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新书《华为崛起》已上市,当当、京东、天猫均有发售!
《华为崛起》讲述了华为三十年的奋斗历程,从最简单的零件组装起家,以客户为中心,以奋斗者为本,一步步赢得市场认可,成为一家国际化ICT巨头。华为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打造以华为ICT技术为核心的“联合舰队”,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华为为什么能走到今天?
任正非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以及毛泽东理论与商业实践相结合,同时吸收西方商业实践中优秀的部分,走出了一条中西合璧的特色之路。
华为为什么能克服“创新者的窘境”,进行持续创新?华为为什么总能后发先至?华为发展历程中经历多次重大挫折,为什么总能走出逆境?华为人为什么能做到“万众一心”?华为深远的战略思维是怎么来的?华为成长过程中经历了哪些跌宕起伏故事?你都可以在本书中找到答案。
世界强国的崛起实际上是公司的崛起,而且强国与代表性的公司之间也具有很强的相似性,例如引领大英帝国崛起的英国东印度公司,引领美国崛起的通用电气和AT&T。华为探索出来的独特管理方法,不仅对于全球商业发展具有伟大贡献,而且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具有极为宝贵的借鉴意义。
缔造了世界上第一个日不落帝国——哈布斯堡帝国的皇帝查理五世,在经历了一系列争霸挫折后,再加上本人饱受痛风病折磨,在1555年宣布逊位。他将庞大的哈布斯堡帝国一分为二,将西班牙和荷兰王位禅让给儿子腓力,将神圣罗马帝国帝位禅让弟弟斐迪南。
由于哈布斯堡帝国的分裂,对法国的包围之势暂时缓解。腓力二世继承的帝国版图除了西班牙和荷兰之外,还有西西里与那不勒斯、弗朗什孔泰、米兰及全部西属美洲和非洲殖民地。
查理五世还真是老奸巨猾,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虽然名义上更尊崇,由于内部宗教矛盾重重,皇帝之位已是名存实亡,神罗帝位对于哈布斯堡帝国来说已经是个负担,因此将其抛给弟弟,而将帝国的优质资产全都留给自己的儿子。
雄心勃勃的腓力二世的一生,都在试图将老爹的志向贯彻到底——建立一个世界天主教大帝国,西班牙的霸权也正是在他手中达到顶峰。
实现这一宏大目标的第一步,即使要征服法国。因此在腓力即位后,很快就发动了对法国的战争。
虽然英玛丽与腓力缔结婚约时,英国国会明确规定,英国在西班牙有战役的时候,没有义务为西班牙提供任何军事援助。
然而,站在英玛丽的角度看,这么多年孤寂生涯之后终于有了一位伴侣,腓力是她唯一的亲人(血缘上唯一的亲人妹妹伊丽莎白在英玛丽心中是仇人),也是她母亲家族的成员(这关系乱的……),看到他就想起母亲,不帮他帮谁呢?
围绕着是否对法国开战,英玛丽的幕僚分为针锋相对的两派。
主战派是狂热天主教分子,他们支持开战的理由是,目前维持统治完全是因为有西班牙在后面撑腰,英国的国教徒和新教徒都视他们为外国的走狗、卖国的英奸,必须抱紧西班牙的粗腿,西班牙兴盛他们就可以继续统治,西班牙衰落他们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
反战派的理由是,因为政府财源十分紧张,开战会中断与法国的贸易,使得财政更加雪上加霜。
新教徒民间对于英玛丽政府的颠覆活动也一直没有停止,仅靠国内的力量无法推翻英玛丽政府,他们开始借助外国的力量。
正在英玛丽为要不要对法宣战进行天人交战时,坎特伯雷大主教的侄子托马斯·斯塔福德在法国的帮助下入侵英国。这件事情促使英玛丽下决心向法国宣战,但最终使得英国损兵折将,还失去了在欧洲大陆的最后一个据点——加莱港。
加莱港自爱德华三世发动百年战争之时落入英国之手,历经两百年风雨,多少次英国人入侵法国都是从这里开始。客观上看,加莱港的丧失,使得英国丢失了欧陆争霸的最后一点资本,从此不得不将目光投向海外,并由此走上了世界第一殖民帝国的道路,对英国来说也算是塞翁失马吧。
不过在英玛丽当政期间,丢失了加莱使得她民心尽失。
法国夺取加莱
在英玛丽在位的短短四年中,新教政治领袖要么流亡,要么被杀,英国各项方针政策全面靠拢西班牙,假以时日,英国就会变成西班牙的一部分了。
但是这件事终于没有成为现实,原因就在于英玛丽没有为腓力生下一个子嗣。
虽然英玛丽十分想怀上一个孩子,并且假孕了两次,但是毕竟年龄大了(结婚时已38岁),并且身体也不好(小时候得病落了病根),始终没有怀上。腓力二世愿意迎娶年近四旬的英玛丽,是为了发扬哈布斯堡家族的“光荣传统”,通过联姻来将英国纳入哈布斯堡帝国麾下。如果英玛丽能再多活几年,或者诞下一个子嗣的话,这个目标说不定就会实现。
在英玛丽统治期间,由于不堪宗教迫害,大批新教徒和国教徒流亡。统计数据显示,在1555年这一年间,英国人口急剧减少了20万,其中少部分是因为宗教问题被杀,大部分应该是流亡国外。
以英国不到300万的总人口,以及当时正处于人口上升期的背景来衡量,一年之内损失7%左右的人口,这是空前规模的人口流失。
其中,有大约800名受过良好教育的英国新教徒移居到法兰克福、苏黎世和日内瓦,受到了新教中更为激进的加尔文宗的影响。这些流亡者不仅进行激烈地反对天主教的宣传,出版煽动性文学作品,还进行颠覆英国政府的活动,各种各样反政府的民谣、小册子、煽动性演说和阴谋诡计层出不穷,玛丽政府对此不得不竭尽全力加以镇压。
在此过程中,先后有多位伊丽莎白的随从被牵连进反政府阴谋中而被抓捕,但由于英玛丽政府中潜伏着大批心向新教的官员,因此这些阴谋始终未牵连到伊丽莎白本人身上。根据官方的说法,伊丽莎白应当被看成一群无赖的牺牲品,这些无赖利用她的名义,但未得逞。
1558年11月17日,英国女王玛丽一世因病逝世,时年42岁。
由于自己没有生下合法继承人,妹妹伊丽莎白成为唯一王位继承人,在临终前,尽管心中万般无奈,她也只好将自己恨了一辈子的妹妹伊丽莎白指定为继承人。在她就快要咽气的时候,她身边除了侍女,连一个陪伴的人都没有。
英国人听说女王快死了,纷纷涌上街头,呼喊着伊丽莎白的名字,敲响伦敦各大教堂的大钟。一个在场的西班牙人怀着怨毒的心情写道:“全国每一个异教徒和每一个叛徒都好像从坟墓中跳出来,带着欢欣鼓舞的心情在寻找她。”
当震耳欲聋的声音传入玛丽的耳中,她不得不悲哀地承认,自己处处不如妹妹伊丽莎白。阿拉贡的凯瑟琳与安妮·博林之间的较量,在延续了两代人后,终于以安妮·博林一方的大获全胜而结束。而玛丽凄凉的离开人世也标志着,让后世无数英国人心驰神往的辉煌年代——伊丽莎白女王时代到来!
听闻英玛丽去世后,流亡海外的那些激进新教徒也纷纷回国,其中许多人被任命为主教。担任主教就要实行英国国教的礼仪,但是这与他们新近接受的加尔文宗的观点是矛盾的,因此这些人发起了清教运动,也就是清除国教中残留的天主教痕迹的运动,这些人也就被称作“清教徒”(Puritan)。对于后世美国建立至关重要的清教,自此登上历史舞台。
女王伊丽莎白一世统治的时代,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从这个时代开始,英国正式走上了崛起之路,美国的最初雏形也逐渐显
现。
1559年1月15日,尽管伦敦的冬日还有些寒冷,但是伦敦城万人空巷,许多伦敦市民欢天喜地的聚集在威斯特敏斯教堂周围,参加伊丽莎白女王的加冕典礼。
民众纷纷燃起篝火,放声歌唱,在街头开怀畅饮,庆祝烧死异教徒的时代终于过去。
25岁的伊丽莎白穿着精心设计的加冕盛装,脸上涂着厚厚的浓妆,在神圣庄严的威斯特敏斯教堂大厅中,接受新任坎特伯雷大主教马修·帕克递过来的象征王权的金球与权杖,并戴上圣爱德华王冠,坐在缀满红白玫瑰的圣爱德华王座。
王座下面的缎带上写着:
“约克家族和兰开斯特家族联合在一起,具有象征意义的是,就像亨利七世与爱德华四世的女儿伊丽莎白的婚姻结束了英国的内乱,他们的孙女,新的伊丽莎白将为保持英国人的永久和睦而努力”。
这场不同寻常的加冕式表面上欢乐祥和,处处强调“和为贵”的思想,正像典礼上儿童咏叹调唱得那样:
因此内战结束,鲜血不再流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