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国家大剧院
国家大剧院官方微信,与您一起艺术改变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国家大剧院

古老的现代,碰撞出最华丽的巴洛克|乐评

国家大剧院  · 公众号  ·  · 2019-01-09 19:06

正文

/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


点击上方“ 国家大剧院 ”  一键关注微信公众号



最古老的,就是最现代的

对于一位身在欧洲的人来说,或许听巴洛克音乐已经是寻常之事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这种古老的音乐风格就开始进入复兴的加速期,至八九十年代变得愈发红火,进入21世纪,它更是与现当代艺术相结合,甚至与跨界音乐相联系,从而构成我们时代音乐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巴洛克音乐


迪多纳托与黄金苹果古乐团的《战争与和平》,正是在这样一种发展趋势下所生发出来的一场音乐盛会。从网络上见到的这场音乐会在国外的演出照片,我感到的首先并不是古老,而是感叹:实在太现代了!——的确,它甚至有一种超现实主义的美感。迪多纳托的妆扮是华丽的、色彩斑斓的,着装是不对称的、透着繁复的,而这一切,又都体现出巴洛克艺术所追求的境界,由此向我们释放出这样一个信息: 最古老的,就是最现代的,这二者是融为一体的。


《战争与和平》音乐会曲目解读

曲目


耶弗他之妻的咏叹调“恐怖场景,灾难场景”,选自《耶弗他》(1752)

亨德尔 曲


安卓玛卡咏叹调“拿起那把剑,你这野蛮人”,选自《安卓玛卡》(1742)

利奥 曲


交响曲《灵与肉的体现》

德·卡瓦莱里 曲


为三把小提琴与数字低音所作的G小调夏空舞曲(器乐曲)

珀塞尔 曲


《狄朵之悲叹》,选自《狄朵与埃涅阿斯》(1689)

珀塞尔 曲


阿格丽品娜的咏叹调“我的思绪折磨我”,选自《阿格丽品娜》(1709)

亨德尔 曲


《我哀伤的灵魂》(器乐曲)

杰苏阿尔多 曲


阿尔米莱娜的咏叹调“让我哭泣吧”,选自《里纳尔多》(1711)

亨德尔 曲


——中场休息——


欧拉西亚
的咏叹调“他们告诉我你至高的力量”

珀塞尔 曲


苏珊娜的咏叹调“晶莹溪流潺潺流动

亨德尔 曲

《赐我平静》

阿沃·帕特 曲

阿尔米莱娜的咏叹调“小鸟们,你们在唱些什么”

亨德尔 曲

阿廖丹特的咏叹调“深夜过后”

亨德尔 曲



《战争与和平》音乐会有近一半曲目,都是大名鼎鼎的亨德尔的作品。这位生活在英国的德国巴洛克作曲家,当年创作了大量意大利歌剧和英语清唱剧,而他所谱写的一些场面宏大的歌剧,近些年来,在欧洲舞台上尤其受到观众的青睐。这其中包含了大量旋律优美而又需要高超演唱技巧的咏叹调,比如《里纳尔多》中的“让我哭泣吧”,在现今已然成为亨德尔名片式的咏叹调了。还有《阿格丽品娜》、《耶弗他》、《阿廖丹特》、《苏珊娜》等,也都是亨德尔的歌剧和清唱剧名作。

△作曲家亨德尔

除了亨德尔的名作,在这场音乐会上我们还可以听到很多珍贵的作品,比如珀塞尔创作的、号称最伟大的英语歌剧的《狄朵与埃涅阿斯》中的著名咏叹调“狄朵的悲叹”,德·卡瓦莱里谱写的、被誉为音乐历史上第一部清唱剧的《灵与肉的体现》中的选段,还有更古老的文艺复兴作曲家杰苏阿尔多的以器乐演奏的牧歌《我哀伤的灵魂》,而现代作曲家阿沃·帕特的一曲《赐我平静》则将古代与当代拉近了距离,通过音乐自身印证了前述所言的古老与现代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次女高音迪多纳托首先是亨德尔歌剧完美的诠释者,同时也是巴洛克歌剧的杰出演绎者。她有着漂亮的嗓音,高超的歌唱技巧,尤其可令亨德尔歌剧的华丽色彩得以全然的展现;她对不同角色的性格特点进行深入挖掘,使之鲜活地呈现于观众的面前;她根据每一首咏叹调所处的情节与场景做出恰当的把握,让不同歌剧中的戏剧特色获得清晰可辨的揭示。因此,不论是演唱亨德尔还是珀塞尔,或者其他作曲家的歌剧,她都能游刃有余地穿行于各种角色之间。

《阿尔辛那》和《阿廖丹特》是我接触迪多纳托歌唱的最初两部歌剧,她塑造的阿尔辛那,十分温婉可人,演唱深情而投入,有着非常高的格调,即使表现伤感的情绪时,歌声依旧是优雅而高贵的。在《阿廖丹特》中,迪多纳托强调了戏剧性的变化,塑造了一个异常丰满的阿廖丹特的形象,在此以三首咏叹调为例——抒情性的“卡伐蒂那”演唱得婉转、自如、迷人;长达将近十分钟的咏叹调“轻浮不忠的”,兼而突出了叙事性的铺陈与戏剧性的起伏,细致入微地揭示出角色的内心波动;“深夜过后”以愉悦、欢快、活泼的歌声,揭示了黎明打破黑暗,美好的光明替代了暴风雨的黑夜,使人有豁然开朗之感。而这首“深夜过后”将唱响于国家大剧院《战争与和平》音乐会上,从节目单来看,它排在了最后压轴的位置,相信这首迷人的咏叹调将会掀起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

时尚气息+巴洛克音乐=?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