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盲人新生与高校的博弈
在今年的高考中,盲人考生王宠使用盲文试卷参加普通高考,以超出一本线88分的成绩被东北师范大学数学系录取——他的梦想就是当数学老师。
身残志坚、学有所成,这本该是个很励志的故事,后续却引发了一系列争议。
几天前,有媒体报道该生的入学并不顺利,“学校要求他由家长陪同在校外租房生活”。
报到的时候,校方以安全为由,要求王宠在有家长陪同的情况下在校外租房学习,不能住学生宿舍。他的父亲表示,家里条件比较困难,原本以为学校多少有些安排,没想到一点都没有。校方对此事回应称,这是很正常的事,不接受采访,不想炒作。(via.看看新闻KNEWS)
视频里,王宠展现出了不错的数学功底和天赋,家人也告诉记者这个孩子相当刻苦,每天除了吃饭和喝水,基本都在房间学习。但一提到东北师大对王宠入学的态度,一家子就向镜头表示了不满,称“来的时候都不知道有这么多麻烦”。
媒体报道时可能以为这是次弱势群体的维权事件,但网友们并不买账。
原因有三,一是学校确实没有针对盲人学生的特殊生活环境,强行住校只会给室友同学带来负担;二是让王宠在校外租房,学校承担全额费用,其实是征得家人同意了的;
最让网友愤慨的是,“分配住房”之外,王家还希望学校为王宠配备导盲犬、助残车、专门工作人员等。在他们看来,学校已经做好本分了,王家“非分要求一大堆,简直就是你弱你有理的逻辑,有些蹬鼻子上眼”。
网友群情激奋,以至于到后来,“王宠高考体检报告作假、以正常视力骗学校录取”这种毫无依据的谣言都出来了……
拜托,人家高考使用的是盲文试卷好吗?
2.除了站队,应有更重要的行动
实话说,东北师大为了迎接这位特殊的新生入学是费了心思的。
大大小小开了十多次会,组织各部门研讨相关的工作预案,之后又是出钱又是出力,尽量为王宠的学习生活提供帮助。所以很多网友在了解事情原委后都第一时间表态:
虽然同情王同学的遭遇,但这次我站学校。
分析起理由来头头是道,可问题是,这样的站队有什么意义?学校真的已经做得够好了吗?
事实上,在我国的《残疾人保障法》、《残疾人教育条例》和《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等条例里,均有关于残疾人受教育应当受到学校帮扶的规定。也就是说,为残疾学生提供健全学生一样的学习生活环境,从来都不是“本分”和“情分”的关系。
《残疾人教育条例》第四十七条规定:普通学校应当根据实际情况,为残疾学生入学后的学习、生活提供便利和条件。
《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7- 2020年)》提出,普通高等学校应积极招收符合录取标准的残疾考生,进行必要的无障碍环境改造,给予残疾学生学业、生活上的支持和帮助。
可惜的是,这些规定落实得不好。在对待残疾学生的问题上,一些高校并没有意识到自身应当承担怎样的责任,更谈不上为他们创造必要的无障碍环境。
就像这次的王宠事件,王家为什么不能指望学校有所安排?
增设专门的通道、电梯、卫生间等生活设施,研制专供盲人阅读的书籍、教学用具等学习设施……这些都是学校应当考虑到的,如果各方面的设施渐渐都齐全了,不是能有更多的盲人上大学吗?
幸好,这次事件里的东北师大可能意识到了自身责任的缺失,在后来的官方声明中提到了一项规划,表示会在校内逐步设置适用于残疾人的公共设施。虽然不知这个“逐步”是个什么速度,但想得到总是好的。
当然,除了学校的意识薄弱,更可惜的是,根据《残疾人保障法》,“政府有关部门应组织和扶持盲文的研究应用,特殊教育教材的编写出版,特殊教育教学用具及其他辅助用品的研制、生产和供应”。
而时至今日,这一项规定好像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
3.他们,根本没有在我们的生活圈里
在这次“站队”中,貌似三观正的网友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论据:
今年苛责学校,明年还有哪所大学还敢录取残疾学生?
看似很现实、很有逻辑的问题下,分明隐藏着一种威胁——再闹就不给你们好果子吃!
怎么着,要求学校改善基建就是苛责学校吗?“大部分学校乃至社会都没有针对残疾人的生活环境”是事实,但要求学校乃至政府在每年做财政预算、项目规划时,对无障碍环境的建设有所考虑,难道不应该吗?
不是说现在没有这样的环境,残疾人就不应该享有啊。
更好笑的是,居然还有人在辩驳“要开学了,学校也来不及完善相应措施”,仿佛盲人是最近突然出现的新物种。
▽就在昨天,微博上还有人问火车上的盲文是啥
其实,我们能够理解当代人不喜欢给人惹麻烦、也不喜欢别人找麻烦的心理,但现实是,这些弱势群体在社会上有任何的保障吗?
2006年的数据显示,中国是世界盲人人口最多的国家,有500万,占全世界盲人人口的18%,到了2016年,数据已经超过1400万,相当于每100个人中就有一个。可你在大街上一年能看见几个?
不是我们国家的盲人少,而是我们的公共场合根本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导盲犬数量少、领养难,还不准上公交地铁;很多残疾人厕所都被清洁工堆满了打扫工具;街头的银行、派出所都在高高的阶梯之上,即使有残疾人通道也被杂物占领……对了,还有那些奇奇怪怪的抽象主义盲道。
它们有的在设计初始就不存在,或是断头——
或是断崖——
有的在铺好之后遭遇各种波折,或是突然消失在广告牌、电话亭、早餐铺子的下面,或是被各路机动非机动的车辆阻拦——
这,好笑吗?换做是你,你敢出门吗?
我们国家的盲人,连最基本的生存空间都不能得到保障,更何况受教育的权利。
@Pinus_Massoniana:2010年末全国视力残疾患者1263万人,约占总人口的0.9%,同年高校招生657万人,考虑盲人受教育率低与年轻人里视力残疾少等因素,也该有2~3万盲人进入高等学府,按照全国总计约2900所高校估算,每所高校都应当招收7名盲人——而到了2017年,教育部直属的重点高校甚至还不能为1名盲人配备相应设施。
说来离奇,除了盲人按摩店,其他地方的盲人好像都是隐形的,盲道走着走着就消失了,盲文摸着摸着就消失了。正如我们所处的社会,不允许一丁点不同,所有少数群体都不会被看到,只要你不完全贴合“正常人”的体系,你就会“被消失”。
不由得感慨,在这片充满了虚无主义的土地上,如若不幸生为弱势,该有多么不幸。
4.我们每个人都有当弱势群体的一刻
前一阵《二十二》上映,许多媒体自媒体奔走相告各种安利,但有一位影评人在读者请求他观影时,写出一篇《抱歉,「二十二」我没看》。
他也想爱国,也想关注正在逝去的少数者,但没有这个机会,因为需要坐轮椅的他也是少数者。他所在的城市,既有《二十二》的排片,又能放轮椅的影院,远在五十公里以外。
想想也是,我们国家正处于高速发展,忽略了很多不同的弱势群体,不光只有慰安妇,还有现当代正值青年的残疾人,他们根本没有在我们目前的“生活圈”里。
可浏览一圈网友的评论,你完全能体会作者的心酸,因为好少人为残疾人呼吁,好少人体会他的不易,反而都在指责他打着《二十二》的旗号蹭热度。
这也就不难理解王宠事件里网友们的态度了。
盲人靠常人难以付出的努力考上大学,本身就是很励志的故事,到我们这里反而成为了负担,提个要求就是“得寸进尺”,恨不得他压根没出现过。
“为什么不好好去学个按摩手艺,非要考大学让社会毫无准备?”
这可能是很多人的心里话,因为我们的社会仍然停留在残疾人的要求是特殊要求的阶段,可人们应该知道,那些原本就是他们应有的权利啊。
——“当这个人群中出现一个发声者,那么我们就要思考怎样去推动制度设计,促进政府行动,以便帮助他们获得出门、上学、工作、幸福生活的公平机会。”
没错,越来越多的弱势群体被视为社会发展的“累赘”,老弱病残是,妇女儿童也是。性别、年龄、健康、经济,这些天生的、后天的因素交织在一起,形成一条难以逾越的“标准线”,把没有话语权的少数派逐渐边缘化了。
而围绕这些边缘人群的一切发展,都未曾进入过多数人的“议题”圈。
很多人觉得自己永远处于安全的大多数,从来不相信有一天自己可能会处于少数派。但世事如潮,大浪临头皆蝼蚁,我们每个人都会有成为弱势群体的一刻。
@Whalecho:车祸,疾病,分分钟陷入诸事不便的境地。我在三岁前也同样是个健康人。那些愤怒声讨着盲人学生的人,我其实羡慕你们,因为你们从未感受过如影随形的黑暗与寂静,上天的恩赐让你们无需站在那个立场,所以可以居高临下的指责我们想要的那一点儿微小的便利。
现实并不可怕,未来总会一步步到来,但最最令人感到沮丧的,是当下一谈到这个话题,很多人的逻辑就混乱了。
道德绑架 | 丧气文化 | 抄袭泛滥 | 小四之罪
学历骗局 | 中奖魔咒 | 东北方言 | 性感女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