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希伯来书11:1)
这周在中环见了很多欧美PM。来亚洲要钱香港是重要一站,疫情以后越来越活跃,很多PM是5-6年没来过了,都很怀念香港。其中觉得自己配去东四十条和复兴门拜码头的,继续北上;其他的就打道回府,反正快过节了。下面说说见闻。
有欧洲股票PM, 笃信欧洲包括美国未来有一波一波的通胀,类似70年代。对于欧洲,主要理由是第一,系统里已经有太多债务(因长端利率会居高不下,否则政府卖不出新债),以及太多内嵌的通胀(70%的经济大饼是消费者拉动,现在就业不错,而且打工人有议价能力。有议价能力的原因是欧洲工业的复苏)。欧洲工业复苏的结论是因其去工业化趋势见顶,去工业化是因为之前欧洲能源价格相对于美国太过离谱(美国natgas 2块,欧洲4-6倍),这么高的能源成本没人在欧洲搞工业,但这个差距已经拉到极值,开始往下走。另外,如果美国通胀再起,成长股就悬了。现在m7大概30x,美股20多倍,欧洲16x。
欧洲没有growth, 欧股pm肯定是价值股出发。我发现搞价值的绝对不会仔细算未来大厂的capex,从而判断AI成长股的倍数会走低,因此现在不贵。全世界好像仅有中美这么聚焦成长,对改变世界这么有兴趣,这绝对需要信仰。
我特别爱和欧洲pm聊天,他们胸怀世界,在各个前殖民地的地盘上交易周期元素,比如交易加息降息,大选,经济改革。今年搞EM的欧洲宏观基金或者信贷基金,在阿根廷政府债和企业债上赚得飞起,有人三十多个点收益一半来自阿根廷。
欧洲果然是老钱,世界在他们眼中就是一出又一出戏码,不停循环往复。时间的朋友? 你们全家才是时间的朋友。所以不要以成长股的眼光来判定欧洲已经躺平,每块大陆都有自己的生存之道,宏观基金总部都在伦敦不是偶然的,有点收割全部EM的意思,专割"民主"EM国家不断上演的大选-改革-犯错-大选肥皂剧。与中美相比,欧洲人对世界的看法冷淡而纯洁: 哥啥没见过,别讲故事了。
不免谈到对中国刺激的看法,他们坦言欧洲同行已经不关注了,我当即正色讲了好些中国故事,对方表示尊重。总之欧洲水浅,专做股票策略的只有剩下的恐龙级的如TCI,Cevian(activist),以及混着做的WM这些,单一股票基金过去多年业绩不行,已经全军覆灭。水浅就意味着效率低,也是发现信息不对称的好地方,但是平台基金对欧股的冲击也就更大一些。
与欧洲价值PM的cynical世界观相反的,是被梦想充满的美国tech PM。在遭遇21-22年下跌50%的惨痛经历后,他们依然初心不改追梦,相信科技改变世界。言谈之间,对自己的因子暴露还是没有任何认知,纯从基本面出发。有不少偏多头的TMT基金,在22年前peak好几个billion的管理规模,现在腰斩。我问了问这家怎么看大跌之前认购的那批投资者(2年腰斩的),他说:
-
抄底好公司确实是之前的原则,21年照例抄底了中国tmt,大亏,之后取消了中国策略;[看来要让亏了钱的人回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22年美股大跌的时候只能忍着,继续抄底美国好公司,否则永远不可能净值回来,23年果然弄回来70%;[加强了对抄底美国的信心,下回还这么干,信心是多么多么的珍贵!饭店都会贴个标语:“好再来”]
-
16-20年业绩爆炸,LP线性外推,把暂时当永远,他们也敞开募资,AUM翻倍不止,19/20年加仓的投资者最惨,对growth equity严重超配;[基金经理,特别是TMT的,绝对意识不到顶在哪里,投资的时候不要问他们timing, 问了就坏了]
-
很多投资人只看一年业绩,比如18年赚了20%那么结论就是能抗跌,其他好多年的业绩不看;[这个行为偏差的反面是,如果PM有一年比市场好得多,就会打开募资的正循环]
-
我说22年你加仓的时候有没有考虑美国经济的终局,他说世界只end一次,肯定不是22年,那就抄底呗。投资者假设所有股票都是同一时间见底,其实大把的科技公司可以很快大举裁员,业绩可以很快改善;[东升西落,西升东落这种call只能对一年,第二年就很难说了,因为每个具体公司都是活体]
市场化运行太重要了,否则每个基金经理都不相信自己的模型,没人抄底。
“信,就是所望之事的实底,是未见之事的确据”。当然了,书上这句话指着是Faith,但也绝对是现实重要的规律之一,唯物主义就走到了这句话的反面。
-完-
鸣谢Cin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