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改变自己
改变自己,不断进步,活出精彩人生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如何搭建你的个人读书系统? ·  昨天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AP Live ... ·  2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为人处世,恰到好处的3种状态!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改变自己

拆掉人类思维边界的九种方法

改变自己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1-12 07:03

正文

时间不会等你



每天多一点学习



张辉 改变自己主创

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 | 辉哥奇谭主创 | 布道师


在回国的飞机上,我又一次看了邱国鹭的《投资中最简单的事》一书,我之前推荐过一些国外的投资书籍,这本是国人写的,其中有大量更贴近我们生活的分析。只要是讲投资的书籍,基本上都会涉及我们认知偏差带来的投资陷阱和投资机会,这本书也不例外。其实总结一下我喜欢的书籍,有很多都是有关「认知」的,特别是「认知偏差」。人这一生,想特别成功很难,但是想超出平均却不难,只要注意克服那些大众容易犯的认知错误,保持自律即可。让我们暂且忘记那些难以复制的「成功奇迹」,来多关注一些可以切实改变自己生活状态的事情。我关注的,我思考的,我实践的,我分享的,我在会员语音中谈的,大多是这种可以复制的方法。

拆掉人类思维边界的九种方法

by 克里斯  ( 西经 20 度:outseeking )


「盲人摸象」的故事大家都很熟悉:几个盲人摸到大象身上不同的部位,把大象误认作蛇、柱子、墙等物体。这个故事通常用来讽刺目光短浅、以偏概全的人。


但很少有人知道,这个故事还有更深层次的寓意:某种程度上,我们其实都是「盲人」。




因为生理的缺陷,盲人只能通过触摸的方式去认知现实。这种方式有极大的局限性,导致结论与现实相差甚远。


普通人在认知现实的时候,虽然没有生理缺陷,但因为经验和思维的局限,得出的结论也往往与现实相去甚远。


比如,托勒密提出的地心说,十几个世纪以来被人们认为是真理。但哥白尼在 16 世纪提出了日心说,彻底推翻之前的所谓「现实」;而日心说本身,也因科学的进步被后人再次推翻。


在认知现实的时候,我们只能根据现有的经验和理论,找到一个现阶段最接近现实的答案。但现实本身是什么,并没有人知道。


遗憾的是,我们常常把自己认知的现实,误认为是现实本身。


根据 XPLANE 创始人大卫.格雷(Dave Gray)的理论,我们对现实的认知是基于一个叫做「认知金字塔(Pyramid of Belief)」的结构。


在这个结构中,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与真正的现实之间,至少隔了四层要素:


经验与见识


注意力


理论


判断


比如,我们通常认为勤恳工作,多半能够升职加薪。甚至在很多人看来,「勤恳工作会升职加薪」就是现实。



但实际上,这是人们根据过往经验和见识得出的结论,现实是否如此,我们并不知道。也许除了「勤恳工作」,还有其它因素决定「升职加薪」,比如老板的心情、公司人员配置、市场环境,等等。



在经验和见识之上,人们还会被注意力所局限。根据神经学家曼弗雷德.齐默尔曼(Manfred Zimmermann)的测算,人类认知信息的能力约为每秒 1100 万比特。


乍听起来很厉害,但人类「有意识的注意力(Conscious Attention)」处理信息的能力大概只有每秒 40 比特。换句话说,你感知的所有信息里,99.9% 你都不曾真正注意。



「有意识的注意力」会关注什么呢?当然是那些能满足你需求的东西。比如,如果你最近手头拮据,去超市的时候,你会更有意识地关注打折商品。


在注意力的基础之上,是我们对现实形成的理论与判断。而判断得出的结论,即是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但我们认知的现实,可能不及真正现实的十分之一。



为了阐释这个问题,大卫.格雷写了一本叫做《阈限思维》(Liminal Thinking)的书。该书于 2016 年 9 月出版,在美国电商亚马逊上评分接近五星满分。




根据大卫的理论,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与真正现实之间的距离,叫做「阈限空间(Liminal Space)」。



「阈限(Liminal)」一词来自拉丁词根「Limen」,意为「在结构过渡期间模棱两可的状态或过程,具有在不同结构与状态之间转换的功能」。说简单点,就是一种处于游离的中间状态。


本书提出的「阈限思维」,即是帮助我们突破经验、注意力、理论、判断的限制,拆掉思维的边界,得出更接近现实的答案。


作者介绍了九种方法:


1.承认自己不客观


我们想解决的问题,通常是我们关注的问题。而越关注,则意味着我们越在乎,也越难做到客观。如果某个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可以先想想,自己是否就是问题的一部分。


2.保持「空杯」心态


即便在某个领域已是专家,我们仍要保持「空杯」心态。清空过去的所学所知,先倾听,不要批判。否则,我们无法学到任何新的东西。


3.创造安全空间


人们经常表达自己的观点,却很少吐露自己的情感。而情感往往代表了人们内心深处的需求,这些秘而不宣的东西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创造安全的空间,给人们足够的尊重,他们才愿意分享内心的情感。


4.分拆与求证


面对问题的时候,尽可能多地拆成不同角度去求证,即便某些角度看起来极度荒谬。「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5.提问题,做连接


尽可能多提问题,充分了解人们的需求、专长、痛点。之后根据现状,整合资源、对接供需,创造新的机会。


6.打破常规


人们习惯通过常规思维和路径解决问题。比如,孩子不听话的时候,我们习惯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但批评教育往往会激化矛盾,引发恶性循环。这时应打破惯有的解决路径,创造新的良性循环。


7.假设成立


即使我们不认可某个方法,也可以暂时假设它是成立的,接下来再测试其可行性。如果行得通,我们可以再多做一些尝试,保持开放的心态。


8.用故事说话


分享故事的时候,听故事和讲故事的人会在大脑中释放激素,进入「神经耦合(Neural Coupling)」状态。如果想推广新的认知或理论,讲故事比罗列事实的方法有效得多。


9.进化自己


如同拼积木,我们把杂乱的积木慢慢拼成稳定的结构,如城堡、汽车、宇宙飞船… 当积木的结构稳定之后,我们必须破坏掉原有结构,才可能带来新的进展。我们的思维体系也一样,需要不断自我迭代,才跟得上变化的速度。


书中举了一例:


亨特工业(Hunter Industries)软件团队经理伍迪.朱伊尔(Woody Zuill)刚到公司的时候,团队成员的压力很大。他们总有开不完的会议,且效率极其低下。于是,伍迪打算做个小小的改革。


他把每周五下午定为团队学习日,让团队成员在会议室使用同一台电脑讨论工作,互相学习、汲取经验。伍迪发现,这种状态下团队成员的效率明显更高,工作也更有热情。


于是,伍迪又做了一次创新:他把团队第二周的工作全部安排在会议室完成,所有人在同一台电脑上,处理同一件事情。结果,团队的工作效率出奇地高,这坚定了他把这种方法继续推广下去的决心。


在传统思维里,我们习惯性认为“开会不是工作”。但伍迪打破了思维的边界,把工作和开会有机地结合起来,达到了惊人的效果。如今,伍迪把这一创新性工作方式称为「群体编程(Mob Programming)」,并受邀到全世界各地进行推广。




伍迪找到了效率最高的工作方式吗?当然没有,但他通过「阈限思维」,提出了现阶段更优的工作方式。


佛祖曾说,他对世人的传授与指点,如同指向月亮的手指——如果你想看到月亮,可以顺着他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但不要错把他的手指当成了月亮。


人类的认知体系也是如此:我们对现实的认知,如同指向现实的手指;它帮助我们更好地看清现实,但又绝非现实本身。


所以,「阈限思维」是帮助我们认知现实的最佳方法吗?如果你理解了「阈限思维」的精髓,相信你会回答:


「当然不是。但至少,它提出了一种现阶段更为有效的方法。」


本书授权转载自西经 20 度 | outseeking

封面图 by  Fil Dunsky


今天我做了什么改变


上一期的语音酝酿于 2016 年最后一周,录制于 2017 年第一天,是张辉自己的承上启下之作。在语音中,张辉如约和大家谈论了他在 2016 年最深的领悟之一:不会「刻意练习」,就无法突破自我。语音中说明了刻意练习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刻意练习,还晒出了他的 2016 年总结和 2017 年行动计划。


下面是精选的改变自己会员对张辉 20170101 期语音《用「刻意练习」来突破自我》的反馈:


@会员 绿姿

辉哥的语音越来越长了,听完都能记下好多笔记。今天我只反馈一个问题吧,就是辉哥一开始就说的“看过那么多书或者文章,有没有学习到什么原理/结论变成自己的行为准则或者形成一个结果影响他人的?”。。。其实没有。什么都没有。回想16年,除了忙工作就是工作忙,人手不足导致经常加班,甚至有段时间加班加到要崩溃的状态了,都害怕自己会累倒在工作岗位上。下半年招了些人,但是新人没有经验,很多事情不会做,依然一样忙。本来到年底有所好转的,但是组内又两个同事同时休产假,我真是泪崩了。在工作上被这样推着走,肯定是有进步的,至少经验积累了很多,组建了一个小团队,感觉还行。但是在专业素养方面的提升却没能按照我预期的进展进行,这多少会让我有挫败感。工作以外的东西,就更不能提了,执业药师的考试本来是要好好准备的,因为工作太忙太累了,没有多余的精力去做一件没有什么动机的事情,于是放弃,裸考。结果毫无意外。但是看着周围同事都考过了,不免有些懊恼,为什么自己没有坚持下去呢?感情方面也是一样一无所获,具体的原因我都没有勇气去仔细分析。这一年下来,真的感觉是虚度了。不过还好,这些懊恼悔恨的情绪我还能控制住,过去了就过去,当我意识到这个问题并采取措施了,应该不算晚。


去年最让我觉得意义重大的事情就是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关注改变自己公众号已经好几年了,发的文章也是偶尔看看,打打鸡血,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加入会员的第一期语音就是辉哥的“第三空间”那一期,触动很大,当时也写了反馈。那是我第一次参与类似这种形式的互动。后来还关注了辉哥奇谭,辉哥的很多观念在潜移默化影响着我,比如说投资消费观,比如说微习惯,比如说尝试表达自己或者分享自己的观点,比如说写作等等。微习惯我现在正在做,每天找出固定的时间运动,学习英语还有专业/兴趣系统化的学习。写作和表达自己的观点,本来在那期语音后是要建个人公众号,后来因为一些事情耽误了,然后又没有然后了。。。今年我想就通过微习惯看看我能做到多大的改变,想想我自己都激动呢,呵呵。


@会员 花儿姐

自从听了辉哥的语音之后,我就一直要求自己每天都作相关的【微练习】,给自己每天定了执行的计划,目前来看,已经35天,执行的效果不错。每天30分钟写作、每天跳shape321、每天看一个TED、每天对学习英语大声的朗读很多遍。占用不了一天中的多少时间,却让自己从思想上进行了很大的转变。接下来我还会继续做下去,持续的。并且会在这个过程中,加入评价和分享环节,在朋友圈在微博分享的时候,会影响别人,也会听到不同的声音,分享对于目前的我来说,是非常乐衷的,只要有机会站在大家面前分享,我都尽量的把自己学到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说的多了,就真的成了我的观点。非常感谢。


张辉:从现在起,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改变自己会员,就可以在本周日听到张辉本期的会员专属语音,主题是:「如何结合趋势,做职业和公司的选择?」。同时,上一期的会员专属语音《用「刻意练习」来突破自我》也会作为新会员的「见面礼」。


不要因为总是纠结于199元/一年的会员费是否划算而错过。有关自己未来的启发远比一顿饭钱更划算。




想知道会员能得到什么?↓↓↓点击阅读原文,10 秒钟加入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