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超市周刊》秉承服务于连锁业的宗旨,在关注连锁业趋势走向、报道业内新闻热点焦点、传播先进经营理念、介绍实用管理方法与技术、提升现代商业文明、促进商品供需双方合作等方面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与实践,并成为国内连锁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权威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名城网事  ·  下雪!下雪!淮安刚发布新消息 ·  2 天前  
笔吧评测室  ·  零刻 SER8 Pro 迷你 PC ... ·  2 天前  
苍梧晚报  ·  降温+雨雪,气象部门最新发布! ·  2 天前  
度房苏州  ·  马上,这座跨区大桥要重建! ·  6 天前  
苏州新闻  ·  雪来了!江苏最新预测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龙商网超市周刊

专访SPAR中国总经理谢夫林:卖场里绝不能卖我们自己都不想买的东西

龙商网超市周刊  · 公众号  ·  · 2019-01-15 06:30

正文


作者:高建成 赖章平

本文3916字左右,阅读约需11分钟


好、不好、好吃、喜欢、20……


说着带有口音的中文,更突显了法国人谢夫林的风趣幽默。在中国生活了23年的谢夫林,是个中国通,对中国历史文化颇有研究。工作之余,他总喜欢到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去看看。


2018年12月17日,在SPAR上海总部办公室,龙商网&超市周刊与SPAR中国总经理谢夫林就中国零售业的现状、SPAR在中国的发展等话题进行了交流。


据悉,总部位于荷兰、成立于1932年的SPAR是全球最大的自愿连锁组织和食品分销企业。2004年进入中国以来,SPAR一直致力于为中国本土中小零售企业的发展提供服务。目前,SPAR中国旗下共有414家门店,成员企业之间实现商品及设备的联采。



摒弃浮躁  回归零售本质


龙商网&超市周刊: 在越来越复杂的零售形势下,零售业应该怎样去发展?


谢夫林: 零售业要发展就要打造品牌和提高生产力,以此增加零售商在供应商面前的谈判筹码。还有就是实现自有品牌的协力联采,提高超市盈利能力。


SPAR这棵树要长期存活下去的核心,就是成员企业要实现盈利和利润增长。


也就是说,“通过商品采购及议价提升盈利能力”可以看作是土壤、基石;“改善物流运营、服务顾客”就是生产力,生产力就好比是水,没有水和土壤,树难以存活。而品牌就像阳光,没有阳光、空气,树也会死,故缺一不可。这也是中小零售商一起联手合作与大型零售集团竞争的一种方式。


在当前中国零售市场总销售额中,区域优秀零售企业占比为80%,线上零售企业占比是7.5%,大型零售企业为5%,较大型零售企业也为5%。而现在大型零售集团线上的经营成本非常高。


龙商网&超市周刊: 非常认同您的观点。中国国土面积与欧洲相当,所以零售业会呈现出贴近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像永辉、华润这种全国性的大型零售商的物流成本是非常高的。


谢夫林: 所以,我们应该停止关注那些大的零售集团,而去关注小的企业。SPAR的目标就是要帮助这些独立、小型的零售商存活下来并得到发展。我们要留意线上零售,但不要把线上当成是威胁线下发展的唯一因素,企业发展不好因素有很多。


我的梦想就是在中国帮助本土零售企业组建一个最大且独立的零售组织。在我正式加入SPAR前,就已经了解到SPAR在中国的成就。随着对SPAR的深入地了解,我相信它会是我实现梦想的一个很好的平台。


龙商网&超市周刊: SPAR这一年发展不错,做了很多实际的事情。现在SPAR这个团队有多少人?


谢夫林: 总公司20来人,涉及采购、物流等部门,新公司建立后将近60人。 说实话,过去一年蛮艰难的,在大家的努力和支持下,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是件很不容易的事情。


龙商网&超市周刊: 感觉您对中国文化很了解,是个中国通,而且找准了两个定位:一是SPAR在中国的定位,二是对自己的定位。


谢夫林: 我加入SPAR不是为了要给自己带来利益,而是希望能为中国本土中小零售企业提供帮助,因为现在很多企业都正处于发展焦虑期。非常感谢中国3年前给我绿卡,这可以说就是对我最好的回报。


零售业需要技术和适时做些调整,但还是要回到零售的本质,不要一直只想着往线上发展,应静下心来想顾客的需求并解决这些需求,提供给顾客性价比最好的商品。


上周参加了200多人的广东第五届运营峰会,讲了半个小时,归根结底讲的就是要回归零售本质,卖场里绝不能销售连我们自己都不想买的东西。


中国零售业进步的三大体现


龙商网&超市周刊: 运营商要站在消费者角度为他们选购商品和提升服务质量。您认为现在零售业不是在改变而是在进步,对此有什么具体见解?


谢夫林: 消费者一直关心的不外乎是商品的质量、价格和服务。以前,消费者关注的先是价格,后是选择性,再是质量。现在,消费者先关注质量,后选择性,最后才是价格。作为零售商,商品价格也重要,但首先要考虑的是如何提供高品质的商品。


不论是进步还是变化,资金都非常重要。现在,零售成本在上升,但毛利在下降,所以利润就少了。这种状况下,零售商要不断优化供应链、提高生产力,减少成本。


以前可能50%是现金交易,另外50%则是信用卡或借记卡。现金交易不需要成本,但刷卡消费是要交给银行一些费用。


现在,人们都用支付宝、微信支付,有些门店移动支付可能达到80%,而现金交易与刷卡各占10%。


原来,企业收入的50%没有成本,全是现金。现在,企业日常交易的80%需要很大的成本,是移动支付的背后产生的成本。


但不接受移动支付也不行,企业可以一起谈,成本可能会降低。我们应该把现代化的技术引到门店做加法,而不是跟着技术走。


所以,零售业在进步,一是成本在提高,二是消费习惯在变,三是线上销售的火热。企业经营者不要过多关注线上销售,线上对线下构不成多大的威胁,经营者先考虑的是如何把实体店做好。


龙商网&超市周刊: 实体店经营者千万不要被线上零售给忽悠了,应该专心搞好门店的商品和服务。


谢夫林: 之前,中国零售业务的很大一部分都是像家乐福、沃尔玛这样的巨头在做,这不太好,中国本土一些零售企业也要发展起来。


龙商网&超市周刊: 在企业 如何 提升服务方面怎么看?


谢夫林: 尊重你的顾客,不要欺骗他们,给他们提供优质的商品、合理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


好的服务不是仅仅把门店搞得漂亮就可以,而是要在合适的时间为顾客提供合适、高质量的商品和服务。微笑、干净的环境是最基本的。


现在在中国的很多海外零售商只想着利润,我觉得大家要回归零售商的角色中,比如一件商品进价20元,售价30元,那就赚取10元的利润。


不应该通过压低商品价格同竞争对手比拼,累积资产,然后就把公司卖掉。永远不能忘记,零售的模式是建立在体量以及顾客上的。


龙商网&超市周刊: 您刚说零售模式是建立在体量上。前不久我们在河南信阳举办了中国零售业总裁峰会,于东来分享时表示他非常推崇小而美,不主张企业要做多大规模,而是做好本区域就可以。


您刚说的就是连锁规模效应,也叫规模经济。现在很多零售商非常认同于东来的观点,就是服务好当地消费者,也就是社区。现在沃尔玛等一些外资企业也在做社区,如何理解您说的体量规模?


谢夫林: 我所说的体量是指产品层面,大家合在一起争取一些好的条件,但具体运营还是彼此独立。比如蚂蚁商联,一起做自有品牌,但企业之间还是独立的。大家共同的目标就是服务好周边顾客。


我们刚设立的新供应链公司就是专注产品及成本层面的联合,各自运营依然独立,像家家悦董事长王培桓就在山东做,广东还是集中在东莞嘉荣超市。不需要各自把体量做得多大,但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可以发展。


喜欢中国文化的法国人


龙商网&超市周刊: 您在中国基本是在上海生活吗?


谢夫林: 在中国待了23年:上海10年、沈阳2年、成都3年、乌鲁木齐2年、郑州3年、西安2年和海口1年。


作为零售人生活经历是非常丰富的,我即使是住在一个地方,因为出差多,也是到处跑。


龙商网&超市周刊: 有人说世界上有两大美食,一是中餐,另一个就是法餐。您喜欢吃中国菜吗?


谢夫林: 我遵循二八原则,80%中国菜,20%西餐。


中餐和法餐这两种美食都很复杂,有两个共同点,一是会用到很多调料,二是有很多汤汁。我比较倾向中餐就是觉得在吃法餐时,每人都是一小份,而中餐是大家一起吃,这样比较好。


有次,我们到家家悦董事长王培桓那,大家坐在一起吃西餐,他们拿刀叉吃,就笑我一个法国人拿着筷子吃西餐。


龙商网&超市周刊: 不是有个笑话说中国人拿筷子吃饭,可以一边吃一边看手机,刀叉就不可以。您如何平衡工作和生活?


谢夫林: 难平衡,因为我总是会想工作上的事情,经常早上7点就会有很多邮件要处理。


我非常喜欢中国的历史文化,所以有空经常去马未都的观复博物馆看看。因为那个博物馆是马未都的私人展品,展品经常更换,所以我经常去看。


龙商网&超市周刊: 您也喜欢收集刻章,相较于书法,您更喜欢哪个?


谢夫林: 我以前在另一家公司工作时,有一个合作伙伴,事业做得很成功,但不会看、不会读、不会写。


我想送个礼物给他,一开始不知道送什么,后来就用金子给他刻了一个章,意思就是用章记录他的成就和我们之间的友谊,他感动得哭了。


我非常喜欢中国文化,但现在很多年轻人都不太喜欢,不注重保护中国文化,所以应该督促年轻人多学习历史文化。如果真的忘记了历史,就会把民族的一些精粹也忘了。


我去北京一有时间就会到故宫,常常一待就是一天;也喜欢到杭州西湖边上走走。我退休后,就留在中国生活。


龙商网&超市周刊: 留在中国的话,你选择哪座城市?


谢夫林: 成都给我的感觉,很商业化的同时也很家庭化,是座非常适宜居住的城市。


具体来说,有三方面原因:一是房子便宜,以前我在成都也买过一个小公寓,以后我打算找处心仪的、一百平米大的公寓;二是,成都美食多;三是,乘出租车30分钟就可以进到山里头,环境比较好。


龙商网&超市周刊: 除了中国文化,您平时还有什么其他爱好吗?


谢夫林: 最大的爱好是工作,第二就是中国文化。我虽然看不懂中文,但我会去书店里转转。


龙商网&超市周刊: 您孩子几岁了?


谢夫林: 我有一儿一女,儿子24岁,是位面包师;女儿22岁,学医的。


龙商网&超市周刊: 您品尝过您儿子做的面包吗?


谢夫林: 吃过,他是很专业的面包师,非常擅长做小甜点。在法国,面包师是一种很好的职业,他非常喜欢。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