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差不多这个时候,国内学术界对
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都会特别关注,经常会引起热烈的讨论。之所引发热烈讨论无非就是因为现在很多研究机构对科研人员的考评以及对研究生毕业的硬性要求都需要参考影响因子。就拿生命科学领域的一些事例来讲,最近几年国内某些单位引进某一类人才的条件中会明确写道“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不低于10分的论文
”;某些机构招博后的要求是“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5分以上的论文
”;再就是许多高校对博士毕业的而要求是“
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一篇3分(有的单位是4,还有单位是5)以上的研究论文
”。
由于国内科研的主力军实际上是博士生,所以很多课题组发表SCI论文的时候首先要考虑到学生能够保证毕业拿学位的问题,这样就导致导师投稿的时候尽可能的考虑影响因子高的期刊。
大生命科学相关的SCI期刊恐怕不下千种,然而学术界公认的加上一些热炒的期刊也其实就那么几十种,而科研人员的注意力其实也就在这几十种期刊上。这里,BioArt先整理这些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刊物的影响因子(不包括综述性期刊,但是会囊括一些比较专业的医学期刊),当然也包括一些国内出版的而精品期刊了。整理如下:
总的来讲,今年的IF整体上比去年有一定的提升。
Nature
系列杂志表现得非常抢眼,
NBT
甚至都超过了40,国内近两年投稿非常多的
NC
也有12.124了(
2017年截止到目前,国内为主要完成单位的生物方向的NC接近100篇
),表现平稳,首次有IF的
Nature Plants
一出手就是10.3,所谓的“天生骄傲”吧,领先于同类高水平期刊
Plant Cell
(8.688)和
Molecular Plants
(8.827,国产植物领域的精品期刊);
Cell
系列中IF比较突出的是
Cell Metabolism
(18.164),已经远超
Molecular Cell
(14.714),这显然与代谢这两年的热门程度相关,另外
Cell Host & Microbe
(14.946)分数首次超过
Mol Cell
,然而,尽管如此,
Mol Cell
的地位丝毫不受影响,而由于发育生物的整体大环境不大好,
Dev Cell
目前只有9.174;
eLife
是良心期刊,干货满满,虽然只有7.725,但是其影响力与日俱增,同类期刊相比之下,
Cell Reports
有8.282分已经很不错了;干细胞领域的老牌刊物
Stem Cells
如今只有5.559了,甚至都低于新秀
Stem Cell Reports
的7.338。
国内主办的部分精品期刊今年表现非常抢眼,
Cell Research
以15.606一骑绝尘,可喜可贺(
不过CR的国际影响力仍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目前还是国内或者海外华人的稿件占据绝大多数,这导致了国内某些顶尖机构甚至在考核PI的时候往往把CR排除在外,部分原因可能由于CR不像NC那样被纳入自然指数,潜在的影响学校的在自然指数上的排名
);
National Science Review
是国内打造的精品综合性综述期刊,今年有8.843分,比上年又有所提升;非常值得一提的是饶子和院士主编的
Protein & Cell
杂志今年表现抢眼,首次超过5,达到5.374,比上一年3.817提升不少,也超过了
JBC
的4.125(
PC的办刊方式很多地方和CR有些类似,Review和Letter占据不小的比例,Article目前还是较少
);
Science Bulletin
这本国内综合性的杂志也带来了很多惊喜,IF从1.789到今年的4.0,可谓“突飞猛进”,
Science Bulletin
杂志的中文名为《科学通报》,此前英文为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巨大的进步主要得益于杂志的改版,以及国家对“
两刊
”(《中国科学》和《科学通报》)的大力支持;此外,植物领域的
Molecular Plants
的IF今年首次超过
Plant Cell
,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成绩,如果没有
Nature Plants
这本新刊“强势杀入”,MP就占据植物IF老大的位置了。另外国内的一份植物杂志JIPB也表现也不错,IF接近4。
可以说,经过这么些年中国在生命科学领域的跨越式发展,先后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SCI期刊,这位我国科学家在世界范围内争得话语权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优秀的刊物在国内仍然非常少,与中国这样的大国身份还是很不相称的,非常期望今后还会有更多国内主办的刊物获得学术界的广泛认可。
Cell Res、Mol Plants
和
Protein & Cell
等已渐渐地成为国内典范,目前新出的比如
Cell Discovery
和川大主办的
STTT(Signal Transduction and Targeted Therapy)
在未来几年的表现也非常值得期待。
另外,
Oncotarget、Scientific Reports
还有
Plos ONE
这几种刊物这几年被炒的太热了,今年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或许会使大家更为冷静的看待这些杂志。当然,
Plos ONE
低于3分的结果就是也许很多博士生不能顺利毕业了(
事实上Plos ONE发表的文章里面有不少开创性的工作,许多文章是值得尊敬和重视的
),SR也降到5以下,也可能会打消一部分的今后的投稿热情了。
其实,许多人这么看重IF有时候想想真没意思。很多PI心理十分清楚哪些期刊是大家公认的好刊,但是为了满足学生的毕业要求,有时候不得不去投一些原本自己不愿意投的刊物。不过有一点值得赞扬的是,像在清华、北大、浙大的某些院所,往往拿JBC、JV、JI等作为最低要求而不是单纯的看分数。
研究人员真正要做的其实是要淡化IF,虽然目前很不现实。生命科学这么大的学科有许许多多的分支,很多学科都有自己领域公认的优秀期刊,其实大可不必为了高分而高分的投稿。学术评价还是应该回归学术进行客观的同行评议,如果单纯的数数幼儿园的小朋友其实也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