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
“知识的价值在于分享”,一直是康石石个人信奉的一句话,也是指引康石石个人实践的一句话。
特此为中国艺术留学生开放
周三“艺术留学知识共享”栏目
,
每周三将邀请一位艺术&设计领域业内人士或海外艺术留学生进行个人分享,
集合大家的艺术设计认知与艺术留学经验,为艺术留学生&预备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信息交流机会。
分享你的艺术留学体验,请联系文末二维码
本期分享人:4130
汉艺国际教育 19届学员
RCA x ICL IDE MA/MSc 在读
之前来过几次英国,这次来的体会格外深刻。飞机上大概有三四十个中国留学生,大家拉了个小群,飞机延误啥的也发生了一些团结起来据理力争的小插曲,但总归都是安全到达,还获得了1200的赔偿金,总体也还好了哈哈。
01
已到英国,都挺好
落地伦敦以后其实就“自由”了,只是自己在家隔离14天,期间第2、8天自己做个检测,有关部门时不时给你打个电话,核对身份后问你在不在家,其余就和正常生活别无二致了。
到达那天
据我观察,伦敦公共交通上所有人包括外国人也都是戴着口罩的,算是比较注意。
其他的商场饭馆儿之类都是正常开,只是有些地方会限流,或者仅限坐在户外吃这样。
这几天我去转了转V&A、海德公园,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心思在逐渐放飞哈哈,相比在国内上网课时踏实的潜心向学,过来后是按捺不住想出来转的,毕竟城市本身也是一座学校,
等我把我的小轮车装好了的吧,以后多拓展一下活动半径~
V&A晃悠晃悠
学校的话,帝国理工的dyson楼已经开了,我们拿卡
可以
随意进出。
RCA那边因为我刚过来还没拿到学生卡,所以等拿到了应该也可以尝试一下预约入校。
据说下周应该就会有一半课程恢复线下教学了,很是期待!
(小组作业终于可以更加顺畅了哈哈
去转学校
目前这点经历吧,还让我做了个项目(一个为期6周的个人项目):
那时候因为准备飞英国,就手头乱七八糟各种文件要处理;再加上IDE作为两个院校合作的项目,我们的邮箱、课表都是双份,用的还不是一个系统,来回串来串去也是很麻烦。
就是这个项目
就觉得电脑屏幕和手里的这沓纸中间的倒腾,差了点儿令人舒适的东西。
人是一个三维动物,但是屏幕很平面,甚至它二维了很久,布局之类也并没有什么改变。
总之我就觉得这个东西吧,它不够妙。
好像很多操作都被困在了屏幕上,所以我想把屏幕扩展到真实世界中来,初步做了这么个项目,没准儿以后再继续延展吧,看看情况~
02
IDE的传统:分数?We don't care
因为IDE是皇艺和帝国理工大学合办的,
第一年我们上的主要都是帝国理工(IC)这边的课,皇艺的老师会时不时过来给反馈。
V&A
形成鲜明对比的就是,IC这边特别特别落地,会要求你的项目是在市场上有价值的;皇艺就比较玄学。IDE这个专业的课程
看重的其实是你怎么去讲(pitching)你的项目,如何把
语境(
context
)
、
场
景
(
scenario
)
、验证一定要有真实用户
(
validation
)等等
用逻辑串联起来,
相比之下,做出来的东西如何反而好像并没那么重要。
加上IDE里学生、老师们的背景都各不相同,你做的东西或许这个老师不太中意,但另一位就很能get到你的点,
所以在这样众口难调的背景下,分数代表的也只是某一特定领域的标准,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分辨出自己真正想做的东西。
所以"we don't care"也逐渐算是IDE的一个传统了:
大家都各有所长,所以并不太会被分数所限制。
(哦对,有一个共识是IC的老师们好像不太喜欢思辨设计,善意提醒过,哈哈
让做个椅子 我做的 3E Chair 项目部分 右滑查看更多
整体来说有点像创业孵化器的感觉:我们进来以后,
IDE
教给我们一些技巧,让我们学着去讲好自己项目,把项目做得更全面多样,好去拿到投资。平常上课presentation的时候,下面坐着的IDE老师就相当于是投资人的角色。
另外讲究的一点就是,我们做的东西,是面对不久后的将来。所以不能太现在,也不能太未来。
所以其实像我们自己的项目,如果你做的足够好的话,是可以直接拿去拉投资的程度。
逮空儿放松
像IDE的一些学长,有很多就是用了当时在学校做的项目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拿了几千万几个亿的投资的都有。
比如一个
类似于游戏控制器的
拳击外设项目“quell
”
,现在第一轮天使轮就已经拿了几百万镑的投资了,总部就在海德公园边儿上。
Quell 图源:indiegogo.com
包括那个Gravity sketch VR建模软件,算是现在业内比较顶尖的了,也是IDE的学长搞的。(瑞思拜!
之前有个搞情感化设计的皇艺Phd来给我们讲课,他就是
带着我们以角色扮演的形式来讨论人机交互的事情。但并不是扮演human,而是object。
先了解了一些诺曼啊心智模型之类的后,给我们一个小主题,大概20分钟的时间吧,去小组讨论出一个故事/问题,分析一个产品。
比如apple watch里面有很多传感器,那我们就要用现有的组件,去做一个功能。
然后我们每个人去扮演各个组件,在这个功能实现的时候,各部分之间是如何沟通的。哈哈哈哈哈。
就演起来真的很尬,但是也真的很好笑,贼有意思哈哈哈。
另外,就设计行业来说,皇艺的资源的确很好。
就像之前我们有IDEO的讲座,主讲导师都会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以这样的方式去继续接触的话,获得机会总是比海投来的要稳一些。
而且学校时不时会搞线上展,也是一个曝光的好机会。
像我们专业就有一个网站可以上传自己的作品,
以前可能觉得是自娱自乐,但最近班里的一个韩国同学,他的作品我感觉大概就是从这里开始曝光的,
被各大设计杂志社交媒体转发得可以说是风生水起。就感觉到,
噢原来的确业内还是挺多人会来关注皇艺/IDE这些学生作品网站的,也算是资源平台的一种吧。
如果有想来IDE的同学,可以给大家翻译一下,IDE = I Do Everything。
你的同学什么背景都有,氛围很Open,
而且甚至可以说你的跨专业背景,在这里发挥特长会很吃香。
因为IDE是一个大家相互碰撞idea的环境,你有与众不同的竞争力,也会给大家带来不一样的灵感。
另外就是很多毕业回来分享经验的学长姐们经常说的一点:享受过程。
和别的专业不一样,IDE并不会往外“踢人”,所以
不必迎合老师,也不用care分数,
只要能愿意走出自己的舒适圈、去尝试新的东西,找到自己的基石,用心去做自己想做的,就是最珍贵的收获了。
最后,IDE这个专业本身的强度还是挺高的,加上同学里也有卷得飞起的时间管理大师,压力也是有一些。
所以,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保持清醒,
知道自己在干什么,而后想要什么。
如果你还有更多
作品集
&
艺术留学
&
保研
相关疑问,欢迎通过以下方式联系
康石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