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每次发完相关文章都有人问我,这么多书你怎么看的?看这么多书有用么?你读得这些书都不怎么样啊?等等等,这类问题。
我决定把我为什么要每月读不少书,并发阅读书单的真实原因告诉大家:三年前,有个特别特别有钱又特别特别没文化的朋友和我说,你能坚持每月读十几本书么?我说这简单啊。他说那好,读一本我给你一万块,如果坚持不了三年,你输我一千。我这样一个爱才如命的人,为什么不答应呢?本来想一年赚他三百万的,但尝试第一年读三百本没达成,于是就算了。减少点阅读量,嗯,现在每月赚他十几万也不错哦。
好了,这就是真实原因,不要再问我了。
1、莫妮卡贝鲁奇的画册,好多厉害的摄影师帮她拍的照片,特别好看,特别美丽,这个标价还是美元兑换人民币六块时候的价格呢,现在买似乎要400多了,看画册和网上看图片的感觉还是很不一样的。
2、王寅的那首写于1983年的《想起一部捷克电影但想不起片名》是我16岁时候读过到今天还能背诵出来的,他的照片拍的也不错。多读诗歌,能锻炼普通话发音的。
3、有人说这本书就是作者为他在职机构写的一篇巨大的软文,我赞同。这九个原则也确实不新鲜,但对我还是有启发,比如说:拉力优于推力,风险优于安全等等,一本书有一两句对我有用的话,就没白买白读。但,每个段落都要空8个格,这个我觉得很二。
4、每一个和文字相关的工作者,都应该朗读三遍这本书。
5、哦,没啥,我只是觉得我们应该更换个办公室了,提前看看相关图书,没准不做广告我能转行做个室内设计师呢。
6、这本书要结合谷歌啊苹果啊那些团队管理的图书一起看,你就会发现,广告行业的管理估计不会有人写出一本书来阐述它们如何成功的。
7、强烈推荐本书的第一篇文章,《数据谋杀——人类已知社会的全面终结》,我读了三遍,每一遍都是一身冷汗,立刻想逃离互联网社会。另外那篇《试药者》也不错。
8、本书的前半部分,是我从事社交网络传播以来看到的最有用的内容。有很多人觉得社交网络的日常创意运营毫无意义,我觉得这结论很可笑。我也坚信,很多事情周而复始地又回到原点,长久真诚透明快速地和受众沟通,坚持下来要远比做一次所谓的史诗级战役要有效,也要难很多。
9、每月读一本和家具、家居、家电 相关的书,目的是保持自己强盛的购物欲望。
10、老书重读,断断续续在读北岛的诗歌,这本书排列在诗集边,也不厚,于是靠着书架用了三个多小时重新读了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