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美留学生观察
中国最大的独立留学新媒体,集杂志、网站、app于一身的国际教育新媒体平台。讲述留学生自己的故事,分享有趣而真实的留学生活,发布客观真实的留学资讯,中立、真实、有味道!官方网站:www.CollegeDaily.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7-1 ·  11 小时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7-1 ·  11 小时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马斯克派6个00后“血洗”联邦政府,一夜开除 ... ·  昨天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瓜吃多了口渴喝茶,60元和 6000 ... ·  2 天前  
北美留学生观察  ·  突发!大S确认已去世!家属已证实,死于流感 ·  4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2-2 ·  5 天前  
移民(微博搜索)  ·  移民(微博搜索)-20250202-2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美留学生观察

英国顶级私立高中开局,十年后,他们拥有怎样的人生?

北美留学生观察  · 公众号  · 留学  · 2024-11-24 20:22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香港名校学生的就读体验以及国内外对于留学现状的解读,详细讲述了学生及家长所面临的挑战与困惑。涉及英式贵族教育在中国精英阶层的认可度较高的话题。提到学生们面临的不同困境,包括社交问题、学业压力以及就业问题等。文章还提到了留学困境和学生将困难转化为机会的不同处理方式。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英国顶私教育在中国的认可度和影响力

英式贵族教育在中国精英阶层中认可度较高,许多中国学生选择就读英国顶私学校。这些学校提供高质量的教育资源和培养机会,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适应异国文化和社交压力等。

关键观点2: 学生留学过程中的困境与挑战

留学生在异国他乡面临着诸多困境和挑战,如社交障碍、文化差异、心理压力等。有些学生通过努力适应并克服困难,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有些学生则面临着较大的困难,需要寻求帮助和支持。

关键观点3: 不同学生的不同处理方式

面对留学困境,学生们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方式。有些学生通过积极融入新环境、努力学习来克服困难;而有些学生则通过创业或寻找人脉资源来解决问题。不同处理方式反映了学生们的不同性格和经历,也影响了他们的未来发展。


正文

来源 | 领优国际Linked U
ID | Linkiedu
作者 | 熊靓

今年开学季,港姐李嘉欣送儿子去英国顶私一度成为热议话题。作为前船王的孙子,许建彤和自己的父亲一样,就读的是英国惠灵顿公学,将接受英式贵族教育。 读英国顶私在湾区富豪中仿佛是一种传承,一代又一代,前赴后继着。

这十年来,中国大陆地区也出现了英国顶私热潮——国民影帝陈道明的女儿13岁就前往英国留学;汪峰的女儿汪曼熙一直在英国读书;央视主持人白岩松的儿子白清扬,从英国顶私毕业后便进入伦敦国王学院;李湘的女儿进入了英国公主就读的博奈顿。

除了明星名人之外,英式贵族教育在中国的精英阶层和富裕阶层认可度非常高。作为曾经帮助过上百位孩子申请英国顶私的专家,Sarah博士在十年里经手的很多学生都进入了名校,成为了前途光明的人。

但Sarah却认为,部分孩子的成功不能代表来英国读顶私的孩子一定会一帆风顺,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对英国贵族教育水土不服,她也遇到了很多在就业和生活上存在巨大困境的孩子。

十年过去了,就让我们跟着Sarah——一位毕业于英国牛津大学的教育学博士、一直在英国从事教育研究工作的专家, 一起看看十年后那些读过顶私的孩子,到底过得怎么样?


根据《2024年ISC英国年度私立学校报告》数据显示:ISC院校非英国地区的学生中,中国大陆地区学生人数较前两年有所上涨,为10375人,中国大陆依然是英国私校的第一大留学生来源地区。

一方面,这么多学生涌入英国私校,Sarah认为,这让英国政府和校方非常高兴, 中国学生强大的经济实力不仅能够带来学费和生活消费方面的收入,还能够促进房地产投资;

但是另一方面,与留学生的沟通也一直是令校方比较头疼的难题,教育间的冲突也随时会爆发。

Sarah说这种教育冲突下的「阵痛感」对于留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终身的影响,或是有不可磨灭的伤害,或是在逆境中收获蜕变与成长。


今年夏天,Sarah回国探亲时见到了十年前的学生William,他曾经在Sarah的辅导下进入了哈罗公学(Harrow School),又在即将进行大学申请时选择了退学。

William是成都人,今年24岁,目前正在辅助老爸管理餐饮公司。他老爸今年50岁,房地产投资起家,在西南地区拥有几十家住宿型酒店和快餐店。

老爸正值冲事业的年龄,两年前William从香港城市大学读完商科回到成都后,就给他当起了助理——老爸出国,他负责订机票和酒店;老爸开会,他给参会人发会议通知;老爸聚会,他安排特色餐饮、为客户服务……

他告诉Sarah,自己挺适合现在的工作,凡是老爸提出的服务型要求,他都能安排得非常得体,老爸和公司的股东对他都特别满意。 William细想过,这些都是在哈罗公学遭受过社交方面的挫折后,慢慢练就的体谅人的能力。

说到为什么从哈罗公学退学,William认为归根结底就是他这只“土鸡”融不进贵族的圈子,但一开始还是强行去融入,最后搞得没朋友,只能换一个环境重新开始。

William是14岁到16岁期间在哈罗公学就读的,学习成绩一直都能跟得上,但最大的问题是他实在交不到朋友——

想和中国留学生一起玩,他们都称有自己的圈子,不带他玩。 William说:“原因其实我心里很明白,就是他们认为我是暴发户家的孩子。我偷听过他们的聊天,他们会认为自己比我更高一等,像我这种做房地产餐饮家庭的孩子是顶私学校的最底层,也是最没有文化底蕴的群体,跟我玩拉低了他们的档次 。”

想和英国学生一起玩,William更是完全无法加入。 Sarah知道William非常努力,为了和本地学生社交,常常自己躲在房间里恶补英国文学。他把简·奥斯汀的小说看了一遍又一遍,把雪莱的《西风颂》背得滚瓜烂熟。


但是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 William说,他的积极让本地同学感到了害怕。这种不能融却非要融的状态是具有侵入感的。

或许这就是人以群分,他跟其他人根本就不是一个阶层的,深层次的内容根本聊不下去。石油大亨的孩子都在谈经济、各国王室的孩子都在聊天下,这是William想补都补不上的,时间一长同学们见到他就想躲着走。现在想想,William也能理解他们对他的排斥了。


有人把留学困境织成了网,困住了自己;也有人把困难变成了生意,逆袭成功。

Sarah的另一个学生Lydia也曾差点从顶私退学,她今年25岁,目前在伦敦经营着一家Party公司。

她和William是同一天抵达英国的,Sarah刚见到Lydia时就觉得这个女孩有些特立独行。她现在公司的业务就是接受客户的委托,进行各种类型的Party策划。

从三年前开张到现在,从皇室传统风格婚礼到海岛私人生日宴,Lydia几乎把整个行业顶尖的Party都“玩”了一遍,公司的年收入已经达到了百万英镑。


而见证Lydia 创业过程的Sarah也对她的很多认知感到相当佩服。Sarah介绍说,从伦敦艺术大学时尚专业毕业之后,Lydia 就留在了英国。

回想她刚来这里时,是个天天因为想家而哭鼻子的可怜娃,但万万没想到,最后却能够把留学生最怕的社交做成一门生意,并且还是很多创业的留学生中非常善于借用人脉的一个。

Lydia 直言,她的创业主要还是靠在英国顶私的同学关系才逐渐发展起来并走向成功的。 几乎所有她的同学都有举办各种Party的需求,现在根本不愁客户,同学圈就够支撑她的收入了。

而Lydia现在的合伙人是一位来自巴西的知名家族的后代,也是她在顶私女校的舍友,还是她的全资投资人,她们在高中时期就开始一起策划这次创业。

她说:“把同学当资源,这是我爸教我的。我爸为了拓展资源,读了好几个MBA,他现在也成为了管理着好几十亿的投资人。我爸总说,有困难就是有商机。

我刚开始读女校的时候,没有朋友,学习成绩也一般,更没有能够出口成章的才华,也无法向同学展示自己显赫的家庭资源。

当时我是很孤独的,成天和我现在的合伙人一起在校园里瞎溜达。有一天我们都快郁闷到崩溃了,很想表达自己的孤独,就在校园里策划了一场发泄Party,就是类似于摔东西的活动。整个活动下来,我们售卖了门票和周边小玩具,居然获得了五百英镑的营业额。


这次的活动之后,我发现了自己张罗事情的天赋和时尚创造力,就开始关注活动策划行业,大学也深入学习了时尚专业的知识,这都是水到渠成。”

Sarah现在也成为了Lydia的客户,她认为现在的Lydia也是她学习的对象,在她的身上,Sarah学到了要如何经营人脉。

Sarah表示,从传统意义上说,留学就是专注于分数,而Lydia却对把人脉变成商业充满了兴趣,她相信这也是Lydia父母对于她的教育期待之一。

英国顶私本身就充满着丰富的人脉资源,有些学生可能没有看到,即便是看到了也没办法用上。但是Lydia一直认为只要敢实践,做出好产品就能把同学资源盘活,而实践也证明了她是对的。


“十个读顶私的学生就有六个抑郁”, 在Sarah十年前刚开始指导留学生时,她就发现了这个问题。后来随着家长们对情绪问题更在意了,慢慢抑郁的比例也降低了。

提起抑郁对于学业的影响,Sarah说,每一个得了抑郁的孩子都让她倍感揪心。在她的学生中,有一个叫乔克的北京小伙儿,就让她感到十分遗憾。从英国顶私毕业后,他在爱丁堡大学读了一年,后来就因为抑郁症严重回国治病而未能完成学业。

十年前,Sarah刚认识乔克的时候,他乐观开朗,成绩优异,从北京顶私考英国顶私时,第一次就考上了一所顶尖男校,这所学校每年大约有20%左右的毕业生入读牛剑,其他大部分学生几乎也都能进入G5、罗素大学集团等英国知名大学,乔克最后也不负众望从顶私考入了爱丁堡大学。


但是去年联系乔克时,Sarah说他现在基本上还是处于一旦压力过大,就有自杀倾向的状态。

大夫的诊断表示,乔克患上抑郁症的主要原因就是在学校里长期遭受霸凌,即便是霸凌者停止了霸凌行为、即便乔克表面上装作不在意霸凌行为,但是霸凌对人的精神已然造城了很深的伤害。 读大学之后由于学业压力加大,或者说乔克已经到了承受的边缘,病情就爆发了。

回到北京后,乔克不想混日子,就提出来去学点什么。乔克妈妈说,乔克回国之后还参加过一次高考,考得不错,达到了北京的一本线,但是却不敢让他去读,大夫也不建议他去读,担心他扛不过军训就又要发病了。

乔克便选了一所北京的高职,去学了园艺种植,也就是养花养菜。高职考试轻松,老师也宽容,直到毕业,乔克的病情都还算平稳。

对于乔克的前途,他的妈妈也非常惋惜。能够读到顶私的苗子就这么耽误了,感觉平庸过一生实在可惜。她现在也在尝试提出让乔克继续提升学历,哪怕去英国读一个“水硕”,也比高职毕业听上去好一些。

对于乔克的未来,Sarah没法给出答案,但是她一直牵挂着这个在顶私受过伤害的案例,所以一直保持着对学生在就读期间是否遭遇霸凌和不公这一议题的关注和调查工作,并且她和团队每个星期都会给家长群发邮件,提醒他们关注孩子的精神健康。


而Sarah做的最多的就是和校方沟通,她认为在英国顶私对于霸凌应该零容忍,由于不可能24小时监控,很多霸凌都在发生着,且无法彻底解决。

Sarah表示,她现在也倍感吃力,无论是校方、家长还是她这种专业顾问,单靠一对一解决问题,根本就忙不过来。 她每次处理完一起霸凌事件,都会祈祷人间自此无霸凌,但是每次都无法如愿,她还是得不断奔走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