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才能够少做事、不用追求完美、不用赶进度,还能让老板对自己很满意呢
?
我想这是每个人都期待的事情,尤其是职场新人,他们更期待能够在初入职场的时候就能获得领导、同事的认可,毕竟,认同感是每个人的底层需求。职场新人在这个问题上,经常会掉坑:
因为急于得到领导的肯定,可自己的积累又不足以想清楚这么复杂的事情
,所以,就会通过拼命地表现,以博得他人的满意。
我就不说别人了,看看自己的后宫群,群里的首席女神娖娖、首席Up+慧敏本来尚未毕业,表现得非常活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但是,就在最近,她们两个像完全变了个人似得,基本上完全消失了,每次冒泡都是在过了半夜才出现,总是说自己刚刚下班。一看就知道,她们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工作里面了。我很想去给她们说说,这个套路很有可能是错的,但是 ,我都抓不到她们,因为她们太忙了。
前几天去北京出差,跟几个伙伴聊天,其中有个工作十多年的伙伴说:“如果早几年认识永澄,我们能够在一起成长,那就更好了,现在太忙了,时间都调整不过来了。”当我听到了这句话,突然就想到了关于如何混职场的事情,于是,我就把职场青年如何复利高速成长的策略给大家聊了一下,得到了大家的一直认可。
所以,我想,趁着这篇文章一起给大家说说清楚,同时也给我的小伙伴们一个提醒,能在职场初级就把握更高级的策略,迎来未来更好的发展。
首先,来思考这个问题,我们要从一个切入点,那就是
期待管理模型RSQC
。如果你是第一次看我的文章,那就在公众号后台输入:RSQC,可以看到这个模型的相关信息。这个模型极其重要,掌握了它可以让自己整个人都变得从容。
这个模型是对期待的管理,但凡和期待有关的都事情,都可以用这个模型管理。这个模型有四个关键要素,分别是:
范围、进度、质量、成本
,这四个要素之间就像一个串联在一起的架子,彼此关联。我们来理解一下,就拿范围来说吧,所谓的范围,就是做多少事情,比如范围增加,那就是要做的事情增多。如果范围增加,进度就会延长,或者质量会下降,或者成本会提升(只变化两个指标的情况下)。
由于得到他人的认可也是一种期待,所以,大家通常的方式(即便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基本都是在RSQ上做文章:
• R-范围
:我要多做点事情,这样老板就会很满意;
•
S-进度
:我要把事情做得快一点,这样老板就会很满意;
•
Q-质量
:我要把事情做得漂亮,这样老板就会很满意。
你看,
范围增加、进度缩短、质量提升,必然导致的结果是:成本大幅度增加
。啥意思,就是当你想要让老板满意,那就得变得很忙、很投入的。
这个段落看起来很复杂,因为我们在谈背后的逻辑,但是实际上理解起来并不复杂,甚至很简单。毕竟,
大家都是这么做的啊
!但是,大家越是这样,越说明这个策略只是平庸策略,是每个人都能想到的(甚至是毫无意识的状态下就能想到的),那么,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
如果用平庸的策略,我们怎么混职场呢?这根本就不符合“持续高效能”成长的逻辑啊,我们必须思考拥有超预期的策略!
如果想要理解超预期的策略,必须先理解一个概念:
加速度的加速度
。
为了把这个事情说清楚,我要先问你一个问题:“
如何在极端的时间内,快速和各领域的高手获得平等交流的机会和可能?
”
这个问题很重要,这个问题是我的导师问我的问题,我和几个朋友连续思考了很久才得到问题的答案。如果你可以的话,尽可能去思考,并尝试把内部逻辑想通,这个问题极其重要,如果能够想明白,自己的段位就会提升,至少,我就是这样的。
我思考的答案就是:
加速度的加速度
。建议你思考之后再往下看。否则,这次训练的机会又消失了。
来,我来解释啦!啥叫加速度呢?这是初中物理中的概念,加速度指的是单位时间内的速度变化。通常,加速度用字母a来表示,假设 a = 10米/s,那就说明,速度每秒钟会增加10米,大约的状态如下:
所以,假如说,你是一个老前辈,你每个月的成长速度是100米。恰好公司来了个小伙伴A,他的初始速度为0,但是加速度a是10米/月,也就是说:这个A将在10个月之后超于自己。如果你是A你会怎么想这件事?如果是我的话,我会觉得很恐怖的,很快就有人超越我了~
但是,这种情况也不是特别担心的,比如说,我的速度是100万米/秒,A的加速度是10米/秒,那我就不太担心呢。
那如果是加速度的加速度呢?也就是说,加速度还会不断增加会怎么样呢
?
再来看表:
你看,才只过了6个时序,整个速度就变成了原来的21倍,到第10个时序,速度就变成原来的55倍。
这就是加速度的加速度。它的本质是:
呈现出成长的速度,向他人呈现出一副未来可能的样子
。我在《
我投资小伙伴的三个原则
》中提到了,如果能够展现出未来的可能,说明这个人是价值洼地,特别值得投入。对于这样的后来者,任何行业的领袖必然愿意平等对话。
所以,我想告诉职场青年人,
一个真正的好老板,考虑的是增量,也就是你未来的可能性
。即便你现在水平一般,但是如果未来拥有暴涨的可能,那么,老板即便喜欢那种能做事、做事快、质量比较好的,但是他更喜欢前者。因为,
一个是利用存量,一个是利用增量
。
那关键问题就来了:
如何获得加速度的加速度
?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们的策略就出现了。这个问题不见得那么容易回答,所以,我先提供两个基本的假设:
• 边际成本一定要递减;
• 一定要有复利效应。
这两者如果不满足的话,就是有问题的。我们举个例子来看,比如说新人经常加班赶工做事情,很多时候就是把事情做完了,而没有去花时间思考做事情的方法。那么,你会发现,做完事情看似是取得了收益,但是下一次做事情,还要花同样的时间,这就说明边际成本没有变化;如果思考了做事的方法,下次做事情的效率就会提升,边际成本就会降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