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生活实验室
《新知》杂志精选&外文图书信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生活实验室

“逃离”北上广的年轻人又逃回来了,但这个城市除外

三联生活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25-02-19 18: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年过完了。


返程那天,北京CBD打工人小钟从家里200平米的大床上依依不舍地醒来,迷迷糊糊登上飞机,起飞降落一眨眼,妈妈中午亲手煲的汤余味还在嘴边流连,人已经站在了东五环外实用面积20平米的出租屋内。


想到明天一早就要恢复通勤2小时、加班996的好日子,小钟不禁问自己:


“我是不是该离开这里?”


“逃离”北上广的口号已经喊了好多年,但相似的故事永远在年轻人身上发生着,如一个8字循环往复。


“逃离”,也不是这一代年轻人独有的困惑。就像在33年前,小钟的父母刚组建自己的小家庭,两个为前途和奶粉钱发愁的年轻人,也在苦苦思考着同样的问题:


“我们是不是该离开这里?”




放在今天看,33年前的小钟一家,是很多人羡慕的“双保险家庭”:一个毕业于上海交大,一个毕业于中科院研究所,一个在大学教书,一个搞科研,都是某中部省会城市的体制内在编人员。


生活很稳定,穷也很稳定,小钟的爸爸老钟喜欢听崔健, “当时《一无所有》红遍全国,歌名说的就是我们。”


很快,他们的稳定被一声鸣笛打破。1992年1月18日上午10点31分,一辆从北京开来的绿皮火车,缓缓停靠在武昌火车站1号站台。一位矮个老人下车,在站台上散了散步,还和等候多时的人群聊了聊天。


29分钟后,火车继续南下,一天之后它抵达深圳,随后又辗转珠海、顺德、广州等地,在珠三角停留了整整十天。在中国的南海边,老人说了一些话,很快传遍大江南北。后来,它们被统称为“南方谈话”。



“我们是不是该离开这里?”多年后追溯问题的答案,小钟的父母说,就是这趟绿皮火车指了指方向,把他们带到了南方。


如今,他们是正宗的珠海本地市民。


1993年初,也就是“南方谈话”的下一年,他们来珠海“下海”了。关于这座城市他们知道的不多,但有一件事恐怕全国人民都有耳闻:


当时,珠海为了吸引人才,设立了一个“科技重奖”。1992年举办的第一届,3位特等奖人才的奖品是——每人一辆奥迪轿车、一套房子、奖金几十万。


这些奖品,在当时大约价值百万。而负责筹备“科技重奖”的时任珠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当时一个月工资是200多元。如果他想靠工资买这些奖品,需要从康熙老爷子刚当上皇帝那会儿开始努力工作。


书中自有黄金屋,从未如此具象;知识改变命运,也从未如此真实可触。


颁完奖还不到一个月,珠海就收到了200多封寻求合作的信函,近百个电子、信息、医药相关项目前来洽谈。此后三年里,有2.3万名科技人才、800多名留学生陆续到珠海发展,吸引科技成果400多项,吸引投资8亿多元人民币。


在这股热潮里,小钟的父母也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小钟爸爸进了公司搞投资,小钟妈妈进了机关单位继续从事专业研究,家庭收入相比之前有了很大的提升;虽然没有奥迪车和奖金,但珠海很快为他们安排好了住房。小钟在这里求学长大,从一个吃热干面的孩子,变成讲一口粤语、爱吃点心爱喝汤的90后老广。


珠江口两岸,有无数人生被那辆南下的火车改写。


1992年 ,深圳的人口从特区建立前的3万多人,激增到超过260万人。“倒爷”起步的华为走上了自主研发的道路,急需大量人才,每年把大批名校生招来深圳。对于人才,任正非曾经表态,“我叫你招你就招,没事做,招来洗沙子也可以。”


江西女孩胡晓梅到广东打工,厂妹厂弟爱在流水线上听广播,唯独她敢登门自荐,最终成为电台主播。她主持的《夜空不寂寞》,此后15年一直保持深圳最高收听率纪录,在无数温柔的夜晚抚慰离家打拼的游子。


珠海的香洲毛纺厂,改革开放后引入的中国内地首家中外合资企业


当然,勇气不只属于年轻人。1935年出生的蒋开儒,参加过抗美援朝,立过3次功,是黑龙江省穆棱县政协副主席。57岁正是闯荡的年纪,他带着2000块钱南下深圳,从小公司的临时工做起,人生从头再来。


深感于昔日渔村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建设速度,还当过穆棱县文联主席的他忍不住写了一首歌,想必大家都会唱: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


“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你们要搞快一点。”


正是这位老人,鼓舞了一代人“逃离””——在万物等待苏醒的年代里,逃离重复父辈们一成不变、一眼望尽的人生叙事,逃离谨小慎微的生活惯性,大胆地去新兴之地冒险。


这场“逃离”的冒险里,年轻人释放渴望财富和机遇的天性,很多人的勇敢最终得到了回报;他们的出现,也激发出久违的社会活力,让个人和国家,一起大跨步向前迈进。




小钟的父母“逃离”那一年,湖南伢子周周还没出生。据说每个湖南人的成年礼是一张去深圳的车票,但等周周排队上车,深圳已经无处可落脚了。


同样是写代码,几位老乡前辈缔造了中国移动互联网的社交王国,晚生了二十年的周周却每天沉迷于加班,根本没时间搞社交。


吃外卖的时候打开社交软件,短视频BGM是去年最火的一首歌《若月亮没来》,歌里是这么唱的:


靠在走廊的窗台 正吃着微凉的外卖

一个一心留在上海来自小镇的女孩

我该如何去描述 她那怅然若失的状态

望着高楼林立的CBD 哪里是她的栖息地

合租的出租屋有几平米 她的生日有谁铭记


图源:视觉中国


住在翻身城中村的第5个年头,每天上下班,周周总能在地铁里碰见在“翻身”站牌前打卡的年轻人。周周形容他们与自己的不同,“他们眼里还有光”。


翻身离宝安区中心很近。这片在2010年7月1日之前名义上还不属于经济特区的关外之地,如今已是基建设施完善、高端商场遍布、高楼新盘林立的深圳新贵。


与高企的楼盘遥相呼应的,是周周日渐见底的存款。过去两年里,他经历了一套高薪、被裁、转行、降薪的职场组合拳,第一次萌生了“逃离”的念头。


他的朋友圈里,时不时也能刷到“逃离”的同龄人。他们裸辞“重启人生”,去大理西双版纳新疆西藏“洗涤身心”,然后在几个月后偷偷给周周发消息:


“你们公司还有没有HC?”


周周和朋友们,被困在一场薛定谔的“逃离”里:卷又卷不动,躺又躺不平,待在大城市太逼仄,想去别的地方过身心舒适的理想生活;但等到真逃了,又觉得机会还是大城市多,值得再拼搏一把。


月亮与六便士如何取舍?年轻人急需一个参考答案。

如今,有一个城市表示——月亮与六便士,它全都要。这座城市,叫珠海。


珠海地标之一,建成于1982年的珠海渔女雕像


三年前,张云偶然翻开了这个参考答案。原本,她在北京一家国际教育相关机构工作多年,公司突然对员工学历文凭有了硬性要求,于是张云考上珠海一所高校的一年制硕士项目,留职一年来到珠海进修。


作为一名河北人,努力留在北京仿佛是刻在基因里的任务,张云来珠海前也认为,自己只会在这里短暂停留,一年后继续回北京奋斗。


但坚定的信念在出机场那一刻就动摇了。因为比起老家和北京, “珠海真的好绿啊,天空和大海真的好蓝啊。”


张云形容自己一年的珠海学生生涯,“仿佛掉进了蜜罐”。她喜欢户外,平时上完课,她会去市内大大小小的森林公园露营;周末从九洲港坐船,一个小时就能抵达香港,去走山海景观的徒步径。


“这要是在北京,我得6点起床,11点才能开到京郊野山的徒步起点,还净看些光秃秃的石头山。”


珠海斗门霞山公园 摄影:董潇


张云动了留在珠海的心。临近毕业开始找工作,她才发现,珠海的机遇并不比北京少。因为毗邻港澳,又是经济特区,珠海有丰富的国际教育资源,还有10所高校在珠海办学。凭借过往的教育工作经历,她很快就收到了满意的offer。


“比起北京的那份工作,工资总包下降了一些,但加班少了,通勤时间少了三分之一。如果按时薪算,竟然是过去的三倍。”


许多人提起珠海,会首先想起它作为月亮的那一面,“养老宜居”、“花园城市”。但只要亲身踏上珠海的土地,就会发现六便士也俯仰可拾。


这几年来,除了格力、金山等珠海本地企业,还有不少知名国内大厂和港澳企业入驻珠海,带来更多就业岗位和国际视野。多年以来,珠海的人均GDP位居广东省第二,仅次于深圳。


但再大再卷的厂,到了这里也要先祛除一层班味。其他城市的大厂员工拍工位照,落地窗外不是雾霾就是八车道;珠海的大厂员工拍工位照,阳光、沙滩、大海浪。


珠海的沙滩和海岸线


在其他大城市,工作是工作,生活是生活,彼此排斥互不兼容。但在珠海工作,本身就是选择了一种 “珠海式”的生活方式


在一个有山有海、房价和通勤时间都只有北上广三分之一的地方,干一份薪资体面有发展的工作。珠海人保留了老广市井气,无论什么工作,都不能耽误下班后去中山吃鸡;珠海人也浸染港澳洋气,去澳门散步、去香港购物,都是平衡工作和生活的调节器。


过去十五年来,每年珠海的人口都在增加,越来越多年轻人把这里当作走出“逃离”困境的理想之地。


港珠澳大桥 图源:视觉中国


上一代人的“逃离”选择珠海,因为这里是朝气蓬勃的经济特区;这一代人“逃离”依然选择了珠海,原因其实很简单——


不是北上广漂不起,珠海更有性价比。当work-life balance触手可及,这里有月亮与六便士的最大公约数。




站在2025年初,DeepSeek震惊全球,人型机器人登上春晚,有城市因此反思:


为什么我们这里发展不出“杭州六小龙”?


与此同时,《哪吒2》票房突破百亿,冲榜全球影史票房前十,又有媒体发问:


走向世界的中国文创,何以成都造?


“杭州六小龙”之一的游戏科学创始人、《黑神话:悟空》制作人冯骥说过:“这里的节奏没有深圳那么快,房价也不太高,大家能够耐得住性子。”


“珠海式”的生活方式,天然能让创新人才“耐得住性子”,孕育从0到1的创新。 珠海也在持续默默培育自己的小龙。


珠海十字门中央商务区


在大模型之争中,来自珠海的无界方舟以“智能体”作为突破口,推动 AI 从单一任务助手向个性化、情感化的智能伙伴迈进。无界方舟创始人兼CEO曾晓东博士,是澳门大学培育出的年轻AI创业者,珠海为其提供了创业土壤。


跃昉科技CEO江朝晖博士,曾任 Google 首席技术官、Cisco 全球副总裁,如今她扎根于横琴,希望实现“工业高端芯片自主可控”,解决芯片的卡脖子问题。


无人机行业第一是大疆创新,而珠海的云洲智能,也在无人船行业实现了多个第一:全球第一艘环境监测无人船、中国第一艘海洋调查无人艇、中国首艘导弹无人艇、安防救援无人艇、自主航行货船等自主研发产品……


这样小而美、小而高精尖的创业团队,在珠海还有很多。 据公开报道,2024年,预计珠海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2900家,全年新增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2家,42家企业入选2024年广东制造业500强。


“小龙”企业,是城市的名片,在全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当下,更能产生虹吸效应,为城市带来人口就业和产业升级。


珠海十字门金融区


珠海的历史是由人才创造的。在对创新人才和前沿技术的重视上,珠海有着优良的传统。


“中国企业家里,最有名的女人和最拉风的男人,都发迹于珠海。” 90年代,以“科技重奖”为代表的人才引进政策,为珠海带来了董明珠和雷军。


敢为人先的人才政策传统一直延续至今。 2025年,珠海再次重磅推出新来珠青年人才住房“一免两减”新政 ,重点面向新到珠海创业就业的青年人才,为其提供最长3年周期的“一免两减”住房保障,即第一年免费住、第二年租金三成、第三年租金减半。


在提到为何推出“一免两减”新政时,珠海首先说的是:“我们不仅关心人才飞得高不高,而且关心人才过得累不累。”


珠海航展 摄影:董潇


关于年轻人与城市的关系,在中国过去几十年高速发展的时代里,有一种常见的叙事:年轻人作为一种重要但不稀缺的“人力资源”,为城市发展做出了诸多贡献;其中的小部分人,在激烈的“人力资源”竞争中胜出,成为城市的主人翁。


但如今珠海想反问,一个城市能为年轻人做点什么?有没有一种办法,能让绝大部分年轻人都能感受到城市主人翁的幸福度?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重要增长极”城市,作为山海相依的“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珠海希望走出一条不一样的路。


珠海金湾市民艺术中心


在2025开年“六小龙”和“哪吒”的热议中,每座中国城市仿佛都在寻找自己的定位。2025一开年,珠海推出了极有诚意的青年人才住房保障体系,似乎也是在诠释自己的定位与目标:

有一种理想家园,叫珠海。


无论是“耐得住性子”的创新天才,还是“逃离”的普通人,都能在这座珠江口西海岸的年轻城市,找到留下来的理由。




【今日话题】

你去过珠海吗?印象如何?



策划丨三联.CREATIVE

监制丨沈艺超

编辑&排版丨孙思

作者|三北

头图来源丨视觉中国





*文章版权归《三联生活实验室》所有

欢迎转发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