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去年12月
1
日起,央行规定,
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
半年之后,对于在一家银行拥有多张银行卡的客户,终于有了说法。
近日,招商银行公告显示,为了保护账户安全,将从
今年7月
15
日开始,对不符合条件的长期未使用且余额为零的个人账户进行销户处理。
虽然其他银行并未发布公告,但多家银行电子银行与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摸排工作已经展开,进行销户还是降低账户类别仍在讨论中,不过不管哪种结果,都意味着
数亿张的沉睡卡将得到有效的清理
。
钱包里总躺着几张从不用的银行卡?
懒得去办手续,
觉得它们会被“自动注销”?
蜀妹提醒你,
这些银行卡,可不能放任不管。
根据招商银行公告,被“亮剑”的主要是七类卡:
1.卡片等级为 “一卡通”普通卡,且持卡人未持有“一卡通”普通卡以上级别的、未销户的借记卡、存折、存单;
2.“一卡通”普通卡账户余额为零,且不存在任何未结清利息,同时持卡人两年内(含两年)未使用该卡主动发起任何交易;
3.未处于挂失、换卡、冻结、预警等状态,未关联Ⅱ类户或“一闪通”;
4.未关联该行信用卡还款或个贷还款,也未签订代发协议或无有效保险保单;
5.非该行住房公积金卡、企业年金卡、社保卡;
6.不存在关户限制;
7.未持有该行有效的或者未激活的信用卡,且在该行系统中不存在在途的信用卡申请。
这些“沉睡卡”如果不想被销户,还希望继续使用的话,那么
建议持卡人在
7
月
15
日之前,对卡片进行启用处理
,包括通过银行柜面、手机银行、自助设备等渠道任意办理一笔存取现或转账交易,或者在任意商户发生一笔刷卡消费。也就是说,如果持卡人想持有多张银行卡,只要进行一笔交易即可。
所谓“沉睡卡”,指的是在
6
个月内未发生主动金融交易,包括消费、存取现和转账交易的银行卡。
根据中国银行业协会数据,截至
2016
年底,银行卡累计发卡量达到了
63.7
亿张,按照
2016
年末内地总人口
13.8
亿人计算,每人持有的银行卡数量将近
5
张,而累计活卡量只有
41.8
亿张,“沉睡卡”
21.9
亿张,已经占到了
1/3
。也就是说,
每人持有的“沉睡卡”基本达到
2
张。
看了数据以后,蜀妹算了算自己闲置的银行卡,好像刚好是两张...
下面这位小哥,闲置银行卡多达4、5张:
光大银行信用卡中心人士表示,沉睡卡的存在长期以来大量的占用着银行的资源,这也就是此前银行征收小额账户管理费的原因之一,从成本角度来讲,
清退沉睡卡是必然的
,不过这其中工作量较大,特别需要持卡人的配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因此处理沉睡卡需要一个较长的时间。
你手上闲置的银行卡如果放任不管,可能会有以下风险:
对于犯罪分子而言,早先发行的磁条卡是获取犯罪信息的来源。
银行业协会报告显示,随着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快速发展,部分第三方机构违规留存银行卡磁条数据等问题突出。而获取这些记录着持卡人身份证等重要信息的磁条就成为了不法分子犯罪的重要手段。
目前,
银行卡买卖已形成黑色产业链
,成套的银行卡可以卖到上千元。这些卡在不法分子手中会给用户带来大麻烦。例如,
不法分子利用买来的银行卡进行洗钱、诈骗等。
持有长期不用的银行卡会给办理新卡带来麻烦。
根据相关规定,自2016年
12
月
1
日起,
同一个人在同一家银行
(
以法人为单位
)
只能开立一个Ⅰ类账户
,如果已经有Ⅰ类账户的,再开户时只能是Ⅱ类或Ⅲ类账户。因为在此之前办理的银行卡都是实体卡,所以是Ⅰ类账户,在新规定实行之后,可能会存在一人在一家银行有多个Ⅰ类账户的情况,此时,若
还想再开卡,就只能办理Ⅱ类或Ⅲ类账户了,无法再办理实体卡。
银行卡闲置,隐患却没闲。开户时,银行卡的磁条上会存储我们的个人私密信息,
若处理不当,会造成个人隐私信息的流失。
多数银行卡在开卡后会产生年费,
若长期不用,会累积超额年费
,虽然储蓄卡欠费并不影响个人信用,但由于“僵尸卡”而欠下银行一笔费用。
业内人士解释说,
各家银行应该都不会贸然主动销卡
,而是需要持卡人的配合,以免引起不必要的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