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14年4月11日下午
问:
我想问一个问题,虽然行业不一样,但领导力是一样的,你做企业家这么多年,也见过很多领袖,每个人的风格也不同。今天回过头来看,你觉得在领导力方面,有什么得失可以跟我们分享?
王石:
可以说,中国企业家中我佩服的人有很多,其中最佩服的是褚时健先生。衡量领导力、能不能干,不是看他在顶峰时候的表现。比如就我现在的位置来评价,当然不好评价。真正看领导力是在他遇到很大的挫折、从头做起时,反弹力怎么样——这才表现你的领导力。褚时健先生,75岁时无期徒刑假释出来,重新创业,创立储橙。橙子和香烟风马牛不相及,但现在却做到网上脱销。
我想告诉你的是,我和其他人不同,包括我和褚时健先生也不同——我可以离开企业,但它还可以做得很好。我觉得这也是一种领导力。我可以去登山、游学,只是寒假关心下企业的事,而且更多还是公益慈善,和企业没多大关系。你说我离开了吧,去年我们的CEO郁亮也离开公司登山去了。登珠峰,进山出山两个月。我不在,CEO也不在,企业照样做得很好。
很多商学院、EMBA班会告诉你领导力是什么,领导力包括哪些东西。但我想告诉你,领导力不在于你个人如何亲历亲为,而在于你如何在背后建立制度和团队,在于如何执行制度,你不在时团队的表现如何。甚至可以这样说,你不在它可以运行得更好,因为更多发挥了团队的作用。
领导就是领着大家干活儿或者指挥大家打仗,你在无形中有一种磁场。就比如开复,他在这儿,无论说不说话,感觉是不一样的。但反过来讲,他不在了,创新工场还在正常运转,这就是领导力,是高级的领导力。
问:
中国传统对领导力的理解,是吃苦在前、享乐在后,如果一个领导老是不在公司,会对大家的士气有很大影响。你是怎么平衡这件事的?团队里会不会大家都这么搞,最后大家都出去玩了?(哄堂大笑)
王石:
你提的这个问题非常好。实际上从本质来讲,你说的是平均主义,就是说你玩我也得玩,领导必须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你要这样的话你带的团队也会这样,所以你根本不敢玩。但这里面还有第二个问题:我都不玩,你能玩吗?我都在干活,你凭什么玩?所以你的逻辑在这儿。这就是中国的传统逻辑,首先你不敢玩,其次下面人要玩你就更不高兴。这是你的问题。
领导吃苦在前、享受在后,你是把它(吃苦)当成手段呢,还是当成目的?当然,你可以说我的目的就是不享受,但显然你不是把它(吃苦)当成目的,它是手段。中国人的问题,就是往往把手段当成了目的。比如你说你想做大,其实大小是结果,不是目的,但大家把结果当成目的,往往就变形了。什么意思呢,可能我做成行业第三,非常好,干吗要做老大?如果你只想着做老大,就会变形,而你变形了,即使做老大,也可能很快就从老大位置上下去了,因为你把结果当成目的了。
所以,你说吃苦在前,我告诉你,在这样做(登山、游学)之前,我也是这样的。在这之前,我恨不得春节都不过。首先来讲,我就是带着团队向前冲,创业初期嘛;第二来讲,就是上瘾了,好像不开会、不工作、不训人就失落,非常失落。
问:
王总是什么时候开始有这样一个改变的?还是你的性格就是这样?
王石:
基本的问题就是,你相不相信自己。我问你,你相信自己吗?
问:
我相信自己。
王石:
你创业几年了?
问:
我创业有七年了。
王石:
你可以离开你的公司一个礼拜吗?
问:
现在可以离开。
王石:
可以离开一个月吗?
问:
可以。但问题就是心态没调整过来,这跟是否自信没有关系。
王石:
怎么没有?当然有关系了。这个逻辑很简单,你做企业,如果已经制度化和团队化,它怎么会离不开你呢?但是你依赖它,那就没办法了。现在来讲我们是怎么过渡的。我是1983年到深圳的,真正下决心(将管理权)交出去,给自己放一个月的假,是在1996年,中间经历了十三年。当然有一段时间依然亲历亲为,不是刚开始就很潇洒。
2002年11月11日,中国珠峰登山队队员王石在珠穆朗玛峰顶峰。图片来自CF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