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长江商学院
长江商学院是拥有独立法人资格的非赢利性教育机构。取势于中国经济之崛起,借助政府和李嘉诚基金会的大力支持,坚持教授治校的治理结构,经过十年发展,已培养出数以万计备受尊敬的商界领袖,并成功启动海外市场运营,致力于促进东西方双向交流,成为融贯中西、整合全球最佳资源的高端学习平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长江商学院

瑞·达利欧:一生仅见的全球崩溃?如何在周期废墟上重建理性

长江商学院  · 公众号  ·  · 2025-04-10 15:58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25年4月,全球关税博弈再掀波澜。美国激进的关税政策令全球股市经历剧烈震荡,并在全球供应链中引发冲击波, 更使电子、机械、消费品等行业的跨国贸易陷入“滞胀”风险。


近日,桥水基金创始人瑞·达利欧在社交媒体上指出,当前发生的远比关税重要得多——我们正经历一次“一生仅见”的全球货币、政治和地缘政治秩序的系统性崩溃。达利欧认为,推动当前局势变化的五大根本力量分别是:货币秩序的崩溃、政治秩序的动荡、地缘政治秩序的重塑、技术变革与自然灾害。


当关税壁垒替代市场规律,全球产业链的区域化重组如何平衡效率与成本?在全球化深度互联的今天,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最终将重塑怎样的世界经济版图?


今天的文章将以达利欧的最新洞见为棱镜,结合其《债务危机》等著作中的“债务周期”“权力转移”“均衡重构”三大底层逻辑,剖析当前世界秩序的裂变基因。对于投资者与决策者而言,理解“秩序重置周期”或许能在即将到来的动荡中,找到穿越周期的生存法则。

作者 | 梁明月

来源 | 梁明月


债务与货币——帝国黄昏的致命绞索


达利欧指出,当前货币秩序正在崩溃,源于债务水平的不可持续性。全球债务体系已达临界点:债务国 (如美国) 负债累累却仍在快速增加债务,而债权国 (如日本) 持有过多债务资产,同时经济依赖向债务国的出口。他表示:


"在一个去全球化的世界中,主要国家之间无法相互信任——一方担心供应链断裂,另一方担心债务偿付问题,这种大规模贸易和资本不平衡显然是不协调的。"


达利欧在《债务危机》中指出, 所有经济危机的本质都是债务危机。当一个经济体的债务规模超过收入增长时,市场会通过利率上升、信用评级下调等机制触发自我强化式的崩溃。


达利欧通过对历史上多个帝国兴衰的研究,指出当前世界正经历三大周期。 第一大周期就是债务/资本市场周期 ,具体是指经济体在经历长期的信贷扩张后,最终面临债务过高的问题,导致经济衰退和金融危机。


如果觉得债务周期一词比较抽象难以理解,不妨设想央行有一瓶兴奋剂,可以根据需要将其注入经济。当市场和经济增长下滑时,央行注入货币和信贷兴奋剂,从而提振市场和经济;当市场和经济过热时,央行减少或停止注入兴奋剂。


这些举措使货币、信贷、商品、服务和金融资产的数量与价格出现周期性涨跌。这些走势通常表现为短期债务周期和长期债务周期。短期债务周期起起落落,通常持续 8 年左右;长期债务周期则通常持续 50至75 年 (包括 6~10 个短期债务周期) 长期债务周期在人的一生中只出现一次,大多数人对其会毫无预料。因此其到来往往令人措手不及,让很多人遭受损失。


债务/资本市场周期主要会经历4个阶段:

信贷扩张:经济体通过增加信贷来刺激增长,资产价格上升,经济繁荣。

债务积累:随着信贷的不断扩张,债务水平逐渐上升,超过了收入增长的速度。

泡沫破裂:当债务水平达到不可持续的高度时,信贷紧缩,资产价格下跌,经济陷入衰退。

去杠杆化:经济体通过削减债务、重组和通货紧缩等方式来恢复平衡。


当前美国联邦债务占GDP比例已达123% (2024年数据) ,而美联储被迫维持4.5%-5%的高利率环境,导致偿债成本吞噬40%的财政收入。这一场景与书中分析的荷兰盾 (1720年代) 和英镑 (1940年代) 崩溃前夜惊人相似:


债务不可持续:美国新增债务速度 (6.5万亿美元/年) 远超GDP增速 (2.1%) ,形成“借新还旧”的死亡螺旋。


特权反噬:美元霸权让美国能向外转嫁通胀,但2023-2024年全球央行减持美债规模创纪录 (1.2万亿美元) ,暴露信用根基的松动。


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总结,达利欧提出了管理债务危机的工具组合:1.财政紧缩 (即减少支出) ;2.债务违约/重组;3.央行印钞,购买资产 (或提供担保) ;4.将资金和信贷从充足的领域转向不足的领域。核心是降低债务与收入之间的比率和偿债总额与用于偿债的现金流之间的比率。


秩序重构——从全球化到区块化


达利欧警告,政治秩序崩溃的第二大原因,是社会深层次的不平等——教育、机会、生产力、收入和财富水平的巨大差距。


达利欧还认为,国际地缘政治秩序也在瓦解,因为"一个主导大国 (美国) 制定规则、其他国家遵循的时代已经结束。"美国领导的多边合作世界秩序正被单边、"实力即规则"的方法所取代。在这个新的秩序中,单边主义和“国家优先”的原则正在抬头。 达利欧认为, 这种转变可能会引发贸易摩擦、地缘政治冲突,以及技术和军事领域的竞争。


当前的现象也正对应了达利欧提出的三大周期的另外两个—— 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外部秩序和冲突周期


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达利欧将国家内部的体制称为“内部秩序”,内部秩序的改变可能不会导致世界秩序的改变,只有当造成内部混乱和不稳定的力量与外部挑战交织在一起时,整个世界秩序才会改变。


所有的内部秩序都是由拥有财富和权力的某些群体管控的,他们以共生关系运作,从而维持现有秩序。当财富、权力斗争以良性竞争的形式出现,激发人们将精力用于生产性活动时,就会带来有效的内部秩序和繁荣时期;当这些精力被用于具有破坏性的内部斗争时,这就会造成内部混乱和困苦时期。


国家内部存在的制度或者说“秩序”规定人们之间应该如何相处。这些制度和人们在这些制度下的实际行为会产生相应的结果,这些因果关系决定了内部秩序,也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导致秩序时期和混乱时期交替出现。


内部周期同样具有六个阶段:(1)新秩序开始,新领导层巩固权力(2)资源配置体系与政府官僚机构建立和完善(3)出现和平与繁荣(4)支出和债务严重过度,贫富差距和政治分歧扩大(5)财政状况糟糕,冲突激烈(6)出现内战或者革命。


对照以上六个阶段,美国已经进入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第五阶段,财政状况糟糕且冲突激烈,但未来10年内进入第六阶段的可能性仅为30%,中国目前处于内部秩序和混乱周期第三阶段,即和平与繁荣时期。


外部秩序和混乱周期


与上文所提到的“内部秩序”相对应,瑞把国家之间的体制称为“外部秩序”。事实上,并非那么遥远之前,内部秩序和外部秩序还没有区别,因为国与国之间没有明确界定和相互认可的边界。因此,内部秩序与混乱之间的六个阶段也适用于国家之间。


二者的主要不同在于:国际关系更多地取决于原始实力的动态机制。这是因为所有管理体制都需要有效且议定的:(1)法律和立法能力,(2)执法能力(如警察),(3)裁决机制(如法官),(4)明确和具体的结果,从而确定罪行并依法执行(例如罚款和监禁)。在外部秩序中,这些规则要么不存在,要么对国际关系的指导不如对国内关系那么有效。


如果一个国家的权力超过国家共同体的权力,那么权力更大的国家将会制定国际秩序。例如,如果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的权力超过联合国,那么决定未来发展方向的就是美国、中国或其他国家,而不是联合国。因为权力胜过一切,旗鼓相当的各方极少会不经斗争就放弃财富和权力。当大国之间出现争端时,它们不会让律师向法官申诉。相反,它们互相威胁,要么达成协议,要么开始交战。国际秩序与其说是遵循国际法,不如说是丛林法则。


在繁荣时期,人们和国家更可能建立合作关系,在萧条时期则更可能发生争斗。 当现有大国相对于新兴大国走向衰落时,自然想要维持现状或现有规则,而新兴大国则想改变规则,使其符合不断变化的形势。


科技奇点——改写周期律的X因素


达利欧指出,另外两股强大力量也在重塑世界:自然灾害 (干旱、洪水和大流行病) 的破坏性日益增强;人工智能等技术变革将深刻影响生活各个方面,包括经济秩序、政治秩序和国际关系。


技术革命的划时代意义


达利欧 将人工智能视为“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工业革命” ,其影响远超印刷术和工业革命,原因在于AI直接作用于“所有思考过程”,重塑人类认知与决策逻辑。


人工智能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它能够显著提高生产力;另一方面,它可能加剧社会不平等。虽然人工智能能让各行各业效率暴增,但财富很可能集中在少数人手里。


达利欧警告说,未来五年世界将发生巨变,人工智能将深刻影响经济、医疗、社会等各个领域。


达利欧预测,未来3-5年将是AI变革的关键窗口期:2025年将显现初步颠覆效应,2026年加速扩散,至2030年全球约20%的工作岗位可能被替代,包括传统高技能职业 (如法律分析、金融建模) 。AI的影响具有“指数级扩散”特性,政策与社会适应需早于技术成熟度曲线。


达利欧将AI竞争定义为“国家级战争”,其胜负决定全球经济与军事主导权。他分析:美国在基础研究 (如大模型算法、量子计算) 占优,但中国凭借规模化应用能力 (如制造业嵌入廉价AI芯片、机器人普及) 和政策协同性 (政府主导的数据开放与产业整合) 形成差异化优势。


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也会带来经济与就业的冲击。AI短期内将加剧“供需失衡”——生产力提升创造的财富无法快速覆盖失业成本,导致财政赤字扩大与社会矛盾激化。例如,美国2025年预计支付超1万亿美元债务利息 (占财政收入的25%) ,而AI相关税收增长滞后。


AI创造的财富可能集中流向科技巨头与资本持有者,政府需通过超额利润税、全民基本收入 (UBI) 等机制实现再分配,否则将加剧社会分裂。


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又称天灾,存在多种形式,例如流行病、洪水和干旱。史上的天灾 (如干旱、洪水、疾病) 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纵观历史,天灾对国家的福祉及其演变过程的影响甚至超过战争和经济萧条。


自古以来,旱灾、洪灾、流行病及其他严重的自然和生物灾害给人类造成巨大伤亡,比人类给自身造成的伤亡更严重,导致无数人死亡、经济崩溃,并加速了许多帝国和王朝的衰落。

在1350年左右,黑死病夺去了0.75 亿~2亿人的生命。在20世纪,天花夺去了3亿多人的生命,这是战争身亡人数的两倍多。干旱和洪水往往也会造成大范围的饥荒和死亡。这些灾难往往突如其来,难以预料。


瑞·达利欧在从事这些研究的过程中,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了,这是我们一生中从未发生过但历史上却曾多次发生的大事件。因此,在研究世界进化的过程中,自然界中的异常现象 (如疾病、饥荒和洪水) 也是值得考虑的可能因素。无论如何衡量,与最严重的经济萧条和战争相比,这些罕见的异常天灾的影响力甚至更大。天灾 (如干旱、洪水和大流行病) 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各不相同,不过随着人类适应力的增强,这种天灾带来的痛苦通常会减轻。


在周期的废墟上重建理性


达利欧的框架揭示了一个冰冷现实:没有人能对抗大周期,但所有人都能学会与周期共舞。当美元霸权褪色、AI撕裂就业市场、气候难民潮涌动时,真正的赢家需要具备几点能力。

了解所有的可能性,考虑最坏的情况,然后想办法消除无法忍受的情况。首先要确定和消除无法忍受的最坏情况,这是因为,在生活或市场的博弈中, 最重要的是不要被淘汰出局。

分散风险。除了确保我考虑到了所有能想到的最坏情况,我还试图通过有效分散风险,为我想不到的地方做准备。基本上,如果我有一些颇具吸引力又互不关联的下注机会,我就可以在完全不影响收益的情况下把风险降低   80%。虽然这听起来像是一种投资策略, 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古老而完善的良好生活策略,我也将它应用于投资。中国有一个成语“狡兔三窟" ' 意思是万一一个地方变得危险, 还有其他地方可以去。这一原则在艰难时日救了很多人的命, 也是我最重要的原则之一。

首先考虑延迟满足而不是当下满足,这样你将来会过得更好。

与最聪朋的人反复沟通。我紧跟我能找到的最聪明的人,这样我就能测试我的想法,并向他们学习。


正如达利欧所言: “历史是周期往复的,但人性永远追求上升”。 在这个旧秩序崩解、新规则萌发的时代,唯有理解周期、敬畏趋势、拥抱变化,方能穿越迷雾,抵达下一个繁荣的彼岸。

《债务危机》

作    者:[美] 瑞·达利欧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9年3月

文中图片来自图虫创意,转载需获授权。


end

长江读书福利


面对全球变化,你认为应该采取哪些行动?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分享。截止到4月14日18:00,获赞数最多的两位小伙伴,将获赠《债务危机》这本书。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