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乱翻书
纸上谈兵,分辨科技史信号与噪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湖北经视  ·  大S去世18天,知名男演员终于露面回应 ·  8 小时前  
新闻夜航  ·  一班主任在教室突发意外身亡,警方介入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乱翻书

抖音如何迈过500万日活瓶颈期?

乱翻书  · 公众号  ·  · 2024-08-06 15:40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回顾了抖音的发展历程,包括其面对的挑战、策略调整以及创新举措。文章详细描述了抖音在2017年面临困难时期如何调整产品策略、优化推荐算法、扩大用户规模并提升留存率的过程。同时,也探讨了抖音与快手等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位、用户增长策略等方面的差异。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抖音的发展历程和关键转变

本文详细描述了抖音从起步阶段到成为短视频领域领先者的过程,包括其产品调性的奠定、推荐算法的优化、用户增长策略的调整等。

关键观点2: 抖音与竞争对手的产品定位和策略差异

文章对比了抖音与快手等竞争对手在产品定位、用户增长策略、内容创作等方面的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对双方发展轨迹的影响。

关键观点3: 抖音的推荐算法和效率提升

本文强调了推荐算法在抖音发展中的重要性,以及抖音如何通过优化推荐算法、流量分配策略等手段提升用户规模和留存率。

关键观点4: 抖音的规模效应和效率追求

文章指出抖音通过追求规模效应来提升效率,并通过各种策略手段如音轨复用、内容泛化等,激发用户创作力,实现用户规模的快速增长。

关键观点5: 时间和人口因素对抖音发展的影响

本文提到国庆、春节等人口大串联的时机以及大学生开学等事件对短视频增长的影响,强调了时间和人口因素在抖音发展中的重要性。


正文

本文原为早年付费文章,稍作调整重新发布。



抖音一路高歌猛进,最困难的时间可能在2017年9月。

抖音关键词: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

产品要讲规模效应和效率,用发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

文中数据多为小范围浮动的虚数,非精确数字。


产品立项一年后,抖音的30日留存只有8%,不到火山的一半。

2017年9月初,抖音DAU500万,时长22分钟,数据都低于火山。


那会抖音的对标musical.ly全球DAU只有1400万左右,火山的对标快手国内DAU6000万。


如果你是投资人,看到抖音这样的数据,你还会投嘛?

如果你是CEO,这个留存融不到资你还有信心坚持做下去嘛?

如果你是张一鸣,在火山跟抖音之间,你会选择侧重做哪个产品?

抖音这个产品,继续做的话是该先调整留存还是继续先砸规模?


2017年那会市场普遍认为快手是更对的方向,算法很强但是UGC更强,产品非常强调关注有网络效应,有非常高的长期留存。张一鸣17年底在今日头条也推出了“千人百万粉计划”,微头条和悟空问答这些都可以理解为是在关系与UGC方向上做的尝试。


因为关系才能拉动留存和时长这个判断非常直觉,2017年字节跳动全系产品都想去转关注。因为单纯的内容产品的长期留存一直上不去,尤其是跟快手比。快手早期还不用投放买量用户都是自然增长,规模大留存好,获取流量异常轻松。


尽管今天发现。。推荐在移动端打爆了关注和搜索,算法分发打败了社交分发。


但在2017年9月,抖音的30日留存不到火山的一半,字节跳动的重注也的确压在火山上面,包括CEO的注意力和更强的团队配置资源。因为在 16-17年,短视频里快手的日活要远远高于Musical.ly,同期的Musical.ly在美国遭遇瓶颈增长乏力,所以在很长时间内,字节跳动对火山各项资源/人才的投入,要远远超过抖音。因为 抖音一开始产品就是有人为干预,火山小视频是非常数据科学的end to end。 火山才是正经的头条打法贯彻下的战略级产品,就连2018年原本预期的春晚投放的广告冠名都是火山而非抖音。


哪怕在 2018 年 字节跳动开始大规模做海外短视频拓展时,在东南亚、拉美、中东和非洲地区也是推的火山的海外版 Vigo。一直到 2019年,字节才最终确立TikTok打全球的思路,将Vigo用户合并至TikTok中,并停止Vigo产品的运营。到 2020 年初,当快手极速版快速起量之后,字节才把火山小视频更名为抖音火山版。


既然当年字节跳动开始更看好和投入资源更大的产品是火山小视频,为什么后来开发资源和人力开始转向抖音和Tiktok?


因为火山是跟快手高度类似的产品,有基本一样的产品和定位。火山弥补产品后发劣势的手段是火力值,产品留存的很大一部分是靠火力值这种类网赚的玩法在支撑,造成了麻烦但没有真正威胁到社区生态更健壮的快手。结果火山高端化始终做不起来,只能拿到快手剩下的市场。


快手在2017年增速依然很快,比如国庆期间日活从六千万涨到了八千万。一直到2018年元旦,在火山投放花了很多钱但始终看不到追上快手量级的机会。



比快手增速曲线更陡峭的产品是抖音,在2017年十一假期结束后突然开始爆发,10月份日活从700万涨到1400万,年底又用了一个双月DAU翻倍涨到了3000万。


字节跳动在2018年初选择抖音替代火山跟快手打的核心市场假设是: 中国是城乡二元结构,抖音是在做城市,快手是做下沉市场的。


因为当时时抖音的时长和留存都开始起来了,抖音日活到了3000万,30日留存超过了20%。


到了2018年春节这个关键节点,抖音投放突然激增超过火山西瓜总和。抖音抓住了春节这个全国人民大串联机会实现快速增长,4 个月从 3000 万 DAU 增长到 1 亿 DAU,并从 5 月起反超快手,成为短视频赛道第一并保持至今。


抖音的主要工作是帮助头部的用户和头部的潮流做事,同时也制造中心,制造潮流,帮助他们把火烧旺,没有像快手同阶段那样不运营把流量打散。结果是抖音也享受到了当年快手的增长速度,原因是:抖音制造了很多潮流,并且发动用户将这些潮流给带了回去。


一个30日8%的留存是做不到3000万DAU的,但当抖音在3000万DAU时候30日留存已经超过了20%。


当新用户30日留存超过20%时,这个产品就进入了不用管也可以增长的阶段。


9月到12月,长期留存从8%提升到20+%,时长从20分钟提升到近40分钟,4个月时间产品改头换面,抖音是怎么做到的?



推荐的力量



这时期最大的变量,可能就是朱文佳的推荐团队从9月份开始接手了抖音,真正(接力)完成了产品的从零到一。


抖音产品的调性和氛围,最初是由任利峰奠定的。品牌很好,但数据不够好。



张楠曾总结过抖音崛起产品的四个关键词:全屏高清、音乐、特效滤镜、个性化推荐。


其中全屏高清、音乐和特效滤镜这三个点都是源自musical.ly, 当然 最早美拍也提过,但是抖音走出了自己的运营模式,但个性化推荐才是抖音真正的独门武器。


推荐才是短视频最本质的东西。 视频的研发迭代和高并发,这些技术问题即便都能解决,但是底层的信仰结构不对,其他资源堆再多也是枉然。

跟Musical.ly创始团队沟通,他们复盘在被收购前的2016年,主要做错了两件事:回国太晚,算法太弱。

Musical.ly在被字节跳动收购以后,用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对接头条的分布式机器学习平台,快速复制推荐算法之后产品核心指标暴涨。

这说明做成一款音乐短视频的关键在于:

1.比别人先想到并认同音乐短视频这个idea

2.一定的产品、交互设计能力,能够把这个产品的原型打磨出来

3.高效的推荐算法

4.商业化团队+user growth

3和4是提高ROI的关键要素。Musical.ly只是做好了1和2,就在欧美成为了现象级产品。而字节跳动加入了3和4 ,所以可以通过高ROI,跑出用流量变现,接着进一步采买流量的打法。

看透了才能有真信仰,才能真的打开,拥抱先进生产力。


会到抖音的案例,当时抖音的个性化推荐就是由朱文佳团队负责。


4个月,抖音的30日留存翻两倍,DAU翻了5-6倍。这其中最大的变量是推荐团队加入。


所以我合理推断一下,应该是在画风控制和内容泛化方面有了进展。


之前运营强干预主导产品,抖音的调调就是中国有嘻哈那个范,画风强调超炫酷。推荐接手后,冷启动策略肯定会不断调整,会阶段性的允许画风下降,运营做些基础性的控制,然后审核放宽让算法自己来跑,画风不那么优质的内容也推给用户去看,这期间自然伴随的变化应该就是内容的多样化。


推荐提升了新用户的留存,内容多样化提升了长期用户留存。


这过程中继续砸投放,带来了更多的用户和内容。因为UGC内容产品,非常讲究规模效应,规模越大越牛逼。相当于每加入一个人,好看内容越多,创作者更多,为社区提供的公用品更多。



抓住时间窗口



当时火山日活1000万,抖音600万。这种短视频产品到接近一千万DAU时候,你去分析时长和留存,依然看不到准确的前景。规模跟留存是相辅相成的嘛?在多大体量才能够得到正确答案?


正常公司这时可能已经停掉了抖音,去做火山,因为要专注。如果两个产品都要继续砸,其实这已经不是一个十亿美金公司以下创业公司能做的事情。


另外延伸讨论一点,就是字节跳动在那会为什么会激进砸投放,而快手则还是比较佛系。


一方面可能是跟两个家公司不同的成长环境相关,快手对自然增长有信仰,而头条对投放更有信仰。


头条一出生就是没有自然流量,产品自增长能力不够强或者比较慢,所以就要把留存和商业化做上去或算清楚,然后花钱去激进买量,就是ROI逻辑。快手是有规模自然新增的产品,到千万DAU都没有在投放上花过钱,所以自然觉得我做好产品用户自然就来,属于好产品自然增长的信仰。


快手是直到17年才去买量,之前都是大量的自然新增量,且30日留存非常好看。抖音是17年花了很多钱烧出来的,哪怕阶段性长期留存比较低,也要在改进产品和算法的同时坚持继续投放。


另外最重要的可能是快手对于短视频天花板的预估出了问题,快手管理层认为短视频也就是一个 1 亿到2 亿日活的赛道,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大赛道,把自己想小了。但是张一鸣觉得短视频是更普世可以面向全球做到 Facebook 体量的机会,面对时间窗口的历史紧迫感,他觉得时间不够了。他看到了短视频这股大浪,这是大的转折和变化,但他进场已经晚了,字节跳动开始做短视频时快手DAU已经几千万了,他只能疯狂花钱去买时间。


这点可以从他18年跟钱颖一的一次对谈里面看出来:


这个跟看传记也有关系, 人们看大的东西特别容易无感,对大的转折其实一般也无感,一般是事后才感觉。 2011年确实感觉科技的进步会让一个领域出现,预感到会出现重大深远的创新、深远的变化,这个变化甚至还未停止。现在过去六年了,从2011年到2016年整个上市企业的排行榜全部因为移动互联网发生变化,前五名的人均产值发生10倍的变化。 我们现在做海外国际化,去了很多国家,发现移动互联网改变很多国家的经济、文化、社会面貌,这个趋势还没停止,还有视频化也是移动互联网上的子浪潮,这是移动互联网的网速提高带来的。


其实创业真正怕的是在一个烂尾赛道花钱和一个好赛道不花钱。烂赛道最终烧没了,你高估了自己。好的赛道不花钱,就总会有巨头和其他竞争者进来。所以真正牛逼的公司要找到一个好赛道,且敢于在关键点花很多钱。


规模和效率



产品应该自然生产还是揠苗助长?


当时快手的关注和同城都很强,抖音的做法是流量all in one,集中全力将推荐的效率和规模做出来。抖音只能用发展来解决发展的问题,然后用更多的发展来解决稳定问题。如果等到抖音也把同城跟关注都做好,可能市场早已经被快手全部吃下了。而且抖音也等不了,他做关注跟同城肯定没有更有积累的快手快。


军事上有种打法叫短促出击,一种根据总体兵力、火力为弱势情况下,结合复杂地形及战况,尽量集中兵力、火力在局部形成反击优势,继而以防守反击模式展开突击作战的战术。推荐是利器关注是钝器,小体量后来者想要赶超,只能先聚焦核心指标,以快打厚。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