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观点总结
这篇文章主要描述了唐代诗人岑参的两首关于山房春事,展现春日的生机和梁园的萧条景象。通过描绘蜂蝶乱入房、柳枝低拂衣架、山花飘落笔床等生动的景象,展现了春日的繁华。而第二首诗则通过描绘梁园的萧条景象和庭树依然繁花满枝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第一首诗的关键点
描述了山房的春景,通过描绘风恬日暖、蜂蝶乱飞、柳枝低拂、山花飘落等生动景象,展现了春日的生机和繁华,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前途的信心。
关键观点2: 第二首诗的关键点
描述了梁园的萧条景象,通过对比庭树依然繁花满枝和眼前的萧条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运用了反衬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使吊古之情更为伤痛。
正文
山房春事二首
【唐】岑参
风恬日暖荡春光,戏蝶游蜂乱入房。
数枝门柳低衣桁,一片山花落笔床。
梁园日暮乱飞鸦,极目萧条三两家。
庭树不知人去尽,春来还发旧时花。
山房:营造于山野的房舍、别墅。春事:春色、春光。
恬:这里指风柔和。
衣桁(háng):犹衣架,挂衣服的横木。
笔床:卧置毛笔的器具。南朝陈徐陵《〈玉台新咏〉序》:“翡翠笔床,无时离手。
梁园:兔园,俗名竹园,西汉梁孝王刘武所建,故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东,周围三百多里。园中有百灵山、落猿岩、栖龙岫、雁池、鹤洲、凫渚,宫观相连,奇果佳树,错杂其间,珍禽异兽,出没其中。日暮:傍晚,太阳落山的时候。
第一首写浓郁的春光充天塞地,不仅山野处处万紫千红,连山房书屋都被蜂蝶花木占领。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对前途充满信心。先写近景,春风是柔和的,日光是温暖的,春意盎然。第二句选取了春天里很有代表性的生命:蝴蝶和蜜蜂,作者没有描写它们忙着采蜜的景象,而是写了它们误入厅房,并着一“乱”字,生动形象表现了蜂蝶之忙,表现了春日的勃勃生机。
第三、四句转入写静景,柳树的枝条在春风中飘舞,低过了晾衣的横木,在风的吹送下,一片山花落在了笔床上。虽是静景,但作者却是动静结合的描绘——两句都与风有关,而并没有直接写风,观察细微而笔力不凡。
第二首是吊古之作。梁孝王曾在梁园中设宴,如今所见,空中晚照中乱鸦聒噪;平视前方,一片萧条,唯有三两处人家。当年“声音相闻”、“往来霞水”(枚乘《梁王兔园赋》)的飞禽不见了,宫观楼台也已荡然无存。
抬起头来,“日暮”时分,众鸟投林,从天空多鸦,想见地上少人,自然引出第二句中的一派萧条景象。庭园中的树木,繁花满枝,春色不减当年。就象听到丁丁的伐木声,更感到山谷的幽静一样,这突然闯入他的视野中的绚丽春光,进一步加深了他对梁园极目萧条的印象。
不说物是人非,偏从对面翻出,说是“庭树不知”;不说此时梁园颓败,深可伤悼,无心领略春光,却说无知花树遵循自然规律,偏在这一片萧条之中依然开出当年的繁花。感情极沉痛,出语却极含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