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嚷嚷着欠他一个会员的那个人——快播的王欣,几个月前已经出狱了。出狱后,也没怎么闲着,除了参加一些商业活动或行业会议外,还时不时谈自己在狱中的读书经历。从1998年算起,国内就先后有超过50多位企业家先后进入监狱,其中不乏知名企业家,如褚时健、牟其中、顾雏军、周正毅、郑俊怀、黄光裕、兰世立、李途纯、张海、黄宏生、孙宏斌等等。
巧合的是,读书都成了他们狱中生活方式之一,或者称为寄托。用奥斯卡•王尔德的这句话来形容他们的心情,应该比较契合——“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仍有人仰望星空”。
处在低谷的人更容易反思,也更需要答案,而狱中的生活比较封闭单调,少了分散注意力的人和事。于是,和王欣一样,不少有过“监狱经历”的企业家们,在监狱中或获得自由后,都喜欢读书或者开始谈读书的事。
今天是世界读书日,借着这个契机来聊聊在狱中的企业家都读哪些书。
作者
丨姚赟
来源
丨盒饭财经(ID:daxiongfan)
互联网时代的变化实在太快,2015年入狱,2018年出狱,这3年多的空白,恐怕王欣作为一个互联网创业者,会被时代彻底抛弃。
读书大概是缩短这种差距的重要方法。王欣在狱中的读书效率相当高,快的话一两天一本,慢的话一周一本,一本接一本地读,3年多的时间,算下来可能有数百本。
出狱后,他也在公开场合中,从在狱中看的书中,挑了17本推荐给大家。通过这17本书,我们也能从侧面了解,王欣在狱中还在关心什么,思考什么。
这17本书,分门别类下大致可以分为科技创新类、经济管理类、宗哲生活类和一些虚构类的小说作品。
如科技创新类中,王欣竟然推荐了凯文·凯利的三本书《失控》《必然》和《技术元素》。
“KK”的小迷弟王欣,在评价《失控》时发表了这样的感慨:“很难想到,这本书竟然是25年前出版的,KK的预测基本上都对了,如果25年前我就读懂了这本书就好了。”
这类书籍中,除了凯文·凯利的书以外,还有史蒂文·霍夫曼的《让大象飞》,埃里克·莱斯的《精益创业》以及彼得·蒂尔的《从0到1》。经济管理类,也是王欣狱中阅读“书单”中的一个大类,比如《魔鬼经济学》《理念的力量》《疯传》《超预测》《影响力》等等。
除此之外,还有一类受不少“狱友”推荐喜欢——宗教哲学、生活方式、心理情绪管理,通俗的话来说,可能大部分是“心灵鸡汤”。
王欣主要看了并推荐了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萨钦哲仁波切《佛教的见地与修道》以及乔舒亚·库珀·雷默的《第七感》等。
作为一家科技企业的创始人,看科技创新和经济管理这两类,意料之中。而宗教哲学、生活方式这类的书籍,可能是跌入谷底时必备的。
有“气功大师”之称的原健力宝集团董事长张海,被起诉后,又“火”了两次。
第一次是事发在00年的那案件本身,因职务侵占罪等罪名被判处15年有期徒刑;第二次则2014年2月,通过贿赂和造假6年,逃往海外的事实败露。
事发后,除了如何出逃这个问题外,不少人把目光聚焦到了张海这6年的狱中生活。张海的监狱生活,总结起来就是彩电、席梦思、独立厨房和书架。
在监狱,张海拥有比其他“狱友”更多的特权。
比如,张海可以在监狱里随意看书和杂志,在他的书架上,除了摆放着各种企业管理类书籍,还有一本《史记》。
在羁押的第二年,张海曾接受媒体采访,在采访中他说:“在看守所里,每天读8小时书,没浪费一分钟时间。”
据张海表示,这两年的时间,他读了几百本书,每天早上读《史记》。其中看到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
从史记中,看到的这些事例,刺激了张海的某条神经。那两年期间,他写了两部,加起来80万字的小说。
“这些圣贤遇难发奋图强的故事十分激励我利用难得的机遇和宝贵的时间,调整知识结构,提高见地,完善人格。”
不知道是不是《史记》中那些圣贤遇难发奋图强的故事,激励到了张海,才有了后来的海外逃亡大戏。
入狱后的张海,新加了一个崇拜偶像——原广东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顾雏军。
顾雏军和张海有着类似的入狱经历,于2005年9月被正式批捕,2012年9月6日出狱。不过不同的是,一个逃往海外,一个一直在惦记着翻案。
羁押顾雏军的地方一共有6间房间,一共关押了28个人,其中17个是杀人犯,还有11个患有精神病。
在看守所的顾雏军生活比较简单。因为年纪大了,也不用劳动,所以自己的时间相当充足。
在监狱里,他每天看18个小时的书。
“看我在里面,每次吃饭花一个小时,然后再在里面转,转一百圈两百圈的,坐牢就这样,只能在里面转。每天转完圈就看书,看书也还比较简单。”
顾雏军回忆,当时监狱里大多是《鬼吹灯》之类的书,他却想看数学和物理方面的书。于是,让他的弟弟来看他时给他带来。
大学之后,再学数据和物理,这件事支撑着顾雏军的7年失去自由的生活,让他没有“变傻”。
“这7年时间,比我上研究生期间时,读书的时间还要多。如果我没学高深的数学书,我现在也就傻了。”
2017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公布了三起重大涉产权案件依法决定再审的信息,其中一件就是顾雏军的案子。
原东星集团董事长兰世立,已经是“四进宫”,未来极有可能“五进宫”。
2010年4月,兰世立因逃避追缴所欠税款,一审被判处四年刑期,第4次进入监狱。第5次监狱行,也差点在2017年完成。2017年11月16日,广州市公安局新闻办通报:国际红通在逃人员兰世立涉嫌合同诈骗犯罪。
而兰世立在第四次出狱后,接受采访时回忆了那段生活。
和顾雏军一样,兰世立因为身体问题,在狱中不用“劳动”,也基本不参加任何活动。日子无聊,开始看书打发时间。每日有近一半的时间在阅读。
兰世立所在的洪山监狱有一间图书馆,藏书十余万册,主要是经典文学名著、武侠小说和诸如法律、电子类的工具书。
他把大学时想读的书都借了出来,其中包括他最爱读的小说类。
据他回忆,那段时间小说看多了,狱友们偶尔也会问他“今天书上讲什么故事”。兴致好的时候,他像个说书人一样,讲讲书上的故事。
那本《基督山伯爵》,是他在那段期间的最爱。
“会去联想自己,只有在这种环境下更能体验到。” 但他说,自己不想学基督山伯爵,不考虑复仇。“如果我把时间纠结在复仇翻案上面,毫无意义,可能一无所获,我还不如讨回资产,还有时间重整事业。”
不知道在狱中,兰世立有没有遇到牟其中,他俩有没有一起看雪、看星星、看月亮,从诗词歌赋谈到人生哲学。
牟其中羁押的监狱也是洪山监狱,在那里他待了16年,直到2016年9月他才刑满出狱。
据牟其中说,他在狱中从来没有终止阅读和思考。新闻资讯、科学技术、政治哲学等等,各种类别的书都看,新书旧书,什么都知道。或许王欣系统的阅读方式,是像老前辈牟其中学习的——系统全面、更新快。
牟其中在监狱的16年读了很多,比如,托夫勒的《第三次浪潮》、利斯顿的《第三次技术革命》、里夫金的《第三次工业革命》、吴敬琏的《直面大转型时代》、基辛格的《世界秩序》。
读这些书外,他还看其他新闻资讯类书刊,他自己订了10几份报纸杂志。天天看的《人民日报》,经常读的《中国企业家》杂志、《经济观察报》,甚至还了解美国《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英国《每日电讯报》《经济学人》、日本《读卖新闻》的最新报道。
除了“阅读”这个动作之外,牟其中还会把有价值的内容分门别类,逐条摘抄、记录,每天坚持写三五千字阅读心得和分析文章。
可能因为这种阅读量和阅读习惯,出狱时已经76岁的牟其中,竟然知道刘慈欣和他的《三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