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说系列课程已正式在米仓上线,点击文末
“阅读原文”
,了解详情!
品牌几何编辑部:
从百雀羚一镜到底的神广告开始,营销圈对现象级刷屏案例的“转化率”、“洞察力”、“销售意图”有了新的认知观点,各家观点莫衷一是。从营销本质来看,品牌传播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声浪,为品牌造势,其核心还是归结于品牌力的塑造。
今天分享的文章来自公关界的007对这两天的新一轮热点案例——钉钉最新推出的一波的地铁广告的观点,这支广告以#创业很苦,坚持很酷#的角度引起了一群人的共鸣,然而品牌传播的意义仅仅是为了感动人吗?这或许是在这个浮躁的商业环境下,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
文 ✎ 007
来源 ✎ 公关界的007(ID:公关界的007)
广告圈最心知肚明的尴尬在于,每隔一段时间,就有那么几个作秀式广告(包括不限定于秀文案、秀美术、秀技术.....),让广告人自我感觉良好,甲方也嗨到不行,但其实并没有什么卵用的case出现。
这些精致而平庸的广告,最终不是做给用户看的,而是为了感动自己,造成一种刷屏的假象,其实只是行业内的自嗨。
钉钉最近的一波地铁广告就是如此。
从传播的思路来看倒是很巧妙,前后两波广告,先是以卖惨的方式引爆话题,再奶一口励志鸡汤来给创业者打气:
第一波:创业很苦
用卖惨来引发关注
第二波:坚持很酷
用鸡汤来感动目标用户
这些文案看似扎心,目标人群设定为创业者和钉钉貌似也相符,但感觉还是有哪里不对劲?
之所以说它无效,原因主要在于以下几点:
1、媒体不对:
地铁里能有多少创业者?
地铁里勉强和创业者能搭上边的,除了祖传贴膜的,剩下的就是扫码地推族了,当然,如果你把做公号做自媒体的也算是创业者,那倒是一抓一大把。诡异的是,这波广告里,确实也有疑似公号创业的文案,233333333
第103篇推送开始100000+
做公号的基本都是一个人,连团队都没有,像007也如此,就一个人包圆文案、编辑、商务、外联、推广等一切事务,一个人的战斗,根本不需要钉钉来协同。
其实创业者是一个比较小众而精准的群体,广告既然主打创业者,投放到目标人群更加密集的创业园区是否更合适?地铁这个媒体,不要说是创业者了,连老板都没有几个,
企图以文案的共鸣来打动目标人群,结果投放的媒体全是非目标人群,这就是典型的创意和媒介脱节的失败案例。
2、战略不对:
2B产品做情感沟通有用吗?
我们知道,低卷入度产品因决策因素少、周期短,更适合做品牌的情感化沟通,比如快消类产品。
而高卷入度产品,消费者决策因素复杂,决策周期长,更适合和用户做理性沟通。
钉钉属于企业办公软件,一个企业或者团队决定用钉钉,是一个理性决策的过程。我们再来看,这一系列的#创业很苦,坚持很酷#的广告,除了宣扬创业要“坚持”这个主张外,传达了哪些产品的优势?
所以这个广告最终的宿命很可能是,让人看完了,感动了,然后就忘记了。。。
相比较而言,钉钉去年在腾讯楼下做的撕逼广告至少洞察是更准确的,“让工作回归工作,生活回归生活”至少是比“创业很苦,坚持很酷”更加吸引坐地铁的普通员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