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新型沟通平台,快速发布您最想了解的医疗卫生专业知识,最新的医疗资讯动态,及时准确的医院服务信息。市第四医院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精医崇德 护佑健康”的理念竭诚为您的健康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儒风倡廉】廉洁故事(二十九)许光达:人如明镜 清白传家

哈尔滨市第四医院宣传  · 公众号  ·  · 2024-10-30 15:34

正文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风廉政建设


扎根基层 | 服务患者 | 为民解忧



为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开展党纪学习教育,深化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即日起开设“廉洁故事”专栏,号召广大党员干部向伟人学习、向廉洁模范看齐,筑牢思想防线,严守纪律底线,共同营造崇尚廉洁、遵规守纪的良好风尚。


读廉洁故事铸清廉品德(二十九)



许光达

人如明镜 清白传家










许光达大将在战场上运筹帷幄、叱咤风云,赫赫战功彪炳史册,在生活中忠于爱情、充满激情,与结发妻子邹靖华十年离别情不移的爱情故事,动人而浪漫。一份《降衔申请》,寥寥500字,却昭示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崇高美德。在中央军委会议上,毛泽东高扬起这份《降衔申请》,朗声赞道:这是一面明镜,共产党人自身的明镜。

1960年,由于自然灾害,全国粮食减产。当时,军队的条件稍好一些,一些部队干部亲属从农村跑到部队长吃长住。装甲兵机关也有不少干部的亲属从四面八方拥进北京,在机关大院长吃长住。为了改变这种状况,许光达主持召开装甲兵司令部党委会议,作出一项决议:“困难期间,司令部机关的干部要动员亲属不要来北京;已经来的,要动员其尽快回去;凡是来探亲的,只允许住3天,就动员他们返回原籍。”没想到这个决议刚颁布没几天,许光达的四哥许德富和六弟许德强也来到北京投靠他。当天,劝回这件事由邹靖华向许德富、许德强两兄弟提了出来。许德富火了,他认为这地方就你许光达官最大,你不发话,谁敢要我们走?俩兄弟悄悄进了许光达家厨房,把橱柜一一打开查看了一番,看到家里确实没有多少东西吃,就问厨师:“他们平时就吃这些东西吗?”“实话跟你们说吧,首长家里也吃上了小球藻,”厨师指着门口一只水缸里养的绿乎乎的东西,“这就是家里养的小球藻。”许德富、许德强看着缸里的小球藻,非常惊讶,将军家里也吃上了替代食品,这是他们无论如何也没想到的。

1957年,许光达的父亲去世了,湖南老家的几个兄弟拍电报让他立即回去主持丧礼,并要带回供亲属做孝服用的白布。许光达对妻子说:“爹爹去世,我理应回去,尽尽做儿子的责任。可是,哥哥们要大搞排场,点名让我去主持丧礼,光是白布就要带回几十匹,这怎么行啊!况且回去会惊动许多地方官员,一个共产党的司令,带着大队人马浩浩荡荡地为父亲送殡,这和国民党的官僚有何区别?不回去,从维护党的威信来讲是应该的,但亲人们会不理解。”左右为难后,许光达下定决心,派了一名政治干事,带着200元钱,代他回乡料理丧事,并几次打电话给当地政府,要求一定不能超过当地老百姓办理丧事的标准。果不其然,许光达的几个叔伯和兄弟对此不满。但许光达告诉政治干事:“继续做工作,按我原来说的办!”许光达的亲属没有办法,只好从简办丧事安葬了老人。后来,许光达的母亲去世,家乡亲属再也没人提出额外要求了。

许光达对独生子许延滨十分疼爱。但是,他表达爱的方法不是娇惯放纵,而是严格要求。为了严格管教孩子,他立下了三条规矩:一是孩子上学就住校,让其从小就过集体生活。二是严格控制孩子的零花钱,生活标准向工农子弟看齐。三是不准司机接送孩子,让他自己跑路。另外,他还严肃警告许延滨,“在外面不准打我的牌子”。许延滨严守父训,从不对别人讲父亲是司令员。从上小学到上中学,他填表时只填母亲不填父亲。许延滨高中毕业了,因为他品学兼优,学校准备推荐他出国学习。可是,当审核其在学校填的各种表格时,发现无论是小学还是中学,“家长栏”里只有母亲的姓名,没有父亲的姓名。学校负责政审的同志来到许延滨家中,才知道许延滨的父亲是许光达司令。在征求许延滨出国学习的意见时,许光达却拒绝了。他的理由是,高级干部的子女在国外会受到特别照顾,对子女并无好处。







∣来源:院纪检监察科
∣制作:宣传科

∣责编:秦梅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