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中说,“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苏洵在十九岁时与望族程家的女儿成婚,人说“成家立业”,可他这家成了,业却没有立,多次考进士没中的他转而想做一个独立自由的学者、思想家。他读遍《诗经》、《楚辞》、《孟子》,韩愈、司马迁、班固等人的作品,越读越觉明朗通透。欧阳修说,苏洵积累得极其深厚,所以文章很扎实,下笔千言、纵横捭阖、思路开合,极其真诚。
后来,他48岁时带着苏轼、苏辙来到京城,京城的少年们全都学习这一介布衣的文章,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大家风格。
他在闭门读书之时,也担任了苏氏兄弟老师的角色。苏洵因为自己少年不学,觉得悔恨,就在苏轼、苏辙很小的时候开始培养他们。
苏洵采用“感化”教育,用言语和行动引发两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两个孩子在打闹时,他就在一旁偷偷地看书,笑从双眼生,孩子好奇他在读什么,他却把书藏起来。于是孩子就在父亲不在家时偷偷地看,成为了一种乐趣,这“引君入瓮”的办法实在是妙,比逼着他们学习效果要好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