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
点
离婚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但如何在离婚之后依然保持与孩子和亲人友好相处的态度,也依然是件不容易心平气和做到的事
。在美国,约一半州有一项法律规定,协议离婚的夫妻
双方如果家有8岁或10岁以内的孩子,必须完成至少4个小时的离婚教育课程。这个规定的最大受益者就是这对夫妇的孩子。下文作者上完了这堂课,并在文中向我们分享他的心得体会及他总结
课程
的几条处理建议。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常青藤爸爸”(ID:ivydad_ivydad)
月初,当前世界首富、亚马逊CEO贝索斯宣布了与相处25年的妻子离婚的消息。
“我们想让人们知道我们生活中的一项进展。正如我们的家人和密友所知,经过长期的爱情探索和尝试分居,我们决定离婚,继续我们作为朋友的共同生活。我们非常幸运地找到了彼此,并对我们婚姻中每一年深表感激。即便是我们知道会在25年后分开,我们也会这么做。作为一对已婚夫妇,我们一起度过了美好的生活时光。作为父母、朋友、风险投资和项目的合作伙伴,以及追求风险投资和冒险的个人,我们也看到了美好的未来。虽然标签可能不同,但我们仍然是一家人,我们仍然是珍贵的朋友。”
在离婚变得越来越稀松平常的今天,如何能像贝索斯夫妇希望的这样,在离婚之后依然保持与孩子和亲人友好相处的态度,也依然是件不容易心平气和做到的事。
所以在美国,有一半州都有一项“奇葩”的法律,规定协议离婚的夫妻双方,如果家有8岁以内的孩子(有的州规定10岁以内,各个州具体要求不一样),就必须完成至少
4个小时的离婚教育课程(parent education classes)
,之后向法院提供证明后方可正常办理离婚手续——如果其中一方坚持不参加学习,就会被剥夺日后孩子的探视权。
这个规定的最大受益者当然就是这对夫妇的孩子,而有关的报告也充分肯定了该项举措,研究人员发现,无论是离婚当事人,还是孩子,都觉得这对之后新的生活状态有显著的改善。
于是
好奇心爆棚的
小马君决定自掏腰包,看看美国政府强迫大家要上的“离婚必修课”到底是什么样的。总时长4小时,共分6个主题的课程才刚看到1/6的时候,就已经感受到:这收获是相当的大啊!
美国离婚教育研究中心2016年发表的《What about the children》中写道,目前北美的家庭结构正在发生着剧烈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父母和孩子共同生活在一起的家庭结构只占到美国家庭的1/3,越来越多的父母选择了分手或者干脆就不结婚。
中国的情况如何呢?
既然离婚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和不可避免,所以今天很想尽我的一份力,把我的学习体会跟大家分享:
❶ 学术界对于离婚之后的家庭有哪些研究发现(例如,“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不一定全都是负面的,孩子需要适应的是家庭结构的改变,而不只是离婚)。
❷ 美国法院强制要求的离异父母参加的“离婚教育”到底在教什么?
新发现:每次家庭结构发生变化
(离婚或有二胎),孩子都需要适应
2010年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教授Paul R. Amato对过去几十年的离婚研究做了一篇总结,名为《Research on Divorce: Continuing Trends and New Developments》,其中有几项重要的总结:
① 最近几年的研究发现,总体来看离婚家庭孩子的表现和普通家庭
没有明显的差别
,他们并没有比普通孩子更容易焦虑。
② “离婚”对于孩子的影响
不一定全都是负面的
。如果离婚之前家庭氛围是争吵不断的,离婚之后孩子大概率会感觉更幸福;反之,如果之前家庭很和睦,因为离婚事件冲突不止,孩子的幸福感就会降低。
③ 离婚的主动提出方,无论男女,都能够在离婚事件之后更快地恢复到常态。
新趋势:
学术界对于“离婚”研究也开始发生转变,不再把“离婚”作为一个单次事件来研究,而是把它看成一种常规的“家庭结构变化”。
比如家里多了一个二胎也算是一次家庭结构变化,再婚也算是一次结构变化。
研究者发现,
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在每一次家庭结构变化之后如何帮孩子来适应,不只是针对离婚本身。
总体上来说,结构变化次数越多,孩子需要承受的压力越大,因此需要的帮助也就越多。
从1990年开始,美国逐步有超过半数以上的州,要求离婚的父母需要强制接受至少4小时的“离婚教育课”。
课程主要教育父母如何在离婚后协同抚养孩子,以及制定计划等。
虽然这看似是政府的“一厢情愿”,但实际上据研究者的跟踪调查发现,无论是离婚当事人,还是孩子,都觉得这种方式对于之后新的生活状态有显著的改善。
正是因为读了这份报告,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有“离婚教育课”这一事物,而且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底会教什么?为什么这么有效?
于是我就花了45美金报名,替大家体验了一下。
美国提供离婚教育的机构非常多,我选的这家课程可以完全在线上完成。
因为最近上班太忙了,所以从报名到现在不到两周的时间里,我只看完了第一部分的课程,可即便如此,我已经深深地认识到这套课程的价值了!从课程设计到内容,都非常有实操性,而且对已婚的、离婚的,甚至未婚人士来说,都是受益匪浅的。
这套课程的第一部分叫Carrying Messages “传递信息”
,主要说父母在离婚之后,需要孩子传递信息的场景。课程开始先给离婚的父母看了一段视频,这段场景非常典型。
在看之前,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你当时会是什么感受?
也许我们从来没有以一个旁观者的视角来看这件事情。透过屏幕,我都能感受到孩子被夹在中间,不想当两人负面消息传话筒的巨大压力。
也许你会觉得这对父母怎么这么糟糕,怎么能让一个孩子去承受这一切?!但其实这是一个再普遍、真实不过的场景,孩子的父亲和母亲出于各自的角度,好像并没有犯什么严重的错误,可能也没有意识到自己把这种压力,把对对方的愤怒丢向了孩子。
这种双方有分歧又都不愿退让的情况太常见了,如果真正为了孩子,这时两个成年人应该怎么做呢?
这门课程给出了几条教科书级的处理建议:
(别着急,后面有完整版视频解决方案,先看一下文字的总结)
❶ protect your children from co-parent conflict 尽可能让孩子远离这种纠纷
虽然离婚后的夫妻很讨厌直接沟通,但是也尽可能不要让孩子来传递这种信息。你要自己来给你的前妻/前夫打电话。
❷ attune to your children's emotions 感受你孩子的感受
当你发现自己之前的愤怒已经影响到孩子的时候,不要惊慌。可以给孩子一个拥抱,主动向孩子道歉,并且复述他的感受。
❸ give permission for your children to tell you when they are stressed给孩子在任何情况下告诉你他感受到压力的权利
由于很多时候你和前妻/前夫在发生争执时,看到的都是对方,所以很容易忽略孩子的感受。因此你需要一直反复告诉孩子,可能有时候自己会注意不到他,但不管任何时候,如果他觉得有压力需要主动告诉你。
❹ ignore your co-parent's insults 对于你前妻/前夫的侮辱直接不理睬
难免在沟通中,我们会听到一些“恶语”。对于“恶语”最好的方式是不理睬而不是以牙还牙。要时刻知道我们每次沟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千万别因为恶语而跑偏了,浪费了沟通的时间。
❺ use “I” message to diffuse blame and hostility用“我担心……”开头,来驱散指责和敌对
在沟通中,很容易出现“你……”这样的指责性语句,让双方都没法真正去解决问题。鼓励使用“我担心”这样的语句开头。把你真实想说的希望对方做出妥协的地方直接沟通出来,而不是没有任何理由或者内容的指责。
❻ use active listening to let your co-parent and your children know youheard them。用“积极听取”的方式,让你的前妻/前夫以及孩子知道你听到了他们想要表达的东西
通俗点讲,就是要仔细听语句背后真实的意思。比如视频中的例子里,前夫不让孩子带单排滑轮去前妻家,表面上说是怕他再一次忘记带回来。实际的深层意思是,如果忘记了,前夫就要额外再花20美金去租一双。
前妻直接说出了这个背后的意思,并且表示会写一个提示,告诉自己不再忘记。这也说明了前妻有很认真地听前夫说话,也就是所谓的“积极听取”。
❼ use self-talk to keep your emotions in control and reach your goal用自言自语的方式让你的情绪受到控制,直到达到你的目标
自言自语(self-talk,片中的翻译是“扪心自问”)是很重要的沟通技能,它可以在一些比较激烈的沟通环境中,帮助你稳定住沟通情绪。千万不要被一些小的事情带跑偏,最后完全脱离了你本来打这个电话给前妻/前夫的目的。一定要控制住自己,并且时刻记住你这次沟通到底是为了什么。
也许你听我描述的很抽象,或者干脆已经蒙圈了,没关系,赶紧带大家一起来看完整版的视频,学习一下这对父母是如何利用上面说的沟通技巧,来成功处理之前的棘手问题。
(如果有需要,建议大家在看完视频后再来重新回顾一遍以上的技巧总结)
这段视频中有一句话说,
“用扪心自问/自言自语(self-talk)的方式来抑制住爸爸脑中的杏仁体,刺激他用大脑前额皮质去思考。”
估计大家对这句话理解有困难,也可能会本能地对突如其来的脑科学课感到抗拒,所以我尽量用通俗的语言解释给大家听,这段干货让我受益匪浅,大家不妨也顺带了解下坏脾气都是怎么爆发的,我们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合理地控制它。
片中的老师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与前妻/前夫沟通中很容易失去理智,其实这都是脑子里的Amygdala(杏仁体)在作怪。
在跟前妻/前夫沟通之前,往往内心就是充满敌意和警觉的,这会让我们的大脑不自觉地就启动上一套平时不用的“紧急沟通”系统,这套系列就主要是依靠杏仁体驱动的。
在这种紧急的意识下,我们所有的信息处理都是不经过大脑前额皮质处理的,大脑只有一个目标就是Survival(幸存下来)。于是无论是看到还是听到任何信息,我们的主要目标就是:一定要否定对方!他说什么都是错的!我一定要赢!
这样的沟通最后毫无意义,双方都不会经过大脑的思考去做判断。
因此面对这个状况,我们需要学会控制大脑,自言自语就很重要,这能够帮助我们启动“正常”的沟通状态,利用大脑前额皮质思考之后来沟通。
当我们正常沟通的时候,我们会把信息集中在前额皮质,然后带着我们本身沟通的目的,去做判断。
怎么样?两段视频看完之后有没有受到启发?而这只是这套离婚课程中很小的一个部分,但提供的场景典型,方法简单、有效,又有理有据。看完之后我终于理解了为什么它可以真正帮助到离异的家庭。
如果大家还想了解更多,请留言告诉我,希望日后还可以带给大家更多的分享。
References:
Amato,P. R. (2010). Research on divorce: Continuing trends and newdevelopments. Journalof marriage and family, 72(3),650-666.
https://online.divorce-education.com/course/
作者:小马君,
宾夕法尼亚大学教育学硕士,曾任职于美国最大的早教机构之一的Bright Horizon,拥有扎实理论基础和丰富实战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