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女,一个在我们社会里永远惹眼的话题
对处女赋予种种积极和高价值意义,早已有之。处女的意义是与婚姻绑在一起的,处女只有在婚前才有意义,在婚后还是处女,只会把她的丈夫变成一个笑话,证明“
他不行
”。
处女的政治意义,在于父权对夫权的奖赏,父权将女儿的性权利首次转交给夫权,并从此交由对方掌控,由此在不改变婚姻基本体制的情况下,为女儿赢得更多道德资本,争取更多保障。现在的婚姻体制要比旧时平等很多,不在处女身份下结合的婚姻也很多。
不过大多数的父母还是会暗示或明示自己的女儿,做一个处女,意味着更安全更有保障,婚前不应该发生性行为,女性在她的成长环境中,往往也能够印证:
一个处女确实更安全、更多褒奖,而不再是处女时,坦诚告诉别人却会感受到很多压力,压力来源于父母、社会舆论、朋友的轻视,也可能包含着对未来婚姻的担忧
。生活环境不同,告别处女身份给女性带来的压力也不同,但总体来说,中国年轻女性很难选择自由的成为一个非处女,而很容易“
自由的选择
”当一个处女。
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处女选择放弃这个身份,且不想让任何人获得这个“
处女的奖赏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是不明智的,因为留着这个身份,你本来可以有更多选择,不管对方追不追逐处女,你都不必在意,他追求处女,而你是处女,皆大欢喜,他不追求处女,那你就算是,又有什么妨碍?我相信很多人看到一个20岁的女生做出这样的决定,也许不会理解,觉得她很不聪明。
处女的种种积极和高价值意义,是男权社会赋予的
,
将女性按是否有性行为,划分为两个群体,对没有过性行为的女性,予以更多称赞,给予更高的排序,对有过性行为的女性,予以负面意义,给予更低排序
然而对男性至今还没有这样的一个普遍标准
。
这种以性行为划分女性群体的行为,实际上将整个女性群体置于男性性赏玩的目光之下。不论贴在女性身上的标签是处女还是非处女,都令女性成为了男性性欲望的直接对象,
这是被女性所抗拒的
,在男性一厢情愿的处女幻想中,女性只剩下未被男性征服过的,和被男性征服过的。
如果女性选择保留处女身份可以被视为聪明的话,那女性自己破除这种处女标签,则可以被视为尊严。因为不想令自己的性被他人定义,尤其是不希望被以性来贴标签,估价值,所以宁可选择不安全不保险的方式,也要得到对自己的性自主权。尊严和聪明,并不总是站在一起的。
我很赞赏小姑娘想要获得尊严的决心
。
也很遗憾
,这个逻辑的吊诡之处在于,处女这个身份实际上是依据是否有过阴道插入式性交而构建的,所谓的处女膜——准确说叫阴道前膜,常常不会在初次性交中受损——
性唤起充分的情况下更不容易受损,所以所谓的破处,实际上也是自我赋予意义的一种,女性在依照男权社会构建的处女的意义,来决定破除自己处女身份的意义
。
讲到此处,
小姑娘,我其实想告诉你
,你不必通过和假阳具性交来定义自己不是处女,因为处女这个标签可以贴在你头上,同时它可以被你坚定地摘下来,只要你从内心深处修改这个定义——谁说破处必须是有过阴道插入式性交呢?我自慰就不行吗?我用手指就不算吗?为什么我必须和阴茎发生关系,才能确定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女性呢?
甚至更彻底,
谁说我必须要站到处女或非处女这两个群体中的一个呢
?
但如果你确实需要这种
仪式感
,需要借由这样的行为,而后获得对自己的自主权,感受到自己的力量感,那我觉得你可以去做这个仪式感,如果你真的认为假阳具对你而言更有意义,那就去买一个,而如果你只是要完成阴道插入式的性行为,那么一个震动棒也可以了,看起来比较没有攻击性、比较好看、也不会太粗大造成不适,震动棒还能在你以后的自慰中继续派上用场,不至于用一次就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