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天奕,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助理
曾继儒,民智国际研究院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原标题:《 山雨欲来风满楼——欧洲极右翼:“如来”》
(正文约
3800
字,预计阅读时间
10
分钟)
2024年6月上旬,在欧盟27个国家的1.85亿次投票之下,新一届欧洲议会选举结果将出炉。根据欧洲议会公布的初步数据,中右翼欧洲人民党(EPP)有望再夺近10个议席,以186席稳坐最大党团地位,占总席位(720席)超四分之一之多。紧随其后的是中左翼社会民主党 (S&D) ,其得票数基本保持了稳定,议席数量仅有个位数波动,共占135席,比上届可能减少4席;而自由派复兴欧洲党(RE)则遭受重创,比起其上一任欧洲议会选举的表现,可能会失去23个席位,仅剩约79席。但总体而言,EPP+S&D+RE的基督教民主和社会民主传统执政联盟总计议席约400席,将继续远超半数,维持其一直以来实际上的执政联盟地位(注:新数据显示执政联盟继续扩大优势)。
根据各大新闻媒体的事前预测报道,此轮欧洲议会选举中欧洲极右翼将获得里程碑式的重大胜利。
一方面,极右翼的确在一些国家获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
各国政党得票率显示,极右翼的大部分席位增长都集中在欧洲议会中选举数量较多的国家,例如法国、意大利和德国。出口民调显示,玛丽娜·勒庞领导的极右翼国民联盟 (RN) 党预计将以大优势胜出。根据法国内政部周一公布的官方结果,国民阵线获得了 36.8% 的选票,其次是马克龙的亲欧盟党复兴党,得票率为 14.6%,中左翼的社会党得票率为 13.8%。此后,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解散议会,提前举行选举。
这一行为一方面是试探法国选民是否是真的希望勒庞上台,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其寄希望于中间与左派选民的代表性并未体现在此轮欧洲议会选举中。
▲ 图为2024年欧洲议会席位结果。极右翼政党的大规模崛起,是本次议会选举的突出现象。
与马克龙一样,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在出口民调中也受到了挫折,他领导的社民党(SD)获得了14%的历史最差成绩,仅居第三,而主流的基民党(CDU)以29.5%的得票率位居榜首,极右翼的德国选择党(AfD)则以16.5%的得票率位居第二。意大利的选举胜利则属于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意大利兄弟党被认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最右翼的政党,并自2022年因其强硬的反移民态度成为意大利的执政党。该政党在此次欧盟选举中赢得了意大利超过28%的选票,社会民主主义政党意大利民主党则紧随其后,获得约24%的选票。
然而,在欧洲媒体如潮水般的有关“极右翼大胜利”的新闻报道背后,若将目光转移到除了法德意三大国以外的其它国家,情况又有所不同。
▲ 图为极右翼政党德国选择党(AfD)获知选举结果后欢呼雀跃的场景。欧盟主要大国——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极右翼政党都在选举中取得了巨大胜利。
东欧被长期视为民族主义者和右翼民粹主义者的大本营。
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从波罗的海国家到保加利亚,民族主义者、极右翼和反欧盟政党要么失败落选,要么未能达到预期选票结果。
在匈牙利,中右翼政党蒂萨党(Tisza)意外地从维克托·奥尔班的独裁执政党青民盟(Fidesz)手中夺走了选票,青民盟(Fidesz)有望在欧洲议会选举中取得有史以来最差成绩。此轮选举中青民盟得票率为44.6%,是2004年后青民盟唯一一次在欧洲议会选举中支持率跌下50%。考虑到奥尔班对匈牙利媒体的控制,这是相当不俗的结果。
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Donald Tusk)的亲欧自由保守派公民联盟 (KO) 以微弱优势守擂成功,夺得第一,极右翼政党自由与公正党(PiS)只能位居其后。在斯洛伐克,社会自由派进步党(PS)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总理罗伯特·菲科(Robert Fico)的右翼民族主义社会民主主义党(SMER)。此外,在保加利亚、克罗地亚和罗马尼亚,获胜者是长期执政的中右政党和联盟,它们支持欧盟但立场保守,以民族为导向,但可以肯定的是,极右翼政党在这三个国家都未能取得选举突破。
▲ 图为波兰总理唐纳德·图斯克在其领导的公民联盟(KO)获胜时作出胜利的手势。尽管西欧极右翼崛起,东欧国家大多却以中间派政党获胜。
在北欧,极右翼在此次欧洲议会选举中表现更差,民族主义运动遭遇失败,左翼势力在瑞典、芬兰和丹麦都占据上风
。芬兰社会主义左翼联盟 (Vasemmistoliitto) 的得票率意外上升,为17.3%,现任联合政府成员极右翼芬兰人党支持率则大幅下降,得票率为7.6%,比上届减少了6.2%。在丹麦,左翼政党社会主义人民党(SF)也以 17.4% 的选票成为第一大党,比上次增加了 4.2%。 瑞典的中左翼政党社会民主党获胜后,该党领袖马格达莱娜·安德森 (Magdalena Andersson) 表达了自己的喜悦之情,称“一股左翼之风正在瑞典各地吹拂”。在这次欧洲议会选举中,在媒体鼓吹极右翼政党“席卷欧洲”的情况下,北欧选举反而更凸显了中左翼政党的优势。
实际上,法国、意大利和德国的情况也比一句简单的“极右翼势力压倒性胜利”要复杂。
在选举前的民调和拉票阶段,极右翼政党在新闻和社交媒体上造势更大,相比之下,最后的结果反而显得雷声大、雨点小。虽然德国目前的执政联盟表现不佳,
但极右翼德国选择党(AfD)在此次投票的表现比几个月前分析人士的预期更差,
该党深陷与俄罗斯资金和纳粹同情有关的丑闻,仅获16%的选票。德国选择党目前在大欧盟政治层面“无家可归”——选择党在欧洲议会的主要候选人马克西米利安·克拉(Maximilian Krah)表示他并不认为纳粹党的所有成员都是罪犯,而导致该党被从欧盟的极右翼身份与民主 (ID) 党团中除名。德国在次轮选举中真正的胜利者是中右翼的基督教民主党,他们既不支持纳粹,也不支持俄罗斯。相反,基督教民主党几个月来一直在主张德国总理奥拉夫·朔尔茨应该更多帮助乌克兰,而不是更少。
▲ 图为德国人民建议废除AfD的游行活动。虽然从选举上看,西欧极右翼取得了巨大胜利。但在实际政治中,其实际影响力可能要比舆论估计得小。
在意大利,已经掌权18个月的梅洛尼正试图——甚至已经成功——证明自己是中右翼,而不是激进派。
梅洛尼在刚上任时因其来自极右翼政党意大利兄弟党,而被称作是布鲁塞尔的噩梦。然而18个月后,她却凭一己之力扭转了这种印象,并成功将其形象推向中间派。她担任总理后的第一次出访就是布鲁塞尔,自那以后,她在欧盟改革庇护和移民规则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三次与欧盟的中右翼欧洲人民党领导人冯德莱恩一起前往北非,与埃及和突尼斯签署协议,以帮助减缓移民离开带来的冲击。最为重要的是,与法国的勒庞不同,她大力支持乌克兰,并毫不留情地批评俄罗斯。尽管意识到了与梅洛尼亲近的言论会在其党内引起许多批评的声音,但冯德莱恩也表示,她的中右翼欧洲人民党集团可以与梅洛尼的意大利兄弟党合作。
法国极右翼政党国民联盟党也长期希望通过与更极端的势力“割席”来使其形象更能为大众所接受。
早在2011 年,勒庞就开始实施“去恶魔化(dédiabolisation)”战略,以消除其政党的极端主义名声。为此,她驱逐了极端主义政客,谴责法西斯主义和反犹太主义,甚至将比她更极端的父亲赶出了政党。2018 年,国民阵线党更名为国民联盟 (Rassemblement National),目标也是通过强调该党已成为一个更温和的版本来吸引更多选民。虽然在核心政策立场上,国民联盟党仍然和以前一样激进和极右,但勒庞希望改变形象、更贴近温和的中间派来讨好选民。法国极右翼的新星乔丹·巴德拉(Jordan Bardella)是意大利和阿尔及利亚移民的儿子,在巴黎郊区的一个贫民区长大。虽然他的出现并没有淡化勒庞的反移民言论,却成功地让国民联盟对移民的态度显得更温和、体面。
▲ 极右翼势力也在努力包装和美化自己。例如,法国的RN党一直在致力于营造自己是温和派政党的形象。图为RN党领导人马琳娜·勒庞和乔丹·巴德拉。
纵观整个欧洲大陆,无论是梅洛尼、勒庞,还是曾称其国家议会“虚假”的威尔德斯(荷兰极右自由党),极右翼领导人实际正在通过表面或实际上向中间派靠拢,以让自己的政治目标听起来不那么极端
;通过放弃先前的激进反对意见并拥抱现有建构(如欧盟和北约)而取得成功。另外,虽然极右翼势力的崛起可能会威胁到布鲁塞尔在统一欧洲方面的努力,但极右翼政党更非同气连枝——相反,极右翼政党互相间的分裂不亚于其与当前执政联盟的分歧,而这样的分裂将削弱极右翼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冲击波。
匈牙民族主义总理奥尔班曾提出建立一个民族主义联盟来重塑欧盟,但该议程在欧洲面临着重重阻碍。
首先,欧盟是由27个独立的主权国家构成的,并非美国俄罗斯一样的联邦国家,因而为了在大多数重大问题上作出决定,各国政府必须做出妥协。同时,欧盟委员会成员(即欧盟最高行政机构,类似于主权国家的联邦政府、国务院等机构)是通过国家推举而非欧盟范围内的普选来获得委员会任命的——
这使得来自国内的政治压力会使得制定泛欧盟议程变得困难。
▲ 图为意大利、奥地利、荷兰、法国和德国极右翼政党领袖会晤。尽管诉求相似,但极右翼并非铁板一块,这将削弱其实际影响力。
另外,各个右翼民族主义政党对现在欧盟的主要议题持有不同意见。
匈牙利的奥尔班、荷兰的威尔德斯和德国选择党严厉谴责欧洲对俄罗斯的制裁以及对基辅的军事和经济援助,而法国的勒庞、意大利的梅洛尼则站在乌克兰一方,梅洛尼甚至支持乌克兰加入欧盟,却被奥尔班、勒庞所拒绝。在移民问题上,梅洛尼促成了欧盟庇护和移民规则的妥协,放松了对寻求庇护者的限制,而奥尔班却希望废除该计划。曾长期担任德国选择党领袖的约尔格·莫伊滕 (Jörg Meuthen) 曾在2019年致力于团结极右翼势力,然而各方对这一议程的看法不一,最终失败——此后他失望地表示“(欧洲的右翼民族主义)肯定没有共同议程,而且我确信未来也不会有共同议程”。
更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此轮选举结果将决定欧盟未来五年的政治走向,但本届欧盟议会选举的投票率仅51.01%,其中葡萄牙、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等国投票率未达40%。一些观点认为,欧洲议会选举是各国政党的一次“特殊正式民调”,然而由于目前代表性仍然较低,加上比起美国而言,欧洲各国选民对政党的忠诚度低、对各个政党的态度摇摆幅度大,此次欧洲议会选举的结果是否正确地预测了各国选民的政治倾向?是否真正的反应了欧洲人民的整体民意?这仍有待考证。
但这不会太久了——即将提前举行的法国选举将会踏出见证欧洲民意的第一步。
▲ 由于低投票率,2024年欧洲议会选举是否真正反映了民意和欧洲政治走向,还有待考证。
[1] Adler, K. (2024, June). Far right makes gains in EU election but it could struggle to unite. The Guardian, https://www.bbc.com/news/articles/cv22p9dl415o. Accessed on June 12, 2024
[2] Al Jazeera. (2024, June). Far right surges in EU vote, topping polls in Germany, France, Austria. Al Jazeera, https://www.aljazeera.com/news/2024/6/9/germany-and-frances-far-right-make-gains-in-eu-elections. Accessed on June 12, 2024
[3] Benton T. et al. (2024, June). How will gains by the far right affect the European Parliament and EU? Chatham House, https://www.chathamhouse.org/2024/06/how-will-gains-far-right-affect-european-parliament-and-eu. Accessed on June 12, 2024