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暂得艺术馆
暂得艺术馆是一家专业的文化艺术品经营展示机构,其宗旨是搭建中国古代艺术品与艺术爱好者的沟通桥梁,呈现中国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以此来推动艺术品交流的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教育报  ·  今天21时53分,一起看月亮!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暂得艺术馆

回眸2019流失文物返还:“神奇的一年”

暂得艺术馆  · 公众号  ·  · 2020-01-06 10:16

正文

回眸2019。翻看300多篇文物事业发展日历,“归来”无疑是其中亮眼的关键词——

2月,美国返还361件(套)中国流失文物艺术品;

4月,意大利返还中国700余件文物艺术品亮相国博;

8月,流失日本的曾伯克父青铜组器被跨海追索回国;

11月,圆明园马首铜像昂首返京……



“这是神奇的一年,我们心想事成。”谈及流失文物追索返还工作,一位文物工作者向记者发出这样的感叹。

仿佛是要为这“神奇的一年”画上圆满句号,一批郑振铎先生写于60多年前的信札近日从香港回到北京,入藏国家图书馆。一张张泛黄的信札,见证这位新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的主要奠基人与一群有识之士共同书写的传奇篇章。

由清末至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山河破碎、局势动荡,大量国宝珍玩南流至香港。新中国成立后,为避免国家永失珍宝,在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自关心下,郑振铎等老一辈文物工作者深思熟虑,通过建立“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等方式,在国计维艰之时仍为国家追回“二希”等大批珍贵文物。



入藏国家图书馆的这批信札,便有一部分是郑振铎写给“香港秘密收购文物小组”成员徐伯郊的。昔日为家国追索文化瑰宝殚精竭虑、四处奔走的佐证,如今在后辈们努力之下回到北京。

“凡是国宝,都要争取”。翻阅这些写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书信,通信人对民族文化瑰宝的珍爱、对家国人民的忠诚令人动容;这些至今依旧清晰的字句,如同镜鉴,清晰映照出人民共和国走过的风雨历程。

70载时光流转,沧海桑田巨变多——

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发出追索流失文物的声音,不必再小心翼翼提示同伴“惟必须十分的机密,十分的小心慎重,以免有坏人钻空子”;流失文物追索工作,从仅靠部分有识之士携手勉力,变成由各部门合力联动乃至全社会众志成城;在世界的舞台上,中国文物工作者从孤立无援,到积极扩大文物返还“朋友圈”、展现文明古国的历史担当……

70载芳华璀璨,历久弥新恒久远——

那是几代敦煌人的“莫高精神”:大漠深处扎根,千年洞窟中孜孜以求,终让承载“吾国学术之伤心史”的敦煌,成为今日焕发光彩的文化遗产;

那是几代故宫人的矢志不渝:战火中舍命护宝“南迁”,几十年如一日甘坐“冷宫”修文物,大胆创新之中让故宫文化“飞入寻常百姓家”;

那是几代“追宝人”的赤诚初心:从新中国成立之初因缺钱“锱铢必较”,到如今文物追索返还机构因缺人“捉襟见肘”,面对不同艰难,却同样秉持“越有困难,越能增加考验的机会,越可增强信心也”的信念,新时代“追宝人”执着不悔地续写着传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