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年报
服务大都市最活跃的人群,江湖人送外号“青春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青年报

因为一个“谎言”,诞生了一场史无前例的艺术大秀

青年报  · 公众号  ·  · 2025-01-02 17:17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小芳”是一个温情的谎言

这是青年艺术家胡尹萍

以编织“做局”

让自己的母亲

让小镇阿姨们

多一个选择

也能置身于更大的世界


胡尹萍是一位 来自于四川小镇的青年艺术家。 她从自己母亲 所代表的“小镇阿姨”们身上, 挖掘出了无限大的创造可能。 从编织帽子入手,让她们日常的老手艺有了全新的价值。 而她在其中, 探寻的是真实生活 与公共艺术之间的联结。


胡尹萍出生的小镇上,女人们都会织一种叫作“婆婆帽”的毛线帽,胡尹萍的母亲尹三姐也是其中之一。每年,收购商都会来收购。 有一年,胡尹萍回老家,发现母亲织了两麻袋这样的帽子,收购一顶,手工费是两元钱,1000元就能收购母亲一年的时间,“我问她怎么织这么多帽子?她说‘打发时间’。”看上去似乎就是种别无选择的选择。不仅尹三姐这样,整个小镇的妇女都一样。“我当时觉得她的时间都被廉价收割掉了。”胡尹萍说,她不想让母亲这样。



四川小镇上在一起织毛线的阿姨们


回到北京,她找了一个朋友化名为“小芳”, 让她替自己收购母亲的毛线帽,还给这位朋友定义了一个身份——法国公司帽子收购驻中国区的CEO。通过这个所谓的虚拟角色,胡尹萍让“小芳”收购母亲和其他人的编织品。一段时间后,她又让“小芳”去把阿姨们都组织起来,一起参加编织。


自此,尹三姐与

和她一样的“小镇阿姨”们的生活

开始发生了各式各样的改变


因为需要通过“小芳”和国际公司沟通

尹三姐必须学会使用智能手机

成为了镇上

最早会上网、用微信、网上银行的妇女


尹三姐与“小芳”的初次对话


因为织制很容易消耗眼睛

胡尹萍买了很多绿色毛线

让母亲进行织制

织出了一堆绿色帽子


编织的绿帽子


很多人会嘲笑她,因为大家对“绿帽子”有顾忌。 于是,胡尹萍将绿帽子送到了爱尔兰。爱尔兰有一个节日叫“St.Patrick’s Day”,人们都会戴着绿帽子进行狂欢。阿姨们织的绿色毛线帽子成为了狂欢日街头上的一道风景。“我们把这些图片返还到四川,给这些阿姨们看一下,让她们知道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绿帽子的含义不一样。”



之后又告诉她们,要做一顶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大的绿色帽子,让所有阿姨都参与进来。自此,整个小镇都对“绿帽子”这件事“祛敏”了。



这个世界,是如此的多元

人到什么时候,都能有很多种选择

一件事做到极致,就可能成为艺术

……

小镇阿姨们模模糊糊地

有了这些意识


她们编织出的帽子

也走出了国门

去到了世界各地展出、亮相

本来闲着的或是廉价被收购的时间

发挥出了更大的价值


编织帽子在法国展出


“很多人想买这些帽子作为收藏

但我不想出售。”胡尹萍说

她说

自己只想做一个浇水的人

看这些种子能长出什么样的“小苗”


有意思的是

这些来自小镇的阿姨们的创造力

甚至让做艺术的她都感到吃惊


2016年尹三姐织的所有帽子


胡尹萍和朋友

在四川租了一个小仓库

里面有1000多种毛线

阿姨们可以来这里

自由领取喜欢的毛线

带回家去编织

她也会以“小芳”的名义

去给阿姨们开设一些命题



四川是盆地

很多人没有见过大海

胡尹萍尝试让阿姨们

试着去想象海边的生活

从开始的不好意思

到后来

阿姨们织出了

各种各样漂亮的 毛线比基尼泳衣



因为都是女性

她又设置了一个

“安全感”的命题

让阿姨们想象如果遇到坏人

如何保护自己和家人不受到伤害

于是有了安全感系列


有的阿姨织了狗

农村里看家护院的必须



很多阿姨也模仿织制了

自己家的防盗门



有的阿姨说来坏人了就把他骂走

她把这段骂人的“脏话冲击波”

一个字一个字织了出来

不会的字就用拼音



有的阿姨编织了灯罩

因为觉得

“有光,坏人就不会来了”



一位开猪肉铺的阿姨

顺手拿起肥肠说

用肥肠砸死坏人

“开始阿姨只想织一段肥肠

最后自信爆棚地做出了整个肉铺”


阿姨编织的猪肉铺在上海明当代美术馆展出


她们甚至编织出了

心目中的“联合国”旗帜

在她们心目中

“联合国”就是每个人的家


这一面面旗帜就组成了联合国


胡尹萍发现

这些阿姨们特别喜欢集体织制

她也会让她们多一些公共参与

比如与苏州当代美术馆一起合作

编织大师名画系列


阿姨们和她们编织的名画系列


“‘小芳’虽然不能在物质上

给予阿姨们太大的帮助

但能给阿姨们

提供一个精神上的支点。”

这是胡尹萍坚持开展

“小芳”这一艺术实践的目的

让“小芳”能够存在至今的

是这些曾经被忽略了的

一代人的创造力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阿姨们的作品


“在我看来,艺术不只是拍卖行里面的昂贵作品,也不是一个纯粹物质性的结果,艺术是美学,是思考,也是解放。” 胡尹萍说。 这么多年,“小芳”整个项目是亏钱的,但 胡尹萍 能感觉到这个项目给自己带来的滋养。“她拓宽了我的观察。她们的处境,她们的遭遇,她们在时代里的关系,都融合在了这个作品里面。”


或许给每个人带来的改变是有限的,但当生活中的支点变多了,无形之中就能将这些小镇的人们带到一个更开阔的地带。 “小镇太封闭了,生活范围太狭窄,她们需要被打开一点。”胡尹萍说,或许在未来,“小芳”也会变成一个更开阔的项目,在这其中去探讨更多生活与艺术的可能性。“可能不止于四川的阿姨,甚至还会有非洲的阿姨,各个国家的阿姨,来一起参与。”



胡尹萍,当代艺术家。1983年生于四川,现工作生活于北京。毕业于中央美院雕塑系。2017年获中国青年艺术大奖。至今已在北京、上海、威尼斯、巴黎、纽约等地举办过8次个人展览、参与20多个国内外重要群展。她的创作不局限于雕塑本体的物质性,她更多的是让生活环境和际遇成为她作品的土壤。她将其艺术创作定义为介于“事情”与“作品”间的状态,她的艺术实践与真实生活有着深刻连结,通常是持续一段时间或者一直持续。




文字: 青年报·青春上海记者 刘晶晶

图片:喜欢上海为你SEAHi、一席、明当代美术馆、HUXIAOFANG胡小芳,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编辑:粟瑶

审稿:王东


往期精彩


中途离职还有年终奖吗?法院是这么判的

早·知道 | 大规模伤亡!美国一汽车冲撞人群!最新消息

“宇宙级”新年祝福,来了!多地绝美日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