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百姓“舌尖上的安全”,总书记这些话字字千钧!
食品安全关乎每个人的健康和生命,能否保障食品安全,让人吃得健康、吃得安全,对老百姓来说是“天大的事”。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罐车运输食用油乱象问题”一经爆出,就引起轩然大波,显然是触碰到了老百姓的底线,也造成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中储粮”营收超2000亿,系国内最大粮食仓储大央企
罐车混装事件中,有两家企业引发人们关注——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汇福粮油集团
成立于1999年10月,主要产品为汇福食用油、汇福豆粕,业务遍及全国各地,拥有河北燕郊、江苏泰州、辽宁盘锦三个加工基地,总加工能力达到1000万吨。自2005年以来,连年入围“中国企业500强”“中国制造企业500强”等。
相比较汇福粮油,风波中的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更受关注。
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
成立于2010年5月,注册资本5000万元,由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全资持股。而中储粮油脂有限公司是中储粮集团公司直属企业。
中储粮?中粮?很多人会误以为中储粮就是中粮,其实不然。在这次舆论风波中,中粮无辜躺枪,有必要理清二者的区别。通过在中储粮及中粮官网搜集资料,农参整理部分企业信息对比如下。
中国储备粮管理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储粮集团公司”)是经国务院批准组建的涉及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大型重要骨干企业。
目前在全国设立24个分公司,11家二级专业化子公司,机构和业务覆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核心职责:受国务院委托,具体负责中央储备粮棉油的经营管理,同时接受国家委托执行粮棉油购销调存等调控任务,在国家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下,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发展20余年,作为国有独资央企,
作为国内最大的粮食仓储企业,其
在2022年的业绩就已达到了2166亿元,员工37337人,总资产高达1.19万亿
。
相比中储粮,中粮的知名度和曝光度显然要高一些。
中粮(COFCO)集团有限公司
是与新中国同龄的中央直属大型国有企业,中国农粮行业领军者,全球布局、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大粮商。
截至2023年底,集团资产总额7307亿元,2023年度,集团整体营业总收入6921亿元,利润总额212亿元。
根据其官方介绍,
中粮集团以农粮为核心主业,聚焦粮、油、糖、棉、肉、乳等品类,同时涉及食品、金融、地产领域
。
再来看两家企业的品牌布局,以食用油为例进行展示:
中储粮旗下的食用油品牌包括:
金鼎
:作为中储粮集团推出的主要包装油品牌,产品线覆盖调和油、大豆油、菜籽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等多个品类。
金鼎品牌知名度最高,此外还有
聚美味、鼎皇、俏厨、淳口香
、
中鼎、汉鼎、华鼎、惠鼎、
海上花、佳烹、储福、储来宝
等
。
中粮集团旗下的食用油品牌包括:
福临门、
安达露西、
四海、五湖、
福掌柜、福之泉、香谷坊、大烹
等。
这些品牌构成了中储粮和中粮两大央企在食用油市场的品牌矩阵,覆盖了从家庭到餐饮业的多个细分市场。
综合来看,
在业务重点上
:中粮注重粮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致力于打造知名品牌和提高市场竞争力。中储粮的核心业务是粮食的储存和管理,确保国家粮食储备的安全和稳定。
在
品
牌建设上
:中粮拥有众多知名的消费品品牌,中储粮在品牌建设方面相对低调,主要以保障国家粮食储备为使命。
如果说中粮是全球布局、全产业链的国际化大粮商,那么,中储粮就是保障十四亿人口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现如今,压舱石深陷舆论风波,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事情被爆出后中储粮作出系列回应——
6日,中储粮作出回应,将加大风险排查;
8日,中储粮食用油品牌金鼎食用油作出回应:“符合国家食品安全标准,支持去检测。”回应四个小时后,中储粮金鼎食用油下架;
10日上午农参在金鼎食用油电商旗舰店询问产品下架相关问题,得到的答复只有一个“
尊敬的顾客您好,金鼎食用油所有产品均符合国家有关食品安全标准
”。
不管作何回应,一道信任缺口已然横亘在民众与以中储粮为代表的大企业之间。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罐车混装事件已经由中储粮波及到中粮、鲁花等企业,央企、国企、大品牌,如果连这些可以为食品安全背书的标签都遭到质疑,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谁来守护?
新京报报道中称,国内许多普货罐车运输的液体并不固定,既承接糖浆、大豆油等可食用液体,也运送煤制油等化工类液体。报道同时指出,食品类液体和化工液体运输混用且不清洗,已是罐车运输行业里公开的秘密。
其实罐车混装由来已久,2005年12月19日,广西南国早报的一篇报道就曾揭露了这一问题。这篇报道表明,混装罐车的行为在2005年之前就已存在,但遗憾的是,这种不良做法至今仍然存在。
食品安全问题真的是一个顽疾吗?发达国家如何应对食品安全事件呢?
以美国为例,“带菌菠菜事件”“沙门氏菌事件”、“李斯特菌事件”等都是著名昭著的食品安全问题。处理食品安全危机,美国有两大“重拳”措施,
一是完善的召回制度
,只要一件产品有疑似问题,整批产品都要召回,有些企业可能会因此直接破产;
二是严格的惩罚机制
,一旦被查出有质量安全问题,企业将面临巨额罚款,还可能被吊销营业执照,有些还要承担刑事责任。
回到罐车混装事件,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涉事两家企业(汇福粮油集团和中储粮油脂天津有限公司)为食用油的生产加工企业,属于整条产业链的中游位置,向上对接进口油料作物与油料种植的上游公司,向下便是包装运输、销售等下游环节。
上中下游如何守护好食品安全?生产、流通、经营等环节各自的职责又有哪些?
从顶层设计上,完善监管体系。
《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规范GB/T 30354-2013》4.1规定:运输食用植物油应使用专用容器,不得使用非食用植物油罐车和容器运输。
关于食用植物油散装运输,虽然有相关国家规范标准,但缺乏强制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约束力有限。
因此,有必要加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明确食品运输的标准和要求,加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力度,提高企业的违法成本。上位法+地方法+企业规章制度+行业标准,重罚+重法,只有以制度的密度和监管的强度来倒逼和督促,才能挽回百姓的信任。
生产环节,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
食品安全的源头在农产品,基础在农业。因此,要以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为行动指南,以农产品“三品一标”为目标,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等方面持续发力,打造既产得出、产得优,又卖得出、卖得好的值得信赖的农产品品牌。
运输环节,加强相关人员培训。
食品安全法明确规定,“贮存、运输和装卸食品的容器、工具和设备应当安全、无害,保持清洁,防止食品污染”“不得将食品与有毒、有害物品一同贮存、运输”。
食品运输是确保食品安全的重要环节,需要严格的温度控制、卫生管理、合理的包装和装载以及合规的操作规范。通过完善的管理措施和严格的执行,可以有效保障食品在运输过程中的安全和质量,确保消费者能够享受到安全、健康的食品。
经营环节,利益不能凌驾于安全之上。
“问题油”流向哪里?目前尚不可知。据涉事的汇福粮油的回复,用煤制油罐车运输的为客户自提的“散油”,主要就是再分装销售或供应中小餐饮、食堂等。由此来看这些“问题油”可能会出现在我们外出就餐的菜品里,危害可想而知。
因此,经营方一方面要加强对食品的质量把控,做到多检测、多追溯;另一方面要加强道德约束,不能将利益凌驾于人民安全之上。
正如总书记所讲,“食”字下面是“良”字,食品行业必须有良心,食品生产必须是良好的,要加强监管,确保老百姓“舌尖上的安全”。
油品混装的问题,无论是行业惯例,还是监管缺失,亦或其他原因,已然在民众和代行食品安全职责的企业之间撕开了一道信任缺口,亟需全链条的共治来重构信任。以敬畏之心,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1]新京
报:罐车运输乱象调查:卸完煤制油直接装运食用大豆油
[2]移民研究所:美国人是如何处理食品安全问题的?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