吨/年( +4.31% );产量约 4161 万吨,同比增长 360 万吨/年( +9.46% );开工率 75.1% ,同比提高 3.5 个百分点。 聚酯产品中非纤聚酯占比提升,但仍相对较低。 2017 年,我国聚酯产品总产量中,民用涤纶长丝、短纤各占比 62.5% 12.0% ,较 2010 年分别下降 3.2 2.2 个百分点;涤纶工业丝、 PET 瓶级和 BOPET 占比分别为 3.6%、16.7% 5.2% ,较 2010 年分别提高 0.6、2.7 2.0 个百分点。其中,非纤聚酯( PET瓶级、BOPET )占比提升 4.7 个百分点至 21.9% ,但与欧美日等发达地区 65% 左右的非纤产品占比仍有一定差距。 我国聚酯产品表观消费量增长,增量占全球比重高。 IHS 的数据, 2000 年以来我国聚酯需求增长较快,中国聚酯需求增量占全球聚酯需求增量比重已从 2000 年的 19% 提高到 2016 年的 56% 2010-2017 年我国聚酯产品表观消费量由 2349 万吨增长至 3616 万吨,复合增长率 6.36% 2017 年聚酯各产品消费中民用涤纶长丝、 PET 瓶级、涤纶短纤、 BOPET 和涤纶工业丝消费量分别占比 66.5%、13.4%、11.5%、5.7% 2.9% ,其中 PET 瓶级、 BOPET 占比较 2010 年分别提升约 1.1 2.3 个百分点。 2.2聚酯纤维: 下游需求回暖,龙头扩产提升行业集中度

2.2.1民用涤纶长丝: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下游需求回暖

供给端:2014-2017年新增产能增速放缓,行业集中度逐步提升。 在经历 2011-2013 年行业盈利大幅下滑后, 2014 年以来民用涤纶长丝产能增速明显放缓,由 2010-2013 10% 以上下降到 4%-5% ;同时,落后小产能逐步淘汰,行业集中度逐年提升。截至 2017 年,民用涤纶长丝国内总产能 3487 万吨/年,其中有效产能 2733 万吨/年;产量 2599 万吨,开工率 75 %。行业前六大龙头企业桐昆股份、新凤鸣、恒逸石化、盛虹石化、恒力股份和荣盛石化产能分别为 460 万吨/年、 273 万吨/年、 240 万吨/年、 160 万吨/年、 140 万吨/年和 110 万吨/年,产能合计占比近 40% 行业掀起兼并重组潮,龙头企业有望强者恒强。 据化纤头条统计, 2015-2017 年间进行并购重组的长丝企业多达 10 家,涉及总产能达 238 万吨。 2017 年兼并重组最为活跃,其中恒逸集团分别以 6 亿元、 7.22 亿元、 7.71 亿元先后竞得红剑、龙腾、明辉旗下长丝资产。我们认为龙头企业对小产能的兼并重组,有助于提升民用涤纶长丝行业集中度,规范行业竞争秩序,提升龙头企业议价能力。 2018-2019年行业产能稳步扩张,其中以龙头扩产为主。 根据卓创资讯统计, 2018-2019 年民用涤纶长丝计划新增产能约 540 万吨/年;其中 2018 年计划新增产能 330 万吨/年,产能增速 9.5% 5-6 月为集中投放期。新增产能以行业龙头为主,桐昆股份、新凤鸣、恒力股份、盛虹分别计划新增产能 200 万吨/年、 90 万吨/年、 60 万吨/年、 25 万吨/年,占总增量近 70% 。我们认为行业龙头集中扩产,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龙头企业扩产通常更加有序,有望减小对行业的冲击。 2018 年,随着部分新增产能投放,产量同比增长, 1-5 月产量 1132 万吨,同比 +11.2% 需求端:2017年表观消费量增速大幅提升。 2010-2017 年民用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从 1605 万吨增长至 2406 万吨,其中 2015-2017 年消费增速明显回升。尤其是 2017 年,下游需求明显回升,民用涤纶长丝表观消费量 2406 万吨,同比增长 10.4% 2018Q1 民用丝表观消费量进一步上涨,一季度589万吨,同比 +7.5% 下游纺织服装需求回升。 涤纶长丝下游主要为纺织服装,其中服装、家纺消费占比分别为 45%、28% 2017 年,涤纶下游织机平均开工率为 71% ,同比提升 4 个百分点;纺织服装工业增加值月度同比增速同比上升,全年平均同比增速 6.0% ,同比提高 2.3 个百分点。同时,纺织服装出口复苏, 2017 年以来纺织服装月度出口交货值累计同比增速由负转正。 棉花播种面积持续下降,棉花价格上涨。 2007 年以来,我国棉花播种面积持续下降, 2017 323 万公顷,同比下降 3.44% ,相比 2007 年下降 45.5% 。棉花价格指数从 2016Q2 起上涨, 2017 年价格指数同比上涨 16% 。涤纶与棉花同为纺织服装原材料,我们认为棉花价格上涨有助于涤纶长丝需求进一步上涨。 民用涤纶长丝价格上涨,价差扩大,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2017 年,在产能增速放缓、下游需求回升的共同推动下,民用涤纶长丝供需改善,涤纶 POY 均价 8384 元/吨,同比 +20.0% ;平均价差 1536 元/吨,同比 +27.0% 2018 年,长丝价格进一 步上涨,价差维持高位。 2018 1-5 月,涤纶 POY 平均价格 8959 元/吨,同比 +7.6 %;平均价差 1450 元/吨,其中二季度( 4-5月 )价差平均价差 1714 元/吨,同比 +14.3% ,环比 +34.2% 2.2.2 涤纶短纤:景气回升推动新一轮投产

供给端:产能增速放缓,新增产能较少。 2014 年以来,涤纶短纤产能增速明显放缓,由 2012-2013 10% 左右的增速下降至 3%-4% 2016-2017 年,短纤产能基本保持稳定,新增产能较少。截至 2017 年,涤纶短纤国内总产能 676 万吨/年,产能主要集中在仪征化纤、三房巷、华西村、江阴华宏等公司,前四大龙头合计产能 270 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 40% 2017 年,国内共生产涤纶短纤 500 万吨,行业开工率 74% 2018 1-5 月,涤纶短纤产量 225 万吨,同比 +12.3% 2018-2019年短纤或再迎来投产高峰。 2017 年以来短纤景气上行带动行业新一轮扩产来临, 2018-2019 年计划新增产能分别为 76 万吨/年、 50 万吨/年,同时宿迁逸达(原翔盛) 28 万吨/年装置重启,短纤产能释放。与民用涤纶长丝相似,行业扩产计划以行业内龙头企业为主,集中度有望提升。 需求端:2015年以来表观消费量增速回升。 2010-2017 年涤纶短纤表观消费量从 317 万吨增长至 415 万吨,其中 2015-2017 年消费增速回升, 3 年复合增长率 7.3%。2018Q1 表观消费量进一步提升,一季度 108 万吨,同比 +11.7% 涤纶短纤价格上涨,价差扩大。 2017 年,受益行业供需改善,涤纶短纤行业盈利明显回升。 2017 年短纤均价 8268 元/吨,同比 +20.4% ;平均价差 1417 元/吨,同比 +29.7% 2018 年以来短纤维持高景气, 1-5 月短纤平均价格 9005 元/吨,同比 +11.9% ;平均价差 1497 元/吨,同比 +17.5% 2.2.3 涤纶短纤: 涤纶工业丝:行业集中度高,高盈利引投资关注

供给端:涤纶工业丝产能主要集中在我国。 截止 2016 年底,全球涤纶工业丝产能约 300 万吨;其中中国产能占比超过 60 %,浙江古纤道( 50 万吨/年)、浙江尤夫( 30 万吨/年)、浙江海利得( 21 万吨/年)和江苏恒力( 20 万吨/年)等国内龙头产能均超过 20 万吨/年,位居全球前五位。 产能高速扩展期已过,进入理性发展期。 2010-2014 年,我国涤纶工业丝处于快速扩张阶段,产能由 2010 年的 117 万吨/年迅速增长至 2014 年的 227 万吨/年,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 18% 2014-2017 年,行业进入理性发展期,产能基本维持稳定。截止 2017 年底,我国涤纶工业丝产能约 229 万吨/年。 国内工业丝行业集中度较高。 我国工业丝产能主要集中在古纤道、尤夫、恒力、海利得四家企业,前四大企业总产能 121 万吨/年,占全国总产能 50% 以上。 2018年部分新增产能即将投产。 近年来工业丝较为可观的盈利引来行业内和行业新晋者的关注,不少国内民用丝大厂对工业丝的兴趣不断增加。行业在经历一年多无新增产能的时期后将迎来新产能,包括三门 17.8 万吨/年和江苏华亚 4 万吨/年等项目,其中华亚就是民用丝领域向工业丝延伸的一个例子。 需求端:汽车领域是涤纶工业丝需求的重要增长点。 涤纶工业丝主要吊装带、子午线轮胎、灯箱布、海洋缆绳等领域。随着国内涤纶工业长丝生产和技术的成熟,产品向下游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和完善,高端产品集中体现在与汽车安全产业相关的领域,该领域受周期性影响小,如高模低收缩丝、安全带丝、安全气囊丝和刹车胶管用丝等。根据海利得 2017 年公司年报,涤纶帘子布及高模低收缩丝的需求增长主要来自于轮胎子午化率提高及其替换胎市场的需求。全球轮胎子午化率的不断提高有助于提升涤纶帘子布的需求量;安全气囊丝方面,由于单辆汽车所需配套安全气囊数目的增加,未来安全气囊的需求增速较快。安全气囊丝已广泛应用于宝马、奔驰、奥迪等欧系美系车型,目前部分日系车型也已开始使用。我国安全气囊起步较晚,目前安全气囊的配置率仍较低,随着人们对安全越来越重视,未来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另一方面,目前安全气囊大部分采用锦纶 66 为原材料,涤纶工业丝性价比高于锦纶 66 ,未来空间广阔。因此,随着全球尤其是我国汽车产量迅速增加以及汽车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基于良好的性价比,涤纶工业长丝在轮胎帘子布、安全带、安全气囊等汽车领域的应用将成为涤纶工业长丝差别化的重要增长点。

涤纶工业丝价格上涨,价差扩大。 2017 年,涤纶工业丝景气明显回升,工业丝年均价 12459 元/吨,同比 +34.9% ;工业丝与切片的平均价差 4566 元/吨,同比 +81.9% 2018 年以来涤纶工业丝维持高景气, 1-5 月平均价格 14318 元/吨,同比 +18.2% ;平均价差 5781 元/吨,同比 +32.3% 2.3 聚酯瓶片 :下游需求维持较快增长

供给端:2017年聚酯产能快速增长, 行业产能集中度高。 2009-2017 年,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产量快速增长,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9.50% 10.46% 2017 年产能、产量分别达到 837 万吨/年和 696 万吨,较 2016 年增长 10.6% 10.3% 。截至 2017 年年底,我国聚酯瓶片产能主要集中在华润化工( 160 万吨/年)、海南逸盛( 150 万吨/年)、江苏三房巷( 150 万吨/年)、浙江万凯( 120 万吨/年)、上海远纺( 56 万吨/年)和仪征石化( 45 万吨/年)等厂商,上述六家公司占全国聚酯瓶片总产能约 81% 的份额,产能集中度高。 2018 1-5 月,聚酯瓶片产量 324 万吨,同比 +17.5% 2018年部分新增产能即将投产。 据金联创的数据,江苏三房巷新增的 50 万吨/年瓶片装置计划 2018 年上半年投产,届时三房巷总产能将达 200 万吨,成为国内聚酯瓶片行业的龙头。江阴澄星其两套 60 万吨/年新装置(共 120 万吨/年) 2017 年虽均点火试车成功,但锅炉环保尚未达标尚未能达产,初步计划 2018 年将达产。据上述数据,我们预计 2018 年将有 170 万吨瓶级 PET 产能投放市场,国内聚酯瓶片产能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需求端:2015-2017年聚酯瓶片表观消费量增速较高。 我国聚酯瓶片的消费量一直保持较快增长, 2010-2017 年聚酯瓶片表观消费量复合增长率为 8.34% 2017 年聚酯瓶片表观消费量为 484 万吨/年,同比增长 10.8% 。从需求结构来看,软饮料和出口为主要需求, 2017 年占比分别为 49.2% 31.0% 。每年的 4-10 月是软饮料的传统销售旺季,特别是 6-8 月市场对于饮料的需求呈现出爆发式增长 。2018Q1 瓶片表观消费量稳定增长,一季度表观消费量 124 万吨,同比 +1.6% 禁止进口废塑料有望增加聚酯瓶片需求。 2017 7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禁止洋垃圾入境推进固体废物进口管理制度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全面禁止洋垃圾入境,完善进口固体废物管理制度,切实加强固体废物回收利用管理。我国在 2017 年底前对环境污染风险高、群众反映强烈的废塑料、钒渣、未经分拣废纸、废纺织原料等 24 类固体废物禁止进口,其中包括 PET 的废碎料及下脚料、废 PET 饮料瓶。我们认为禁止进口废 PET 饮料瓶,有望进一步增加国内原生 PET 瓶片的需求。

聚酯瓶片价格上涨,价差扩大。 2017 年瓶级聚酯均价 7936 元/吨(同比 +18.9% ),平均价差 952 元/吨(同比 +8.6% )。 2018 4 月中旬以来,由于瓶片市场内销和出口旺盛,行业供给出现紧张,聚酯瓶片价格大幅上涨。截止 5 24 日,华东地区聚酯瓶片主流价格达到 10400 元/吨,较 4 月中旬上涨 13.8% ;聚酯瓶片 -0.86*PTA-0.34* 乙二醇价差大幅扩大,达到 2929 元/吨,较 4 月中旬上涨 137% ,达到了近两年的最高值。 2.4 BOPET :聚酯高端应用,下游需求快速增长

供给端:BOPET产能增长较快。 2009-2017 年, BOPET 产能、产量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 20.13% 15.97% 。截至 2017 年底, BOPET 产能、产量分别为 308 万吨/年和 216 万吨,开工率 70% 左右。行业产能相对分散,其中双星彩塑( 36.5 万吨/年)、江苏兴业( 24 万吨/年)和营口康辉( 21 万吨/年)产能均超过 20 万吨/年,占比分别为 11%、7% 6% 2018 1-5 月, BOPET 产量 92 万吨,同比 +6.9% 需求端:高端市场需求快速增长。 虽然国内 BOPET 薄膜基本实现自给自足,但是高端市场如光学膜、电子膜等领域,中国仍然依赖进口。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主要是受包装和技术应用两大领域广泛使用的驱动,其多功能性以及终端应用技术的快速开发给 BOPET 薄膜创造了新的机会。其中,光伏行业是 BOPET 薄膜需求增长最为迅速的领域,自 2010 年以来的年均增速达到 29% 。此外,显示器和光学薄膜是另一个年均增速达到两位数的领域,主要是受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平板电视市场快速扩张的影响。 2018Q1,BOPET 表观消费量 51 万吨,同比 +2.3%。 聚酯薄膜价格上涨,价差扩大 2017 BOPET 均价 9427 元/吨(同比 +17.9% ),与切片的平均价差 2081 元/吨(同比 +13.6% )。 2018 年, BOPET 价格、价差进一步上涨, 1-5 月平均价格 11437 元/吨,同比 +23.2% ;平均价差 3463 元/吨,同比 +67.2% 3. 聚酯龙头:上市融资,完善产业链布局

3.1 聚酯龙头上市融资,优化资产结构

民营聚酯龙头企业大多已经上市,纷纷进行再融资,资金陆续到位。 截至 2017 年年底,涤纶长丝龙头企业除盛虹未上市外,大多已完成上市,并纷纷进行再融资,优化资产结构。 2014-2017 年,聚酯行业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由 70.28% 持续下降 53.79%

聚酯行业上市公司股权融资情况。 据Wind的数据, 2015 年之后聚酯上市公司通过定向增发共募集资金 337.75 亿元。 聚酯行业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情况。 2018 年以来,聚酯企业债券融资加快。截至 2018 4 15 日,聚酯企业使用债券融资工具 15 亿元,发行公司债券 20 亿元。 涤纶行业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提升,风险降低。 据中纤网的数据,涤纶行业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从 2015 2.05 倍改变至 2017 2.01 倍,流动比率较高,表明企业短期偿债能力较强;从速动比率((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变化情况看,涤纶行业从 2015 1.37 倍改变至 2017 1.30 倍,速动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的情况下,企业流动资产的变现能力较强;从现金比率((货币资金+短期投资)/流动负债)的变化情况看,涤纶行业从 2015 1.06 倍改变至 2017 0.98 倍,现金比率较高,表明在不考虑存货和应收账款的情况下,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更有保障。由此可见,行业短期偿债和变现能力较好,资产质量优化。

3.2 民用丝 龙头盈利提升,进军大炼化完善产业链布局

民用涤纶长丝供需改善,价差扩大,行业进入景气周期。 2016 年以来,民用丝新增产能增速放缓,下游需求回升,行业供需改善,民用长丝价格上涨,价差扩大。行业景气带动龙头企业盈利回升, 2016-2017 年长丝龙头毛利率持续提高,其中恒力股份由于产品更偏向细旦、超细旦丝,毛利率明显高于其他同行企业。 PTA-涤纶龙头民营企业进军大炼化,完善产业链一体化。 目前,民营涤纶长丝六大龙头企业除新凤鸣在建 PTA 产能外,其他企业都已经拥有上游 PTA 产能。为进一步解决上游 PX 等原料问题,完善产业链配套,近年来荣盛、桐昆、恒逸、恒力、盛虹几大 PTA -涤纶产业链龙头企业进一步布局上游炼化领域,打造千万吨级大型炼化一体化项目。我们预计项目将在 2018 年底 -2019 年期间陆续建成投产。

浙石化4000万吨/年项目 浙石化由荣盛、桐昆、巨化集团及舟山海洋综合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主要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筹建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 1730.85 亿元,总规模为 4000 万吨/年炼油、 800 万吨/年对二甲苯和 280 万吨/年乙烯。项目分两期实施,每期规模为 2000 万吨/年炼油、 400 万吨/年对二甲苯、 14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目前一期项目稳步推进中,我们预计 2018 年底建成。

恒力炼化2000万吨/年项目: 恒力石化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坐落于全国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大连长兴岛经济区。项目原油一次加工能力 2000 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规模 450 万吨/年。加工原油为沙重、沙中、马林原油,采用常减压+加氢裂化+芳烃的全加氢工艺路线,加氢规模为 2300 万吨/年。项目于 2016 年底开始建设,我们预计 2018 7 月建成。

盛虹炼化1600万吨/年项目: 盛虹炼化项目位于七大石化产业基地之一的江苏连云港,项目总投资 714 亿元,以炼油、芳烃、乙烯一体化的加工模式进行设计,主要包括 1600 万吨/年常减压蒸馏装置、 400 万吨/年轻烃回收装置、 280 万吨/年芳烃联合装置, 110 万吨/年乙烯装置、 4*15 万吨/年硫磺回收装置等。我们预计项目 2019 年建成投产。

恒逸文莱800万吨/年一期项目: 文莱一期项目主要计划建设 800 万吨/年常减压装置、 150 万吨/年 PX 80 万吨苯及甲苯。截至恒逸石化 2017 年年报披露日,桩基、土建、一级地管、道路基本完工;码头、电站等工程接近尾声;生产准备和商务准备工作按计划推进;项目人员已基本到位;同时国开行牵头的 17.5 亿美元银团贷款已获批,我们预计 2018 年底建成。同时,文莱二期项目备忘录签订,项目计划建设 1400 万吨/年原油加工能力、 150 万吨/年乙烯, 200 万吨/年PX。 炼化项目投产有助于解决公司原料来源,提高公司盈利能力与抗周期风险能力。 目前国内 PX 产能仅有 1440 万吨,进口依赖度接近 60% ,国内 PX 紧缺导致产业链利润集中在 PX 端。四大民营炼化项目的投产在 2019 年将释放 PX 产能 1280 万吨/年,有助于解决公司原料来源,完善产业链。同时以镇海炼厂对标, 2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在炼化景气高峰有望实现 100 亿以上规模利润,有助于大幅提高公司盈利能力。

4. 政策:提高差别化率,鼓励绿色生产

4.1 产品升级、清洁生产是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

聚酯行业产业结构调整鼓励发展差别化、功能性和新型聚酯产品。 据国家发改委 2013 年第 14 号令颁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 2013 年修改本)》文件,我国鼓励聚酯行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由于快速扩张,国内聚酯及涤纶行业同质化竞争加剧,产能过剩问题逐步显现,产业整体效益趋于下降。同时,我国聚酯及涤纶产能约85%高度集中于东部地区,因此不再鼓励东部地区新增产能,重点引导东部地区企业强化对现有产能的升级改造和兼并重组,提高技术水平、质量和效益,降低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存度,实现聚酯及涤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也可为中西部地区发展预留适度空间。聚酯及涤纶行业具体鼓励发展的两大领域包括:

(1)差别化、功能性聚酯( PET )的连续共聚改性〔阳离子染料可染聚酯( CDP ECDP )、碱溶性聚酯( COPET )、高收缩聚酯( HSPET )、阻燃聚酯、低熔点聚酯等〕;熔体直纺在线添加等连续化工艺生产差别化、功能性纤维(抗静电、抗紫外、有色纤维等);智能化、超仿真等差别化、功能性聚酯( PET )及纤维生产(东部地区限于技术改造)。

(2)新型聚酯: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聚萘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聚丁二酸丁二酯( PBS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PCT )等新型聚酯和纤维的开发、生产与应用。

新型聚酯是国家鼓励外商投资的产业。 据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 2017 年修订)》,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中包含纤维及非纤维用新型聚酯生产: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聚葵二甲酸乙二醇酯( PEN )、聚对苯二甲酸环己烷二甲醇酯( PCT )、二元醇改性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 PETG )。

我国聚酯纤维差别化率不断提升。 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国际上对我国纺织品出口的种种设限对我国化纤行业的差别化率提出了挑战。作为我国规模和产量最大的化纤品种,聚酯纤维差别化率在过去几年得到了很大提高( 2015 年差别化率达到 68.9% ),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小批量、多品种的差别化生产成为当今国际涤纶短纤发展的大趋势,市场占有率逐渐提高,有望成为聚酯行业新的增长点。 绿色生产减轻资源环境压力,落后产能有望退出,龙头企业受益。 2017 6 月中国化学纤维工业协会发布《中国化纤工业绿色发展行动计划( 2017-2020 )》的数据,以节能环保、绿色低碳为主的贸易竞争新格局已经形成,发达国家限制高能耗、高排放、含有毒有害原料的产品进口等政策,对行业的发展形成了“倒逼机制”。计划指出,低温短流程聚酯技术、聚酯生产废水中乙醛回收技术等在行业内已得到广泛应用;将着力培育化纤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以及聚酯纤维的绿色加工设计。攻克聚呋喃二甲酸乙二醇酯( PEF )、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 PTT )、生物基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 PDT )、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 PBT )等单体、聚合、纺丝关键技术,重点关注原料替代技术,实现规模化生产,开发低成本、高品质生物基纤维及制品。开发“一头两尾”、“双多元醇循环”绿色催化等聚合工艺技术,长丝环吹、Wings等新模块在预牵伸丝( POY )、全牵伸丝( FDY )以及工业丝中的应用技术,乙二醇、乙醛回收再利用技术,以及差别化功能聚酯纤维柔性制备技术;开发阻燃、抗熔滴、高仿棉及同质异构纤维及其应用成套工程技术,实现大容量规模化聚酯柔性化制备。同时,《聚酯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再生涤纶工业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等规范性文件的相继颁布,为聚酯及化纤工业清洁生产提供了有效的管理工具和评价手段。我们认为,随着环保要求的逐步提高,落后产能将进一步退出,环保和节能措施到位的龙头企业有望受益。

降低我国对国际原油的依存度,生物资源合成聚酯原料是途径之一 。由于石油资源的日渐枯竭、商业化价值和价格不稳定性,世界各大化工企业采用可再生的生物资源(葡萄糖、淀粉、植物纤维等)代替石油原料生产合成化学品、可降解材料、生物能源等。美国杜邦公司采用生物发酵技术,从玉米中提炼出1,3-丙二醇( PDO ),用于新型聚酯 PTT 的原料;法国Meteabolic-explorer公司也正在建设甘油生物发酵转化得到多元醇的装置,用于 PTT 聚酯合成原料。德国巴斯夫公司成功开发的无规共聚酯 PBTS (商品名为 Ecoflex ),由纤维素、奶业副产物、葡萄糖、果糖、乳糖等自然界可再生农作物产物经生物发酵途径生产而得。采用生物发酵工艺生产的原料,可大幅降低原料成本,从而进一步降低此类聚酯产品的生产成本。 Gevo 公司采用异丁醇( Isobutanol )生物技术得到PX,利用现有的 PTA 装置就可将 PET PBT PTT 等聚酯材料完全脱离石油链,生产出100%植物基的环保型聚酯。目前,以 PTT 等纤维为代表的新型生物基聚酯纤维已经被国外列为几大高性能聚酯纤维之一,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发展,我国在 PTT 纤维的纺丝、制造、染印等方面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工艺及生产基础,同时也进行了一定的高附加值深度开发,相应的面料已拥有了一定的市场容量,对包括氨纶、锦纶等在内的传统合成纤维也形 成了一定的替代效应,并呈稳步发展态势。“十三五”期间, PTT 纤维等新型聚酯纤维的功能化、差别化以及与其他纤维的复合纤维将是我国聚酯长丝工业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在国家对以 PTT 为代表的新型生物基聚酯纤维产业资金及政策的大力扶持下,我国生物基聚酯纤维产业将迎来更为广阔的发展机遇,作为传统石油基纤维的最佳替代品,发展前景广阔。

浙江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已展开,聚酯龙头率先实施。 2017 9 月浙江省工业转型升级领导小组办公室颁布的《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实施方案( 2017-2020 年)》文件,化纤制造业改造提升 2 亿元以上重点项目共有 21 个。

4.2 贸易保护限制出口 增长,但影响有限

中国聚酯净出口量全球第一。 Bloomberg 的数据, 2016 年,北美、西欧、东欧、南美、中东非洲等地区是主要的聚酯净进口国家和地区,分别净进口 PET 聚酯 24.47、70.41、35.19、77.84 66.00 万吨;中国、东北亚、南亚东南亚是主要的聚酯净出口国家和地区,分别净出口 PET 聚酯 223.0、32.33 49.28 万吨 聚酯瓶片和再生PET分别是我国出口、进口主要聚酯品种。 据卓创资讯的数据, 2017 年,我国聚酯出口合计 608 万吨,聚酯瓶片、民用涤纶长丝出口量占比分别为 35.52%、34.04% 2017 年进口聚酯 258 万吨中,再生 PET 占比 75.27% ,其次是 BOPET 占比 10.86 %。 聚酯出口面临反倾销、反补贴问题。 2017 年《塑料科技》的数据,聚酯 PET 出口面临反倾销、反补贴的困境。近年来,我国一直是受到反倾销调查最多的国家,其中 PET 尤为严重,反倾销、反补贴一度成为我们 PET 出口面临的困局。我们认为反倾销是把双刃剑,使用得当的话可以保护企业经济利益免遭非法侵害,但是如果过于频繁依赖于此,则会对现有的公正、开放、直邮的国际贸易环境造成损害,而最终影响的还将会是企业本身的利益 我国聚酯出口、进口主要地区较集中。 2017 年我国聚酯切片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中,日本、尼日利亚、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占比分别为 24.08%、23.58%、13.15%和8.14% 。进口主要国家和地区中,韩国、台澎金马关税区、美国和日本占比分别为 28.40%、20.81%、20.35% 15.10% 中国拟对聚酯等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 2018 4 4 日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发布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公告,决定对原产于美国的大豆、汽车、化工品等 14 106 项商品加征 25% 的关税(调整之前中美贸易一般都采用最惠国税率)。据我国商务部统计,2017年美国出口至我国的化工商品金额为 111.89 亿美元,占化工商品总出口额的 7 %,在全球排名第三,仅次于加拿大( 13.9% )和墨西哥( 9.8% ),我国是美国化工商品的重要出口国。 中美石化贸易中,部分聚酯产品贸易占比高,但绝对数量小。 我国石油化工产品整体以进口为主,而在出口产品中,其出口目的地也相对多元。 2017 年我国进口的多种石化产品中,从美国进口的比重超过 10% 的石化产品有多种,其中聚酯切片进口 3.28 万吨,占总进口量的 20.35% ,对美国的进口依赖度较高。向美国出口产品中,涤纶短纤、涤纶长丝占我国出口量比重较高,分别达到 12.11%、6.47% 贸易摩擦影响有限,有望倒逼国内加大产业调整力度,提高抗风险能力 。虽然我国聚酯净出口量全球第一,但国内市场仍是我国聚酯行业的主要市场 。2017 年我国聚酯出口量 608 万吨,仅占我国聚酯总产量的 14.62% 。因此,国内聚酯市场的稳健发展是应对国际贸易摩擦的基石。未来的国际市场环境是复杂多变的,要想在此长久发展,必须建立、健全差别化体系,用创新的手段提高企业自身的竞争能力。

5. 上市公司分析

随着行业供需逐步改善,涤纶长丝进入景气周期, 2018 PTA -涤纶产业链景气延续;同时,行业龙头建设的大炼化项目将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陆续建成投产,完善全产业链布局的同时提供新的利润增长点。建议关注民营涤纶长丝龙头企业 桐昆股份、恒逸石化、恒力股份、荣盛石化。

5. 1 桐昆股份 (601233)

2018Q1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 2018Q1 ,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78.33 亿元,同比 +27.46% ;实现归母净利润 5.01 亿元,同比 +55.86% 。公司业绩同比大幅增长主要受益于 PTA -涤纶高景气,产品盈利能力提升,以及公司新建聚酯长丝及嘉兴石化 PTA 二期项目投产,产销量同比大幅增加。

2018Q1新建长丝产能投产,长丝量价齐升。 2018Q1 ,公司年产 30 万吨嘉兴石化 FDY 20 万吨恒邦三期项目陆续建成投产,公司长丝产能稳步扩张,一季度长丝量价齐升。 POY、FDY、DTY 销量分别为 64.13 万吨、 14.12 万吨、 13.55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36%、6%、41% POY、FDY、DTY 不含税售价分别为 7746、8414、9400 元/吨,同比分别上涨 3.68%、1.98%、3.31%

涤纶长丝价差企稳回升。 3 月随着下游织机开工回升,长丝价差企稳回升, 3-4 月价差扩大 382 元/吨 (+31%)

长丝产能稳步扩张,加码主业,巩固龙头地位。 目前公司拥有聚合年产能约 410 万吨,涤纶长丝年产能约 460 万吨。 2018-2019 年,公司计划新增产能分别为 110 万吨、 90 万吨。其中, 2018 年计划新增产能包括嘉兴石化 FDY 30 万吨、恒邦三期 20 万吨、恒腾三期 60 万吨; 2019 年计划新增产能包括恒优化纤 POY 30 万吨、恒优化纤 POY 技改项目 30 万吨、恒邦四期 30 万吨。

PTA高景气,年产200万吨PTA二期装置投产。 2017 年底,公司嘉兴石化 PTA 二期装置经过安装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项目采用英威达 P8 工艺技术,并与国产设备进行技术嫁接,具备世界先进技术水平。二期项目投产后,公司 PTA 年设计产能达到 320 万吨,原料自给率进一步提高,“ PTA —聚酯—纺丝—加弹”产业链进一步完善。 2018Q1 PTA 景气向上,平均价差同比扩大 2 6% ,环比扩大 11%

参股浙石化20%股权,投资大型炼化项目。 公司参股浙石化 20 %股权。浙江石化目前在舟山绿色石化基地筹建 4000 万吨/年炼化一体化项目。项目总投资 1730.85 亿元,总规模为 4000 万吨/年炼油、 800 万吨/年对二甲苯、 280 万吨/年乙烯。项目分两期进行,每期规模分别为 2000 万吨/年炼油、 400 万吨/年对二甲苯、 140 万吨/年乙烯及下游化工装置。项目投产后,公司产业链将延伸至上游 PX ,原料供应得以保障,同时公司盈利能力也有望大幅提升。

风险提示: 涤纶长丝景气下行;长丝产能扩产进度不及预期;浙石化炼化项目进度不及预期;原油价格下跌。

5. 2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