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记者
:
贵州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请问贵州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进展?谢谢!
贵州省副省长 罗强:
贵州着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农产品生长周期长,绿色健康,肉有肉香、菜有菜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优选一批产业重点进行打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土特产”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们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推动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实现更好发展
。比如,刚才炳军省长提到的贵州抹茶,已经拥有60余项专利,通过500多项欧盟检测。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这个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因为抹茶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带动当地近10万茶农增收。
我们下大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抓好前端的品种培育和后端的市场销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到去年底,我们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2家、排全国第二位;过去五年,我们食用菌的相关企业增加两倍,刺梨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辣椒制品已经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
我们坚持农民在种植、养殖环节的主体地位,农民能干的,就让农民干,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产业发展更可持续。
最近这几天,贵州镇宁县六马镇的蜂糖李即将上市,它从默默无闻的“乡间小果”到水果界的“明星”,这就是农民群众选对了产业、做大了产业的结果,现在村里人人住楼房、家家有汽车,六马镇也成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如今的贵州农产品,
黄牛出山、茶叶漂洋过海、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蜂糖李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这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
据了解,贵州正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这也是国家给贵州的一个定位,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将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谢谢!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炳军: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过去对外开放客观条件相对不足。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老铁路开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贵州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从贵州向西,通过中老铁路到老挝万象,可以通达东盟国家;向北,通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可以直达中亚、北亚、欧洲;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可以便捷出海。可以说,贵州开放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贵州对外开放,首先要明确往哪里走。结合当前开放格局的变化,贵州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市场是最有潜力的。近两年,贵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4%,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3.8%。上个月,我率团出访印尼、泰国和老挝,三国政商界对与贵州合作的前景都很看好,也推动形成了一批务实合作成果。
贵州对外开放,需要打造内陆港口。我们集中打造贵阳国际陆港,将沿海港口功能搬到内陆来,实现了“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整体通关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陆港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打造西南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贵州对外开放,需要将更多特色优质商品卖出去、买进来。现在,贵州的白酒、轮胎、化肥、新能源电池材料、农产品、吉他等在海外非常受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把出口产业发展好,把对外的通道、平台、环境建设好,坚定不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贵州贡献。谢谢!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