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回顾了抖音的发展历程,包括其面对的挑战、策略调整以及创新举措。文章详细描述了抖音在2017年面临困难时期如何调整产品策略、优化推荐算法、扩大用户规模并提升留存率的过程。同时,也探讨了抖音与快手等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位、用户增长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本文详细描述了抖音从起步阶段到成为短视频领域领先者的过程,包括其产品调性的奠定、推荐算法的优化、用户增长策略的调整等。
文章对比了抖音与快手等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位、用户增长策略、内容创作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双方发展轨迹的影响。
本文强调了推荐算法在抖音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抖音如何通过优化推荐算法、流量分配策略等手段提升用户规模和留存率。
文章指出抖音通过追求规模效应来提升效率,并通过各种策略手段如音轨复用、内容泛化等,激发用户创作力,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本文提到国庆、春节等人口大串联的时机以及大学生开学等事件对短视频增长的影响,强调了时间和人口因素在抖音发展中的重要性。
本文原为早年付费文章,稍作调整重新发布。
抖音一路高歌猛进,最困难的时间可能在2017年9月。
抖音关键词: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
产品要讲规模效应和效率,用发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
文中数据多为小范围浮动的虚数,非精确数字。
产品立项一年后,抖音的30日留存只有8%,不到火山的一半。
2017年9月初,抖音DAU500万,时长22分钟,数据都低于火山。
那会抖音的对标musical.ly全球DAU只有1400万左右,火山的对标快手国内DAU6000万。
如果你是投资人,看到抖音这样的数据,你还会投嘛?
如果你是CEO,这个留存融不到资你还有信心坚持做下去嘛?
如果你是张一鸣,在火山跟抖音之间,你会选择侧重做哪个产品?
抖音这个产品,继续做的话是该先调整留存还是继续先砸规模?
2017年那会市场普遍认为快手是更对的方向,算法很强但是UGC更强,产品非常强调关注有网络效应,有非常高的长期留存。张一鸣17年底在今日头条也推出了“千人百万粉计划”,微头条和悟空问答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在关系与UGC方向上做的尝试。
因为关系才能拉动留存和时长这个判断非常直觉,2017年字节跳动全系产品都想去转关注。因为单纯的内容产品的长期留存一直上不去,尤其是跟快手比。快手早期还不用投放买量用户都是自然增长,规模大留存好,获取流量异常轻松。
尽管今天发现。。推荐在移动端打爆了关注和搜索,算法分发打败了社交分发。
但在2017年9月,抖音的30日留存不到火山的一半,字节跳动的重注也的确压在火山上面,包括CEO的注意力和更强的团队配置资源。因为在
16-17年,短视频里快手的日活要远远高于Musical.ly,同期的Musical.ly在美国遭遇瓶颈增长乏力,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字节跳动对火山各项资源/人才的投入,要远远超过抖音。因为
抖音一开始产品就是有人为干预,火山小视频是非常数据科学的end to end。
火山才是正经的头条打法贯彻下的战略级产品,就连2018年原本预期的春晚投放的广告冠名都是火山而非抖音。
哪怕在 2018 年
字节跳动开始大规模做海外短视频拓展时,在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地区也是推的火山的海外版
Vigo。一直到
2019年,字节才最终确立TikTok打全球的思路,将Vigo用户合并至TikTok中,并停止Vigo产品的运营。到 2020 年初,当快手极速版快速起量之后,字节才把火山小视频更名为抖音火山版。
既然当年字节跳动开始更看好和投入资源更大的产品是火山小视频,为什么后来开发资源和人力开始转向抖音和Tiktok?
因为火山是跟快手高度类似的产品,有基本一样的产品和定位。火山弥补产品后发劣势的手段是火力值,产品留存的很大一部分是靠火力值这种类网赚的玩法在支撑,造成了麻烦但没有真正威胁到社区生态更健壮的快手。结果火山高端化始终做不起来,只能拿到快手剩下的市场。
快手在2017年增速依然很快,比如国庆期间日活从六千万涨到了八千万。一直到2018年元旦,在火山投放花了很多钱但始终看不到追上快手量级的机会。
比快手增速曲线更陡峭的产品是抖音,在2017年十一假期结束后突然开始爆发,10月份日活从700万涨到1400万,年底又用了一个双月DAU翻倍涨到了3000万。
字节跳动在2018年初选择抖音替代火山跟快手打的核心市场假设是: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抖音是在做城市,快手是做下沉市场的。
因为当时时抖音的时长和留存都开始起来了,抖音日活到了3000万,30日留存超过了20%。
到了2018年春节这个关键节点,抖音投放突然激增超过火山西瓜总和。抖音抓住了春节这个全国人民大串联机会实现快速增长,4 个月从 3000 万 DAU 增长到 1 亿 DAU,并从 5 月起反超快手,成为短视频赛道第一并保持至今。
抖音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头部的用户和头部的潮流做事,同时也制造中心,制造潮流,帮助他们把火烧旺,没有像快手同阶段那样不运营把流量打散。结果是抖音也享受到了当年快手的增长速度,原因是:抖音制造了很多潮流,并且发动用户将这些潮流给带了回去。
一个30日8%的留存是做不到3000万DAU的,但当抖音在3000万DAU时候30日留存已经超过了20%。
当新用户30日留存超过20%时,这个产品就进入了不用管也可以增长的阶段。
9月到12月,长期留存从8%提升到20+%,时长从20分钟提升到近40分钟,4个月时间产品改头换面,抖音是怎么做到的?
推荐的力量
这时期最大的变量,可能就是朱文佳的推荐团队从9月份开始接手了抖音,真正(接力)完成了产品的从零到一。
抖音产品的调性和氛围,最初是由任利峰奠定的。品牌很好,但数据不够好。
张楠曾总结过抖音崛起产品的四个关键词: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
其中全屏高清、音乐和特效滤镜这三个点都是源自musical.ly,
当然
最早美拍也提过,但是抖音走出了自己的运营模式,但个性化推荐才是抖音真正的独门武器。
推荐才是短视频最本质的东西。
视频的研发迭代和高并发,这些技术问题即便都能解决,但是底层的信仰结构不对,其他资源堆再多也是枉然。
跟Musical.ly创始团队沟通,他们复盘在被收购前的2016年,主要做错了两件事:回国太晚,算法太弱。
Musical.ly在被字节跳动收购以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接头条的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快速复制推荐算法之后产品核心指标暴涨。
这说明做成一款音乐短视频的关键在于:
1.比别人先想到并认同音乐短视频这个idea
2.一定的产品、交互设计能力,能够把这个产品的原型打磨出来
3.高效的推荐算法
4.商业化团队+user growth
3和4是提高ROI的关键要素。Musical.ly只是做好了1和2,就在欧美成为了现象级产品。而字节跳动加入了3和4 ,所以可以通过高ROI,跑出用流量变现,接着进一步采买流量的打法。
看透了才能有真信仰,才能真的打开,拥抱先进生产力。
会到抖音的案例,当时抖音的个性化推荐就是由朱文佳团队负责。
4个月,抖音的30日留存翻两倍,DAU翻了5-6倍。这其中最大的变量是推荐团队加入。
所以我合理推断一下,应该是在画风控制和内容泛化方面有了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