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
节目不仅带领受众穿过岁月,触摸信仰和信念的温度,而且也把大学的文化、精神带到更加广阔的时空里,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富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让国内乃至于国际范围内的人们共享这份感动。观看了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的节目《我的大学》,我深受触动、心潮澎湃。
(作者沈树忠: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在二叠纪地层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曾获国家六部委颁发的优秀回国人员成就奖、李四光地质科学奖等。2019年,沈树忠荣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 Medal)。该奖项每四年颁发一次,每次仅一人获奖。沈树忠院士不仅是全球第五位获此殊荣的科学家,也是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节目通过“高光合集”“硬核顶流”“超燃瞬间”“神奇课堂”和“新质赋能”多个版块,以节奏明快而富有创意的内容编排,全景式且精准地呈现了我心目中的南京大学的样子——有留学报国的光荣传统,有投身“国之大者”的自觉担当,有深厚辉煌的历史底蕴,有非凡卓越的教育成就,有“大先生”,有“大情怀”,有“大视野”,有“大格局”,有“大学问”,有“大成就”,有“大未来”。
每一个故事都动人心弦,每一帧画面都饱含情感,每一段语句都发人深省,铸成了一把开启南大人“精神自我”的钥匙。
南京大学鼓楼校区北大楼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节目中关于李四光、程开甲的事迹让我一下子就回想起了自己的经历。二十多年前,我被教育部选派赴日本留学,后来又到澳大利亚从事博士后研究。也正是在澳大利亚期间,我收到了来自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金玉玕院士的邀请。
那时候,国外的科研条件、生活环境是好一些,但我始终觉得,在别的国家无论干什么都得依赖别人的实验室和团队,干得再好也是“打工仔”,只有回到祖国才能当科研的主人,于是,我下定决心回到祖国,与祖国一起前进。
杰出科学家李四光的旧照
“两弹一星”元勋程开甲的旧照
我是沿着李四光先生所开拓的中国地质学道路前行的后学者,我们和老一辈科学家的学脉有传承、经历有相似、情感有共鸣。都是南大人,都是怀着求学报国的志向负笈海外又毅然归来,投身服务国家战略的科研事业。这样的人在南大的历史上、现实中、未来里还有很多。
在我看来,一个大学的精神气质就是通过这所学校里的人和人的行为、选择,被一代又一代缔造出来的。我深感学术报国是一名科研工作者的价值所在,我们有着前所未有的优渥科研条件,应当做一颗“防水”又“耐磨”的“金钉子”,用“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的“精神之锤”,一下一下把自己锤进服务国家战略的“大学问”中,以实际行动感恩党和国家的厚爱与培养,把南大诚朴报国的传统发扬光大。
总台科教频道出品的《我的大学》节目,紧扣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优化高等教育布局,加快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大学和优势学科”和全国教育大会提出的“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建设和拔尖人才培养”等重要精神,勾画了一脉生动的精神追寻,呼唤起一次深刻的信念复苏,我真的很高兴能见证这样一个优秀节目的诞生。
节目不仅带领受众穿过岁月,触摸信仰和信念的温度,而且也把大学的文化、精神带到更加广阔的时空里,借助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富有人文关怀的艺术表达,让国内乃至于国际范围内的人们共享这份感动。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和南大都走在各自领域的最前沿,《我的大学》是二者携手在“精神地层”中探寻采集到的“化石”瑰宝,透过这些“化石”信息,我们就能勾勒出生命的演化曲线。我衷心希望,我们能一起建好这座“化石标本库”,校媒携手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领航者跨界发声,助力《我的大学》破圈传播!
《我的大学》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科教频道和央视频播发后,已圆满收官。
回顾热播历程,高校、文化、教育类等近百家网站和公众号相继转发节目的推文和作品。更有不同领域的领航者们跨界为节目发声,这中间有95岁却依然站在三尺讲台的教授;有研发大国重器的专家学者;还有活跃在文化界的艺术家们。节目激发了他们真挚的情感和热忱的笔触,也勾起了很多受众对母校的回忆,对梦想大学的期许。
2025年,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科教频道还将继续围绕建成教育强国的奋斗目标,推出反映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优秀节目,做大做强教育类节目的品牌矩阵,突出立德树人引领下的教育强国建设、新质生产力专业设置和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成果。
我们也将和各高校携手邀请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领域的学者和名家,共同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透视影视热点,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长按二维码可订阅。请点“赞”和“在看”,第一时间接收行业最新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