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9年五四运动期间,北京的爱国学生在天安门前游行示威。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美国知名驻远东记者密勒指出,塔夫脱关于山东问题的言论令人错愕又厌恶,是荒谬而卑劣的,而且缺乏事实依据
虽然“五四运动”已经过去一个多世纪了,当年美国人怎样看待、美国媒体如何报道这场运动,我们并不清楚。近些年,我之所以花时间研究这一课题,便是想从中获知美国社会和政府当时的对华态度。
“五四”过后不久,《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发表了《中国学生罢课》的文章,系统讲述了学生“五四”罢课的来龙去脉,并分析了事件的起因:“臭名昭著”的“二十一条”充分暴露了日本的扩张野心,“是破坏世界和平”的行为。
中国学生认识到日本的危险性,但他们无能为力,因为政府太软弱,无法拒绝日本人的要求。中国人希望通过巴黎和会来改正中国所遭受的不公,但和会不仅没有宣布“二十一条”无效,反而让日本承接了德国在山东的特权,“中国政府好像没有抵抗的决心”。
同期,《纽约时报》也发表文章,指责日本“讹诈得到山东”。文章指出,在青岛永久的“租借特许权”,是与日本占有青岛铁路执法权相结合的,这条铁路贯穿山东的中心,使日本完全控制了全省的经济和政治。
美国经济和政治专家对事实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后,向参加巴黎和会的美国代表提出了书面报告。美国海军和军事专家也表达了对日本控制青岛的港口和铁路的担忧,指出“这将严重损害中国的防御安全,也对美国在亚洲的整体战略地位有不利影响”。
文章驳斥日本所谓山东是其对“一战”的贡献应得的补偿的论调,认为“日本从来没有在战争中给予盟军任何帮助”,即使向美国提供船只使其能向欧洲增援,这些船却在很大程度上经不住海上风浪,最终于事无补;而且每次提出向欧洲派一些部队,“日本不是找借口说做不到,就是要求补偿”。
反观中国,提供了约20万劳力,成千上万的人死在欧洲,却没有从盟国得到任何帮助。日本还宣称,为了促使日本参战,“英国向日本保证其会获得德国在山东的权利。”
……
本文为节选,请点击
左下角“阅读原文”
,订阅后可直接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