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国激光
中国激光杂志社官方账号,重点服务于杂志社旗下的期刊、会议,以及光学重大事件。拥有五分钟光学、光学青年等自创品牌。可查论文查稿件。欢迎留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中国激光

频谱穿梭 | 混沌光通信 | 超表面 | 量子超构全息 | Adv. Photon. Nexus 2024年第1期目次

中国激光  · 公众号  ·  · 2024-04-04 10: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Advanced Photonics Nexus 第3卷第1期共收录13篇文章,其中包括三维结构光照明显微镜、频谱穿梭技术、混沌光通信、格点复用全息术、赝自旋大局域拓扑波导态、空间非相干深度衍射神经网络等,欢迎大家阅读。

第1期文章一览

封面文章 “频谱穿梭”产生空间可塑性的GHz脉冲序列
Spectrum shuttle for producing spatially shapable GHz burst pulses[J]. Advanced Photonics Nexus, 2024, 3(1): 016002

用于产生空间可塑千兆赫脉冲序列的频谱穿梭技术

日本东京大学和埼玉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了一种名为“频谱穿梭”的创新光学技术,能够同时产生GHz脉冲序列并塑造它们的空间轮廓,为研究快速现象和改进激光过程引入了一种多功能工具,也为推动超快成像开辟了新的途径。



下载PDF




High-speed autopolarization synchronization modulation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d illumination microscopy

高速、自偏振调制的三维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

北京大学席鹏教授团队利用数字微镜器件(DMD)的偏振保持和调制能力,结合电光调制器,首次提出了一种高速、自偏振调制的三维结构光照明显微成像方法(3DSIM)。 基于DMD的3DSIM系统为研究生物医学现象提供了一种快速、可靠的方法,其功能包括三维超分辨率、快速时间分辨率和偏振成像。

微信报道 基于投影仪的超分辨显微成像



下载PDF





100 Gb/s coherent chaotic optical communication over 800 km fiber transmission via advanced digital signal processing
基于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技术在800 km光纤传输中实现100 Gb/s的相干混沌光通信
上海交通大学区域光纤通信网与新型光通信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义理林教授课题组提出了基于导频和训练序列的相干数字信号处理算法,基于深度学习进行混沌同步,演示了100 Gbps、800 km长距离混沌光通信,促进了混沌光通信与商用光通信系统兼容部署的发展。

微信报道 混沌光通信



下载PDF





Secure optical interconnects using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beams multiplexing/multicasting

利用轨道角动量光束多路复用/组播实现安全光互连

华中科技大学王健教授等通过实验演示了使用轨道角动量(OAM)复用和16-QAM信号的260 m安全光互连,并研究了光束漂移、功率波动、信道串扰等问题。此外,该团队还针对260 m范围内1对9组播的链路性能进行了调查研究。考虑到功率分布可能会受到大气湍流的影响,该团队引入了离线反馈过程,使其可灵活控制。



下载PDF





Multidimensional multiplexing holography based on optical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lattice multiplexing

基于光学轨道角动量晶格复用的多维复用全息技术

深圳大学袁小聪教授团队提出并实现了轨道角动量格点(OAML)复用全息术,且该团队提出的涡旋格点(VL)光束显著提升了OAM全息术的加密能力,为信息存储容量的增加提供了新的途径,也为实现大容量全息系统提供了新的思路,对信息加密、存储等领域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微信报道 轨道角动量格点复用全息术



下载PDF





Ultra-low-loss all-fiber orbital angular momentum mode-division multiplexer based on cascaded fused-biconical mode selective couplers

基于级联熔融双锥模式选择耦合器的超低损耗全光纤轨道角动量模分复用器

南开大学刘艳格教授团队提出了基于模式成分分析的熔融双锥型全光纤MDMUX理论分析模型并实现了级联MSC型全光纤MDMUX的精准设计,并通过工艺控制成功研制出高性能三模群光纤轨道角动量(OAM)模分复用器,有望推动全光纤模式复用器件在少模光纤激光器、光纤时空非线性动力学、光场调控等领域中的应用。

微信报道 超低损耗、熔融双锥型全光纤模分复用器



下载PDF





Carbon-based ultrabroadband tunable terahertz metasurface absorber | Editor’s Pick

碳基超宽带可调谐太赫兹超表面吸收器

上海师范大学何晓勇教授与上海科技大学曹文翰研究员等提出了一种具有超宽带吸收特性的可调谐碳基无金属太赫兹(THz)超表面,通过改变外加电压偏置调节石墨烯的费米能级,从而实现可调谐的超宽带吸收特性,可用于太赫兹波传感、可穿戴医疗保健设备和生物医学检测等多个领域。



下载PDF





Intense white laser of high spectral flatness via optical-damage-free water–lithium niobate module

基于无光学损伤的水-铌酸锂模块实现 高光谱平坦度的强白光激光器

华南理工大学李志远教授带领团队利用液态水作为非线性展宽介质,揭示了水实现光谱展宽机理中两个最为重要的三阶非线性效应,为实现高脉冲能量和高峰值功率、高光谱平坦度、极宽带宽(“三高”)的白光激光提供了一种长寿命、高稳定以及低成本的技术方案。

微信报道 基于水-铌酸锂模块,产生“三高”白光激光



下载PDF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 of topological large-area pseudo-spin-momentum-locking waveguide states with exceptional robustness | Editor’s Pick

具有超强鲁棒性的大局域拓扑赝自旋-动量锁定波导态的实验观测

天津大学姚建铨院士课题组与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兰智豪教授及中国矿业大学(徐州)杨玉婷副教授课题组合作报道了用全电介质材料(氧化铝)构建的一种拓扑光子晶体异质结构,实现了基于光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赝自旋大局域拓扑波导态,为集成光子芯片及无线通信提供了一个更加广阔的平台。

微信报道 新型量子自旋霍尔效应的大局域拓扑波导态



下载PDF





Complex-valued universal linear transformations and image encryption using spatially incoherent diffractive networks

基于空间非相干衍射网络的复值通用线性变换和图像加密

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Aydogan Ozcan教授等将空间非相干深度衍射神经网络(D 2 NN )的 使用扩展到复值信息处理,以利用空间非相干光执行任意复值线性变换。通过模拟,作者们发现当优化的衍射特征的数量增加到超过输入和输出空间带宽乘积所决定的阈值时,空间非相干衍射视觉处理器可以近似任何复值线性变换,可用于非相干照明模式下的全光学图像加密。



下载PDF





Dual-channel quantum meta-hologram for display | Editor’s Pick
基于双通道量子超构全息图的微型显示设备

香港城市大学蔡定平教授、香港科技大学李赞恒教授和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肖淑敏教授的联合研究团队提出了一种用于微型显示平台的量子超构全息概念演示的实验实现。该平台可以提供双通道显示,消除噪声,提高成像对比度,并有可能降低设备重量,为量子技术提供了新的应用场景。

微信报道 基于量子超构全息的微型显示平台



下载PDF





Terahertz probe for real time in vivo skin hydration evaluatio n

基于太赫兹探针实时评估体内皮肤水合状态

英国华威大学Emma Pickwell-MacPherson教授等介绍了一种手持式太赫兹(THz)扫描仪,旨在定量评估人体皮肤的水合水平和厚度。该设备结合力传感器提高了可重复性和准确性,具有实时、无创检查的潜力,为病人就诊时进行体内和体外诊断提供了机会。此外,该扫描仪携带方便、易于使用,有望减少组织病理学处理的等待时间。



下载PDF





Electromagnetic modeling of interference, confocal, and focus variation microscopy

干涉、共聚焦和变焦显微镜的电磁建模

德国卡塞尔大学Peter Lehmann教授团队为相干扫描干涉仪、共聚焦显微镜和变焦显微镜建立了统一的电磁模型。该模型旨在分析仪器响应并预测系统偏差,运作简单、快速,可深入了解成像和散射的物理机制,并为特定应用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配置,无需花费大量精力和成本。



下载PDF







End





首发前沿光学成果,放送新鲜光学活动

如需转载,请直接留言。

商务合作: 季先生 18018304797

免责声明

本文中所出现的所有图片均为转载,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20个工作日之内来电或来函联系,我们将协调给予处理(按照法规支付稿费或删除)。

最终解释权归《中国激光》杂志社所有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