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农参
看农参,读懂农业品牌。16万农业主管干部的决策参考,100万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的产融平台,3000万中国农业品牌经营者的精神家园。每日分享实践案例、商业洞察、行业研究等。并聘请元一智库农研中心主任铁丁老师担任总编辑,提供理论支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募格学术  ·  DeepSeek急招!月薪20K—110K! ... ·  昨天  
政事儿  ·  中方提出严正交涉 ·  昨天  
中国政府网  ·  习近平同文莱苏丹哈桑纳尔会谈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农参

贵州品牌探索丨“土特产”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农参  · 公众号  ·  · 2024-06-17 10:30

正文



导读
6月14日上午10时,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将在北京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贵州专场。发布会上,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李炳军将围绕“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 开创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多彩贵州新未来”作主发布,并与副省长张敬平、罗强,省发展改革委主任邱祯国共同回答记者提问。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炳军:
各位媒体朋友,大家上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在这里向大家介绍贵州高质量发展的情况。也非常感谢大家对贵州的关注和支持!
贵州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丰富、人民勤劳,是中国西南的一颗璀璨明珠。曾经的贵州,崇山峻岭、交通极为不便,现在万桥飞架、四通八达;曾经的贵州,是全国贫困程度较深的地区之一,如今脱贫攻坚改变了贵州贫困落后的面貌,开启了高质量发展新的征程。
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要求贵州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赋予我们在新时代西部大开发上闯新路、在乡村振兴上开新局、在实施数字经济战略上抢新机、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的“四新”重大使命。近年来,我们把工作重心从以脱贫攻坚统揽全局转到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上来,坚定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也就是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我们在巩固脱贫成果的前提下,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改变以投资拉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在新发展格局中找准定位,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经济总量迈上了2万亿元新台阶,高质量发展成为贵州的主旋律。
这些年,我们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 我们致力于增加农民收入,农民人均收入增速持续高于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的增速、高于经济的增速,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我们致力于发展乡村产业,现在的贵州到处是茶园、果园、田园、森林,全省特色产业、林下经济加快发展。“老干妈”等品牌的辣椒酱畅销全球。在云雾缭绕的大山上种出的茶叶,都是干净的、都是健康的,天然无污染的绿茶、红茶很受市场欢迎,做出的抹茶出口到40多个国家 。我们致力于改善农村环境,学习“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群众生活更方便、农村环境更优美,处处看得见山、望得见水。
这些年,我们用好自然资源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是全国唯一没有平原支撑的省份,但也孕育了丰富的矿藏,49种矿产储量居全国前10位。近年来,我们立足资源禀赋,大力推进“富矿精开”,就是把矿产资源探准、开好、用好,加快构建富有贵州特色、在国家产业格局中具有重要地位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贵州省级重点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各市县都在发展自己的主导产业。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43.8%,成为发展的“第一动力”。同时,我们大力推动山地特色农业、旅游业提质升级,贵州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四梁八柱”开始形成。
这些年,我们全力守护好贵州的绿水青山。 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个有趣的小故事。在贵阳市主城区有座黔灵山,生态环境很好,绿树成荫,上千只野生猕猴生活在这里,数万只飞鸟在这里栖息,每天三四万市民游客到此休闲游览,一大乐趣就是看野生猕猴,有些市民还和猕猴结了“对子”、交了“朋友”,这就是贵州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个生动写照。近年来,我们持续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全省森林覆盖率达到63%,世界自然遗产全国最多,动植物种类全国第三。中心城市空气质量保持优良,主要河流出省断面水质全部优良,每年为长江、珠江输送1000多亿立方米优质水源。可以说, 贵州好山好水好风景,好酒好茶好生活,是养身养心养健康的好去处
这些年,我们努力让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幸福。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每年近七成财政支出用于民生。去年新增各级各类学位18.62万个;5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开诊运营,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体系加快健全,贵州的教育、医疗条件正在加速改善。我们大力建设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模范省,贵州各民族更加团结、更加和谐。
今天的贵州,正在全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贵州篇章,朝着经济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目标加快奋进。
我先介绍这些。谢谢大家!

农民日报记者 贵州特色优质农产品在市场上有一定的知名度和竞争力,请问贵州在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强省建设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进展?谢谢!

贵州省副省长 罗强:

贵州着独特的山地立体气候,这里的农产品生长周期长,绿色健康,肉有肉香、菜有菜味,深受消费者喜爱。近年来,我们充分发挥这个优势,瞄准市场需求,在现有产业基础上,优选一批产业重点进行打造,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土特产”已经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我们从品种、品质、品牌入手,推动特色产业扩大规模、提质增效,实现更好发展 。比如,刚才炳军省长提到的贵州抹茶,已经拥有60余项专利,通过500多项欧盟检测。梵净山脚下的江口县,这个过去的国家级贫困县,如今因为抹茶被誉为“世界抹茶超级工厂”,带动当地近10万茶农增收。

我们下大力培育壮大经营主体,依托龙头企业在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等方面的优势,抓好前端的品种培育和后端的市场销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 到去年底,我们已培育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12家、排全国第二位;过去五年,我们食用菌的相关企业增加两倍,刺梨综合产值年均增长超过30%,辣椒制品已经占据国内近70%的市场份额。

我们坚持农民在种植、养殖环节的主体地位,农民能干的,就让农民干,降低生产成本,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让产业发展更可持续。 最近这几天,贵州镇宁县六马镇的蜂糖李即将上市,它从默默无闻的“乡间小果”到水果界的“明星”,这就是农民群众选对了产业、做大了产业的结果,现在村里人人住楼房、家家有汽车,六马镇也成功跻身“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如今的贵州农产品, 黄牛出山、茶叶漂洋过海、小辣椒变成了大产业、蜂糖李成为农民的“甜蜜”事业 ,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我们将继续努力,把这些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谢谢。

中国日报记者 据了解,贵州正在打造内陆开放型经济新高地,这也是国家给贵州的一个定位,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将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内对外开放,更好服务和融入国家新发展格局?谢谢!

贵州省委副书记、省长 李炳军:

谢谢您的提问,我来回答这个问题。贵州作为西部内陆省份,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过去对外开放客观条件相对不足。随着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特别是中老铁路开通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加快建设,贵州开放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现在,从贵州向西,通过中老铁路到老挝万象,可以通达东盟国家;向北,通过中欧班列、中亚班列,可以直达中亚、北亚、欧洲;向南,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黔粤通道,可以便捷出海。可以说,贵州开放格局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的条件已经具备。

贵州对外开放,首先要明确往哪里走。结合当前开放格局的变化,贵州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开拓东南亚、南亚、中亚市场是最有潜力的。近两年,贵州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28.4%,对东盟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33.8%。上个月,我率团出访印尼、泰国和老挝,三国政商界对与贵州合作的前景都很看好,也推动形成了一批务实合作成果。

贵州对外开放,需要打造内陆港口。我们集中打造贵阳国际陆港,将沿海港口功能搬到内陆来,实现了“出口直放、进口直通”,整体通关效率大大提高。我们将进一步完善陆港功能,为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一站式”服务,打造西南重要国际物流枢纽。

贵州对外开放,需要将更多特色优质商品卖出去、买进来。现在,贵州的白酒、轮胎、化肥、新能源电池材料、农产品、吉他等在海外非常受欢迎。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动对外开放,把出口产业发展好,把对外的通道、平台、环境建设好,坚定不移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为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贵州贡献。谢谢!





来源:国新办
免责声明: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部分文字/图片来自互联网,无法核实真实出处,如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从该公众号转载本文至其他平台所引发一切纠纷与本平台无关。支持原创!



往期回顾

【原创首发】

铁丁: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是“一把手工程”,更是“民生工程”

铁丁:打造“久经考验”的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是大势所趋、民心所向

铁丁:“农产品”变“商品”是品牌建设的重中之重

铁丁:吹响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年轻化的号角

特稿|预制菜还搞不搞?!政策大起底!2024年风向如何?

特稿 | 车厘子销量暴增50%打败砂糖橘,从年货看消费市场变革

【农参专访】

梁顺俭:创办牛肉拉面大学、产业惠及近10万人,兰州拉面香飘50余国的两大“杀手锏”

头雁故事会 | 张虎:从0到25亿,农业要精耕细作稳步发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