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感谢关注武汉晚报官方微信,每天我们会定时向您推送最新的国内外和本地资讯,您也可以通过微信和我们分享身边的新鲜事、好玩事、感人事、烦心事,线索一经采用,即付稿酬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没想到啊!汪涵花500万做的事,武汉人已经行动起来了

37度里丨长江健康融媒  · 公众号  · 武汉  · 2017-05-07 13:03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采写:武汉晚报记者陶盼

H5制作:陶刚


昨天,有一条消息

“汪涵自费500万保护方言”

噌噌噌上了微博热搜



原来,汪涵独自 出资465万 ,在湖南发起了一项方言调查“響應”(乡音)计划。


计划用5年到10年的时间,对湖南53个调查地的方言进行搜集研究,用声像方式保存方言资料进行数据库整理后,无偿捐献给湖南省博物馆,作为湖南省博物馆永久的人文类史料保存起来。


网友们对汪涵的做法

也纷纷表达了自己的意见


其实,汪涵花500万做的事

武汉人早已行动起来了

去年,武汉 13个城区

被划分为 40个方言片区

方言建档工作一直在火热进行中


你是老武汉?方言说得溜?

敢不敢考个试,不见得拿满分哦!

猛戳图片进行听力测试!



得分出乎意料?

试题太短了没听够?

那下面这个各区方言讲故事

一定能满足你

戳图片听故事


也许你会好奇

会讲方言的人那么多

凭啥是这些人去录音呢?

这背后其实有一个庞大的工程


| 经过8个多月,投入278万 |

完成武汉方言的采集与建档

去年,武汉市13个城区选拔出64位方言代言人,经过8个多月的艰苦努力,投入278万,形成时长23.99小时,容量为 322.93G 的292盘光碟的音、视频档案资料,完成武汉方言的采集与建档工作。


图片:省、市规定文本拍摄录制现场


为了保证录制质量,每个区还请了当地的方言专家当顾问,严格把关,全市579位市民报名,只有276人参与培训,最终只有 99人参与录制


| 蔡甸爹爹为逗孙子开心 |

声音一不小心流传千古

今年63岁的姚知明被孙子力荐报名参加海选,上交了个人基本情况表后,经过层层筛选把关,整个蔡甸区只有30到40人进入了面试测评环节。


图片:硚口区区方言语音发音人正在参加遴选


面试时,姚知明一张测试表,上面有字、词、句,姚知明按照要求用蔡甸话念出了测试表上的 字、词、句, 念完后,还和考官聊了下天。没过多久,居然收到了录制邀请通知。“真没想到会选上我,我纯粹是为了哄孙子开心。”


姚知明成了蔡甸区老年男士组的方言代言人后,全家都非常高兴,小孙子更是兴奋不已,“我爷爷现在成为名人了,他的声音会流传千古,以后的人都能听到。”


| 想成为方言代言人 |

口音正、长到正、台风正

今年60岁的郑国庆是土生土长的老汉口,自认为自己的武汉话堪称教材,最后的落选让他很是失望。被刷后,郑国庆跑去找评委组评过理,评委组告诉他,“为了保证录制的方言最为纯正,我们要找的代言人最好 从未离开过当地 。” 郑国庆最终抱憾而归。


图片:省、市规定文本拍摄录制现场


“不是谁都有资格成为方言发言人。”武汉市档案局编研处副处长宋晓丹说。报名分为60周岁以上组和35周岁以下组。



除此外,因为这些方言音、视频材料都要收藏进档案馆,所以方言代言人五官还要端正、形象气质还要好,面对镜头要大方、不怯场。


| 录制过程精益求精 |

怕杂音酷暑天不开空调

为了保证录制的音、视频质量,房间里都不敢开空调和电扇,怕有杂音。 72岁的胡中裕是黄陂区方言代言人, 即使在酷暑天录制,一坐就是大半天,但他也没有丝毫怨言。


图片:《汉腔汉韵》专题片现场拍摄场景之鮰鱼大王


录制组的工作人员每次都提前一两个小时到现场,打开空调,让室内降温后,再关掉空调开始录制。 胡中裕坦言,录制时为了使人更上镜,有一盏白炽灯对着脸打光,基本上录一次要两三个小时,录完背后都湿透了。


看到这里大家肯定好奇

13个区各有各的“武汉腔”

哪个说的是最正宗的武汉话呢?


| 专家意见 |

正宗武汉话还要听江汉江岸

武汉市方言建档工作首席顾问、江汉大学人文学院现代汉语教研室主任熊一民副教授认为, 铁道外以内、底下不过三阳路、上面不过利济路这一片区域 讲的武汉话,可以称得上是最地道的武汉话。


熊一民介绍道,基本上,老汉口中心城区的口音都很相似,差别微乎其微,但其他区域,受外来人口等方面的影响,语音还是有明显差别的,“比如, 硚口区往上面走,就会偏蔡甸口音;江岸区往下走,就偏黄陂口音;而武昌人的武汉话则多了些儿化音。


图:中山大道吉庆街特色方言墙


| 推广普通话与传承方言|

并无冲突

目前,很多年轻家长,从孩子学说话开始,就一直教普通话,觉得方言不洋气,这样一来,很多土生土长的年轻一代武汉伢,一句武汉话都不会说,假以时日,大街上可能再也听不到熟悉的武汉腔调了。


“人的语言能力很强,孩子们在学校读书时说普通话,回家说方言,两者并不会影响。方言背后承载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未来的传承还是要靠年轻人。”熊一民说。


如何既推广普通话

又让武汉话得以传承

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您有什么好的建议

请留言告诉我们!









☞ 它还是来了,今天出门的都是勇士!被沙子塞牙缝的天气明天就会有改善


☞ 吓!门锁分分钟被打开,防盗门竟形同虚设!是该“超C级”锁上场的时候了


☞ 体检查出这11种病,听起来可怕,其实…别瞎花钱了!


☞ 生气!一周三次在二七长江大桥上看到这种情况,司机都怕了!


来源:武汉晚报


编辑 | 陈嫣然 版式、校对 | 陈嫣然

商业合作 | 13467514651(杜 鹃)


为传承武汉方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