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航务周刊
本微信为中国大陆第一本航运类专业杂志和交通运输部指定公告媒体——《中国航务周刊》之官方微信。热点新闻、事件解读、观点碰撞,我们专注于中国货物运输及物流业的核心传播,全力为港航人士提供权威、及时、富有价值的专业资讯,搭建互动沟通的有效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湛江日报  ·  又一通往徐闻港航线开通! ·  18 小时前  
中国航务周刊  ·  天津港迎来2024-2025季中国北方首船智 ... ·  昨天  
中国航务周刊  ·  新一轮联盟重组,如何影响集运市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航务周刊

【专访】总裁严俊讲述上港集团的多元未来

中国航务周刊  · 公众号  · 航运  · 2016-12-23 17:55

正文

点击上方“中国航务周刊”关注我们



2016年,上港集团迎来了整体上市十周年。作为我国港口行业的领头羊和港口多元化发展的先行者,上港集团已形成了一系列有自身特色的发展经验。上一个十年的有益积淀,将为其迎来下一个十年的更大发展。



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严俊


2006年10月26日,上港集团在完成政企分开和股份制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了整体上市,至今已整整十年。


十年来,上港集团累计完成3.4亿标准箱,预计2016年将完成3700万标准箱的吞吐量。十年来,为股东累计创造净利润555亿元,兑现分红256亿元,成为港航企业在资本市场上的标杆。十年来,百米岸线年吞吐量从21万标准箱提高到28万标准箱,最大作业船型从9600标准箱提升到19227标准箱,成为效率、能级提升的典型。十年来,累计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83项,高技能人才占比达到35%,成为港口业科技创新的典范。


2016年前三个季度,上港集团实现归属母公司的净利润39.58亿元,同比下降,说明前进的压力始终存在。除了航运市场的波涛汹涌,外贸进出口货量下跌,港口吞吐量增速下滑,营业利润率下降等新难题,接踵而至。上港集团将如何应对,创造下一个辉煌十年?本刊记者专访上港集团党委副书记、总裁严俊,分享他眼中上港集团上一个十年的收获和下一个十年的设想。



过去十年 深耕细作


《中国航务周刊》:过去十年,上港集团作为我国港口行业的领头羊,创造了许多辉煌。您认为过去十年,上港集团取得的主要成绩有哪些?


严俊:首先,我们在体制机制上先行先试,积极深化落实国企改革。十年前,我们完成政企分开和股份制改革后整体上市,实现了企业资产的证券化,正式成为一个公众公司。标志着上港集团在规范的现代产权制度上,形成了更加完善的公司制管理架构,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其次,在推进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和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中,成绩斐然。2005年,上海港货物吞吐量跻身全球首位。2010年以来,上海港一直是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口。


此外,我们在科技创新和科技应用上实现了突破。整个“十二五”期间,基本没有新增集装箱码头的建设,新增产能多数来自于现有码头生产效率的提升。十年来,我们将所有码头的作业系统(TOPS)做了统一和升级,为数万辆集卡配备了RFID卡,提供道口快速通过服务,双四十尺双起升桥吊在洋山深水港区得到普遍应用。近两年,我们加速推进“互联网+”,成立了全港统一的业务受理中心,不仅大大便利了客户的预约、支付和结算,也有效地提高了港口相关业务的受理效率。在提升了代码标准化和流程标准化程度的基础上,为后续提升自动化水平和未来提升智能化水平,打下了基础。


《中国航务周刊》:这些成绩之中,您体会最深或最为突出的有哪些?


严俊:我个人认为,两方面的经验最为宝贵,一是注重产能升级,把控发展方向;二是要注重员工队伍建设,练好“内功”。


我们主动进行供给侧改革,淘汰了黄浦江内超过5000万吨吞吐能力的落后产能。在2005年-2008年,陆续建成洋山一到三期,适应了船舶大型化的发展趋势。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吞吐量的增速减少了一个数量级,但上港集团通过提升效率,增加有效供给,释放先进产能,使港口的适应性控制在比较合理的范围内,既满足了腹地外贸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没有因为过度扩张给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


在员工队伍建设方面,重视抓好各项基础性技能、技术培训,开展技术课题攻关、技术革新,开展“技术结对”和“百师百徒”,组织出国(境)培训、技能竞赛等,为技能人员提升等级、提高技能,搭建平台,创造条件。


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上港集团成功实施员工持股计划,将员工与集团的效益、市值和市场表现进一步结合,共计1.6万名员工参加,筹集资金超过17亿元。此举也形成了万众一心、共同奋斗的好局面,有助于公司治理水平的进一步提升。


《中国航务周刊》:十年间,上港集团利润翻番。有证券机构预测,受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出炉的政策利好,上港集团的净利润将持续增长,2018年将达到70.95亿元。对此预测,您怎么看?


严俊:作为公司高管,从遵守相关监管规定的要求出发,无法对诸多的市场预测进行评价。但据我所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标普和穆迪也对我们的财务状况做了分析和预测,给出的国际信用评级分别是A+和A1,在整个港航业和国有企业范围内,这个评级水平都是屈指可数的,这也反映了这两家机构对上港集团的认可。


可以透露的是,我们内部已经对“十三五”期间不同宏微观环境下的业绩表现做了模型分析,我个人对上港集团未来的发展非常乐观。



2008年12月,上海国际航运中心洋山深水港区三期全面建成,图为建成仪式现场

立足当前 “稳”字当先


《中国航务周刊》:我们也注意到,2016年国内大多数港口的盈利能力下滑,上港集团前三季度虽然也实现了盈利,但总成本增速高于营收增速,营业利润和净利润也同比减少。您认为上港集团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如何解决?


严俊:2016年是港航业发展最困难的一年。经济增长减速,外贸继续下滑,以及供给过剩和秩序缺失,都是当前港航业面临的挑战。


我们看到,班轮公司虽然大规模整合,但运力过剩、需求不足的基本面没有改变。我认为,行业性长期亏损是不正常的,整个供应链上下游也将受到波及,港航唇齿相依,没有哪个行业像港口一样希望航运尽快复苏。


我们也应看到,运输量和码头吞吐量实际还是有所增长。不过,供给增长将长期大幅超过需求增长。目前,全球集装箱运力约2000万TEU,闲置运力160万TEU,加上在航船舶的舱位闲置,运力过剩超过20%。干散货市场更甚。BIMCO认为,砍掉30%的干散货运力并停止造船,干散货市场也需要至少三年才能回暖。港口行业,有专家测算国内沿海港口适应性为1.28,即设计能力比实际吞吐量高28%。虽有区域差异,但总体并不比航运业乐观。


当前,除了经济减速外,更大的潜在风险是市场失序。交通运输部此前已发布一系列规范港口运营和促进港口健康持续发展的政策,我们也很期待这些政策能尽快取得实效。一旦港口业陷入恶性竞争,市场环境被破坏,恢复的难度将非常大。


《中国航务周刊》:在严峻的市场形势下,上港集团将有哪些战略方面的调整?


严俊:上港集团的总体战略部署是长期的、稳定的。


我们以成为全球卓越的码头运营商和港口物流服务商为发展目标,码头运营始终是我们的核心主业。但在不同时期,集团“长江战略、东北亚战略、国际化战略”的侧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当前,我们长江战略的港口码头布局大体已经完成,接下来将重点完善和提高港、航、货一体化运营,提高整体物流效率。


东北亚战略的核心内容是以洋山深水港区为重点,打造东北亚转运枢纽。目前,洋山水水中转比例已超过50%,随着洋山四期的建成和运行,以及相关政策和项目的推进落实,洋山中转枢纽的效应还将进一步提升。


国际化战略方面,我们一贯比较谨慎,看过的项目很多,有意向的也不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是我们的重点研究区域,拥有很多机会。但目前很多港口项目的估值水平仍然偏高,标的公司本身有不错的效益,但项目回报方面仍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作为一个国有控股的整体上市公司,我们必须为股东负责,因此要好中选优,稳步推进国际化战略。



2011年上港集团集装箱吞吐量突破3000万标准箱


未来十年 多元破局


《中国航务周刊》:上港集团曾提出,下一个十年将重点提高航运物流的服务能力,并实现多元化经营。对此您如何解读?


严俊:当前,在上港集团的港口物流板块中,母港物流产业资源整合为上港物流公司,业务涵盖陆路运输、仓储堆存、国际国内货运代理、国际国内船舶代理、散杂货码头装卸、多式联运、集装箱拼装拆箱、集装箱洗修等整个物流链条;沿江港口、航运和物流网络相关资产整合为长江港口物流公司,包括“8+2”个港口投资体系,即太仓、江阴、南京、芜湖、岳阳、长沙、重庆、宜宾集装箱码头和武汉、九江港口集团,“3+1”个航运投资体系,即控股上海集海、江苏集海、重庆集海和参股民生轮船;同时还包括物流、代理企业组成的物流网络体系。


下一个十年,我们将重点整合长江流域船队、码头、物流园区等资源,打造以航运为主线、物流为支撑、码头为依托的运行模式,逐步建成集航运、物流、码头资源为一体的经营格局,打造长江公司服务品牌,提供一体化物流服务。


《中国航务周刊》:在提升物流服务能力方面的具体推进计划有哪些?


严俊:具体来说是分四步走:


一是要建立统一的信息平台,这是基础。目前,我们的长江港航信息平台已初具雏形,长江流域太仓正和、上港安吉、九江城西、武汉阳逻、长沙集星集装箱码头以及四川宜宾港、嘉兴平湖独山港,已经通过该平台与上海港紧密连接。通过我们的港航纵横系统,可以一目了然地看到各港起运的出口箱通过上海港各码头的出运情况。


二是要加大推广,让更多的合作伙伴认识到这个平台。目前我们的系统主要对接的是上港集团投资的港口码头,我们希望能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形成对接,充分调动更多业务资源。


三是要着力开发市场,提高用户熟悉、信任和依赖的程度。适时发展第三方物流和物流增值业务,开发更加个性、更具性价比的一体化港航物流服务。


四是考虑拓展供应链金融服务,大客户、大项目、中小型贸易商、相关代理、车队等物流企业,都有不小的融资需求,在打造具有港航特色的信用管理和风险控制体系的基础上,我们考虑与合作伙伴共同开发金融服务市场。


《中国航务周刊》:您提到金融服务市场,近期上港集团巨资持股刚上市的邮储银行,上港集团还持有上海银行股份,后者也刚刚实现上市。在这一领域,上港集团还有哪些项目正在推进中?


严俊:今年9月28日,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主板正式挂牌交易。上港集团以全资子公司上港集团(香港)有限公司为主体,出资近159.4亿港元,持有邮储银行4.13%股份,作为基石投资者参与了此次邮储银行的H股首次公开发行,成为其第四大股东。


上港集团投资上海银行的时间较早,今年11月16日,上海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上海银行在今年银行股板块中发行规模最大、发行价最高,刷新了今年以来A股IPO的新高。上市首日,上海银行上涨44.01%,收报25.59元/股,上港集团目前直接持有上海银行3.89亿股股份,为其第二大股东,占上海银行上市后总股本的6.48%。 


除此之外,近期我们在上海、沿江腹地和国外都有一些项目在推进。比如对同盛集团相关资产的收购,参与南京港的定增。其他一些项目目前还没有到可以公开披露的时点。


总之,下一个十年,上港集团仍将继续推进多元化发展,但海外投资也好,金融投资也好,一定会把控整体节奏,并审核投资收益率,为所有的股东负责。


声明

本文刊载于《中国航务周刊》1190期,

12月21日出版。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2016中国航运名人榜评选火热进行!

截至12月23日16:00,微信投票前100人排名如下,

(本次投票截止时间为12月25日24:00)


本次投票活动仍在继续!

欢迎大家继续参与!


投票方式:

1、关注中国航务周刊微信;

2、在对话框中输入100,查看“2016中国航运名人榜”候选名单,并进行投票;

3、发送CK,查看实时投票结果。


航运业年底顶级盛会

2017年1月10日~11日

上海远洋宾馆(上海市虹口区东大名路1171号)

“第四届中国航运业创新大会暨国际航运企业联盟(ISEA)成立大会”重磅来袭!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立即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