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追求食品色、香、味和口感本来无可厚非,但当食品的所有良好口感都来自人为制造并添加的廉价化学物质时,这种追求就会损害你的健康,导致“病从口入”。
尤其是以下几种食物要注意,容易含有重金属、添加剂超标。
膨化食品是儿童最喜爱的零食之一,例如薯片、爆米花、虾条等,但是要警惕此类食物的铝含量超标。
国家质检总局曾发布市场上膨化食品抽查报告显示,其中22种膨化食品因人工色素、甜味剂、铅含量、铝残留量超标等原因成为问题食品的重灾区。
因为人造膨化食品一般都会使用膨化剂,而膨化剂中会含有大量的铅和铝
,对神经系统造成伤害。人体摄入铝后仅有10%-15%能排泄到体外,大部分会在体内蓄积。
正常的栗子外皮颜色深褐,并无特别的光泽。而很多糖炒栗子个个乌黑发亮,有的商贩解释说是涂了蜂蜜。真如此吗?
如果涂抹了蜂蜜倒是件好事,但用手摸摸油亮的栗子,没有蜂蜜的黏性,清透光滑,这
很可能是在炒制过程中添加了工业石蜡
,这种物质成本低廉,但成分复杂,有些人吃栗子会先放到嘴里咬开,经常这样吃对身体有害。
食用板栗,尽量选择颜色自然且没有开口的栗子,那些油光粉饰喜好“卖笑”的美容栗子一定要远离。
我们在超市的蔬果区看到,大部分蔬菜都用带颜色的胶带绑成一捆一捆的,整齐排列着。但是你想过这个胶带安全吗?
央视记者曾将一捆用胶带捆绑的蔬菜送到有关部门进行检测,测试结果显示,
与胶带接触的蔬菜部分甲醛竟超标十倍!
如果长期食用与胶带直接接触的蔬菜,会对消化系统和肝肾系统产生毒副作用。
购买蔬菜时尽量选择没有用胶带捆绑的。
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曾对超市和农贸市场上最常见的鲫鱼进行了检测,鱼中确实含汞,但含量跟生活的水域有关(污染多,含量可能会多),而且
还跟鱼的大小和年龄有关,也就是说,年龄越大的鱼,汞含量可能越高。
汞超标不但会损害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可能损害生殖系统,造成男性不育,孕妇大量吸收这些毒素则可能引起胎儿畸形。
所以,不要买太大的鱼,草鱼、鲤鱼、鲇鱼、鲢鱼等2~3斤就可以,越大可能重金属含量相对越多。
美国某快餐连锁巨头公司2017年8月23日宣布,要求全球的肉鸡供应商2018年开始逐步停止使用人类抗生素,然而
停用的第一批名单中,中国并未出现。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应光国曾向界面新闻表示,饲料中被广泛添加的金霉素,可显著提高肉鸡生长速度,防止猪类发生腹泻,并能显著提高母猪繁殖能力。
但畜禽肉类中如果有兽药或抗生素残留,生产出的加工产品等可能含抗生素,最终接收者还是人类,就会额外增加人类的抗生素使用量,进而产生抗药性和耐药性的问题。
楚天都市报记者曾采购了市场上的南瓜子到检测机构检验。结果发现,颜色最白
最“漂亮”的南瓜子二氧化硫含量超标严重
,明显超过300mg/kg,远远超出标准(小于等于50mg/kg),还差一点点“爆表”。
专家表示,干货颜色白一点,看起来卖相好,所以,商家就会添加相应的食品添加剂。银耳、开心果、莲子、冰糖、南瓜子等,在加工过程中都会用到硫磺熏蒸,起到漂白和防腐作用,但必须要在规定的剂量内。
如果过量、超标使用,长期食用会造成肠道功能紊乱、肝脏损伤,危害人体消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