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B座12楼
关注创业和投资的互联网媒体-B12让创新得到赞赏。(更多内容关注http://b12.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B座12楼

万科王石时代谢幕,“无论什么样的结果,我都不会再出来”

B座12楼  · 公众号  · 科技媒体  · 2017-06-21 22:42

正文

本文约5869字,阅读大约需要8分钟


曾有人问王石,如果万科遇到危机,会不会再出山?他说不会,无论是什么样的结果,他都不会再出来。


作者 | 李翔

编辑 | 金赫

来源 | AI财经社(ID:Economic-Weekly)


万科的“王石时代”落幕。

6月21日,万科董事会换届方案揭晓,王石放弃万科董事提名,将接力棒交给郁亮。至此,王石的归宿尘埃落定。

“他们更年轻,但已充分成熟。”万科公告发出之后,王石在微信朋友圈表示,他在酝酿董事会换届时,已决定不再作为万科董事被提名。他相信这是交接最好的时候。

早在2014年,王石就已经谈到了自己的离场,那是一个特殊的场合。创新工场组织了一个小活动,请来了王石和九位创业公司CEO谈话。

创新工场的创始人之一王肇辉认为,创新工场那些80后乃至85后的创业者们,真的能从王石身上学到点什么——尽管他们都是“互联网思维”的奉行者,而王石则是传统行业中最传统的房地产公司的代表人物。除了王石本身就是一个从创业者转变为企业家的成功例子,王肇辉也曾听王石讲述过自己登山的经历,他觉得登山和创业有太多相似之处。

当时的王石主动“离开”万科,卸任CEO后四处登山、游学,而万科仍然稳坐中国地产公司龙头位置。坦白说,王石似乎已经进入到“无故事”的阶段。正如他在2008年之前对万科描述的那样,伟大的公司都是没有故事的,一个已经成为符号的商人也没有故事了。我们还能问他什么问题?寻找接班人的故事、与万科的关系、波澜起伏的创业史、攀登珠峰的经历、如何融入哈佛、他所理解的企业家精神和社会责任……所有这些他都已经讲述过了无数次。

但是,已进入“无故事”阶段的王石,他的“故事”再次出现了。2015年下半年,万科第一大股东易主,野蛮人宝能取代了财务投资者华润。一向相信团队的王石坐不住了,他从幕后走到台前。围绕着万科的股权之争,过去两年里,王石和他所创立的这家公司,上演了资本市场上最波云诡谲的故事。

重新回到2014年那次创新工场的谈话中吧。正是在这次谈话中,他认为万科遇到危机时,他不会出山,但他食言了。风暴还在酝酿,他的心态放松。那是观察和理解他最好的时间。王石因为自己的阅历、地位和年龄,已经接近于随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而这些年轻的CEO们,则因为年轻、占据风口的行业、已经拥有或将要拥有的财富而无所顾忌。

全场最安静的时刻,是王石在讲述荣德生的故事时。他问大家:“中国现在企业家的水平,不包括你们80后,但包括我、柳传志、张瑞敏这些人,还低于上世纪民国初年工商界的水平——这样的判断,你们觉得是谦虚呢,还是就是这样的?”

他自己说:“我认为不如他们。”

这一刻是全场最迷人的时刻。一个生于1950年代的中国企业家,向一群生于1980年代乃至1990年代的创业者讲述他景仰的前辈企业家。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中国的企业家精神第一次借助言传身教的方式在流传:一个受人敬仰的前辈,在向一群无所顾忌的晚辈讲述他们已经不知道的历史。

那么,王石呢?他自己呢?他是否接受了更老一辈企业家的言传身教。他这次离场,或许真的就“无故事”了。但这个世代,当所有人都在谈论互联网思维时,长期浸淫在传统的地产行业的王石,是否已经像锁子甲和燧石刀一样过时了呢?

我想事情没那么简单。


2016年6月27日,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在深圳总部召开2015年度股东大会。图片来自CFP


时间:2014年4月11日下午

问: 我想问一个问题,虽然行业不一样,但领导力是一样的,你做企业家这么多年,也见过很多领袖,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今天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在领导力方面,有什么得失可以跟我们分享?

王石: 可以说,中国企业家中我佩服的人有很多,其中最佩服的是褚时健先生。衡量领导力、能不能干,不是看他在顶峰时候的表现。比如就我现在的位置来评价,当然不好评价。真正看领导力是在他遇到很大的挫折、从头做起时,反弹力怎么样——这才表现你的领导力。褚时健先生,75岁时无期徒刑假释出来,重新创业,创立储橙。橙子和香烟风马牛不相及,但现在却做到网上脱销。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和其他人不同,包括我和褚时健先生也不同——我可以离开企业,但它还可以做得很好。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领导力。我可以去登山、游学,只是寒假关心下企业的事,而且更多还是公益慈善,和企业没多大关系。你说我离开了吧,去年我们的CEO郁亮也离开公司登山去了。登珠峰,进山出山两个月。我不在,CEO也不在,企业照样做得很好。

很多商学院、EMBA班会告诉你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包括哪些东西。但我想告诉你,领导力不在于你个人如何亲历亲为,而在于你如何在背后建立制度和团队,在于如何执行制度,你不在时团队的表现如何。甚至可以这样说,你不在它可以运行得更好,因为更多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领导就是领着大家干活儿或者指挥大家打仗,你在无形中有一种磁场。就比如开复,他在这儿,无论说不说话,感觉是不一样的。但反过来讲,他不在了,创新工场还在正常运转,这就是领导力,是高级的领导力。

问: 中国传统对领导力的理解,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如果一个领导老是不在公司,会对大家的士气有很大影响。你是怎么平衡这件事的?团队里会不会大家都这么搞,最后大家都出去玩了?(哄堂大笑)

王石: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从本质来讲,你说的是平均主义,就是说你玩我也得玩,领导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要这样的话你带的团队也会这样,所以你根本不敢玩。但这里面还有第二个问题:我都不玩,你能玩吗?我都在干活,你凭什么玩?所以你的逻辑在这儿。这就是中国的传统逻辑,首先你不敢玩,其次下面人要玩你就更不高兴。这是你的问题。

领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你是把它(吃苦)当成手段呢,还是当成目的?当然,你可以说我的目的就是不享受,但显然你不是把它(吃苦)当成目的,它是手段。中国人的问题,就是往往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比如你说你想做大,其实大小是结果,不是目的,但大家把结果当成目的,往往就变形了。什么意思呢,可能我做成行业第三,非常好,干吗要做老大?如果你只想着做老大,就会变形,而你变形了,即使做老大,也可能很快就从老大位置上下去了,因为你把结果当成目的了。

所以,你说吃苦在前,我告诉你,在这样做(登山、游学)之前,我也是这样的。在这之前,我恨不得春节都不过。首先来讲,我就是带着团队向前冲,创业初期嘛;第二来讲,就是上瘾了,好像不开会、不工作、不训人就失落,非常失落。

问: 王总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一个改变的?还是你的性格就是这样?

王石: 基本的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自己。我问你,你相信自己吗?

问: 我相信自己。

王石: 你创业几年了?

问: 我创业有七年了。

王石: 你可以离开你的公司一个礼拜吗?

问: 现在可以离开。

王石: 可以离开一个月吗?

问: 可以。但问题就是心态没调整过来,这跟是否自信没有关系。

王石: 怎么没有?当然有关系了。这个逻辑很简单,你做企业,如果已经制度化和团队化,它怎么会离不开你呢?但是你依赖它,那就没办法了。现在来讲我们是怎么过渡的。我是1983年到深圳的,真正下决心(将管理权)交出去,给自己放一个月的假,是在1996年,中间经历了十三年。当然有一段时间依然亲历亲为,不是刚开始就很潇洒。


2002年11月11日,中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王石在珠穆朗玛峰顶峰。图片来自CFP


问: 为什么那一天想到给自己放假?是团队组建好了,企业稳定了,还是你心态改变了?

王石: 它是一个过程。你是相信领袖管理还是团队管理,相信人治还是制度管理,这是你的前提逻辑。这个逻辑成立了,完成团队和制度建设后,你会发现,你一定要脱离它。当然也有契机,但这是前提逻辑,即你是不是相信制度和团队。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汉诺威广场
8 年前
经典短篇阅读小组  ·  汉诺威广场
8 年前
古墨社  ·  驴又冤死了,最近又火了。
8 年前
心情聊伤话  ·  为你好是废话,对你好才是真的...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