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天府生活派
传递更具价值的成都天府新区资讯、观点!走进新区建设规划...
51好读  ›  专栏  ›  天府生活派

天府永兴实验室马上建成!长这个样子........

天府生活派  · 公众号  ·  · 2024-09-13 16:45

主要观点总结

文章介绍了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建设项目的进展、特点及使用的智能举措。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本月完成部分主体结构的施工。该实验室是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采用多项低碳施工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减排目标。项目还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和打造立体绿化空间等手段,创造舒适的研发和办公环境。同时,引进智能管控平台,实现项目的智能管控,提高施工效率。目前项目整体进度已达20%,未来天府新区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建设进展。

项目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预计本月完成地下室整体封顶及部分主体结构施工。

关键观点2: 实验室的“碳中和”及低碳施工技术。

作为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采用十多项低碳施工技术和设备,以实现减排目标。

关键观点3: 舒适的研发和办公环境。

项目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打造立体绿化空间和引入智能管控平台等手段,创造舒适的研发和办公环境。

关键观点4: 智能管控平台的应用。

引进智能管控平台实现项目智能管控,提高施工效率,实现对现场的自动监测预警。

关键观点5: 天府新区的产业发展及建设规划。

未来天府新区将继续聚焦产业发展需求,推进新区建设高质量发展。


正文

天府生活派 关注

立足新区,传递新声



近日

天府永兴实验室园区建设项目(一期)

进入主体施工阶段

预计本月

将完成地下室整体封顶、1#地块主楼4层

及2#地块主楼2层主体结构



作为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实验室

以及天府新区首个“双碳”示范园区

和“六个一批”示范项目之一

天府永兴实验室如何

实现“绿色”和智能举措呢?


0 1



十多项技术设备上阵

减排量≈30万棵树碳汇量



天府永兴实验室位于天府新区科学城片区,占地面积约4.3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研发中心、“双碳”实验室组成,以“碳中和+”为核心,旨在打造绿色低碳领域关键核心技术研究的核心平台、科技创新平台和成果转化基地、“双碳”技术展示的窗口。




据组织建设单位成都天投集团相关负责人介绍,该项目始终坚持以成都市“近零碳试点施工工地”、新区示范性试点施工工地为园区建设目标,采用污水处理设备、新能源施工机械及充电桩、可再生能源、装配式PC构件和绿色建筑材料等10余项低碳施工技术和设备,开展全方位的绿色低碳施工。



在这10余项技术及设备的加持下,自今年4月开工以来,天府永兴实验室项目已减排340余吨二氧化碳,预计全建设周期将减排2400余吨二氧化碳,总体减排量约等同于30万余棵树一年碳汇量。


0 2



身披“植物外衣”

被绿色环抱


为打造舒适的研发和办公环境,天府永兴实验室项目还通过优化建筑布局、打造功能复合的多元空间、构建虚实结合的建筑立面以及实施立体绿化等技术,给建筑穿上“植物外衣”。



与此同时,将浅灰色玻璃幕墙和垂直绿化相结合,形成虚实结合的建筑立面。通过优化建筑布局及朝向,改善室内的自然采光条件,同时有效减少室内人工照明能耗。建成后实验室及研发办公房间自然采光达标率达到95%。


通过竖向布局5种立体绿化空间,实现建筑绿地率近30%,立体绿化总覆盖面积超2万平方米,可降低场地热岛效应约1.5℃,有效提高园区的绿视率和舒适度。



0 3



“数字大脑”实现项目智能管控


以数字化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天府永兴实验室项目不仅在“近零碳施工工地”的创建上下功夫,还引进了智能管控平台,实现项目信息要素全面采集、高效分析、精准判断、智能响应与决策。



以智能管控平台为“大脑”,工地机器人、物联网监控等智能设备为“触手”,采用“1个中心+多元传感系统+物联网”模式,集成数字智慧舱、机器人监控系统和BIM协同平台,对施工全过程进行智能管控。



截至目前,该智能管控平台快速、准确获取现场施工实时动态数据信息580余条、集成要素8项,并对现场自动监测预警,实现信息高效管控率达80%,相较于传统人工提升施工效率60%。


据介绍,三季度以来,项目组织建设单位全力以赴,高峰期日均投入一线工人580人、大型机械10台,截至目前,地下室主体结构已完成80%,项目整体进度已达2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